新《红楼梦》评论:小众追求和大众审美之间的巨大差异的一个恶果

发布时间:2019-08-17 09:37:48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自播出以来恶评如潮,某网站所作的网络调查中,竟然有5成观众给出了0分,而认为演员造型雷人的观众超过了90%,表演稚嫩的小演员,啰嗦的旁白,听不懂的台词,格调阴冷的布景……新版《红楼梦》几乎被批得一无是处。
  
  创新成了经典翻拍的最大敌人。新版《三国》在情节和人物表现上有了不少创新,于是开播初期就没能避免遭受强烈来袭的口水,但观看完整部新《三国》,发现它不过是局部创新,在整体上还是比较接近于原著以及观众对《三国》的传统认知,所以,新《三国》的结果还可以用“有惊无险过关”来形容。
  
  新《红楼梦》恐怕无法安全涉过这股批评浪潮,因为它的创新已经超越了观众所能接受的底线。这和老版电视剧的巨大影响力倒关系不大,如果贾宝玉依旧纯真轻狂、神采飘逸,大家一样会忘了欧阳奋强;如果林黛玉依旧哀怨伤感、梨花带雨,大家一样会忘了陈晓旭。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新《红楼梦》没能满足人们对这对才子佳人固有的完美想象,也脱离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时代审美。
  
  在1980年代,《霍元甲》是好剧;在1990年代,《编辑部的故事》、《渴望》是好剧;在2000年代,《奋斗》、《士兵突击》是好剧,每个年代的电视剧受欢迎,都和当时的社会氛围、观众审美水平密切相连。作为一部于2010年代播出的电视剧,如果新《红楼梦》不能摸清观众的欣赏口味,给观众留下太强的穿越感,自然难获认同。
  
  尤其是在美剧、日韩剧轮番在中国掀起一阵阵收视热潮培养了大量粉丝之后,在诸多国产剧奋起直追让人赞叹国产剧也争气之后,我们没有理由再怀疑观众对优秀电视剧作品的鉴赏能力,他们总会火眼金睛般从黄金档或非黄金档挑出喜欢观看的电视剧。如果创作者在翻拍经典的时候,能够与时俱进地了解一下观众心理,相信拍出来即便有争议,也不会一边倒地不被承认。
  
  新《红楼梦》的创新,体现在情节改编、演员选择、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但在节奏掌控、画面语言、气氛营造等方面,却又时时体现出守旧痕迹。整部电视剧成了创新与守旧相互拉扯的古怪剧,既不能让老版《红楼梦》的粉丝满意,也难以取悦新生代观众。或许“90后”们会喜欢新《红楼梦》的风格,但与传统文化的隔阂,以及他们的娱乐注意力并没放在电视剧上等原因,让新《红楼梦》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个观众群。()
  
  平心而论,新《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颠覆大众审美、改变观众对经典名剧的固有观念,这个勇气还是值得赞赏的,让国产电视剧与国际制作潮流接轨,需要跨出这样大胆的一步。但如果想要既照顾到艺术追求又考虑到商业效益的话,电视剧创新还是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来为好,因为观众也的确需要一步一步地成长,增加对电视剧的多元认识。
  
  曾成功拍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知名电视剧的李少红,功力深厚之程度值得信任,但怕就怕功成名就的导演形成了单一的审美思维,固执地认为某种风格就是好的、优秀的。新《红楼梦》可能就是因此生祸,很多时候,它都像一部作者电视剧,满足的是作者的审美愿望,而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无关。当观众满怀期待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却是一部梦呓般的作品时,他们火冒三丈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为一位知名导演,李少红不应把作品局限在自己的小众追求里,新《红楼梦》其实就是导演小众追求和大众审美之间的巨大差异造就的一个恶果。如何把握大众希望电视剧既通俗又精致(这里的精致指对包括演员定位、情节逻辑、台词在内等诸多要素的高标准)的心态,对很多导演来说都是一门功课,各位电视剧导演有空时不妨仔细琢磨一下。
  
  韩浩月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