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中,很少有台湾导演能够驾驭、甚至是涉足这种史诗影片。也许单纯从电影的技术角度,《赛德克-巴莱》雷云密布,可怕的5个版本,漫长的4个半小时,节奏拖沓,即便是重新剪辑过之后的大陆上映版,情节上紧凑了些,细节上也有太多的不完美。但像魏德圣这样能把《赛德克-巴莱》拍出血性和骄傲已属不易。
影片展现了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族对日本侵略者的浴血抗争。灾难来临,个体或者小群体的力量显得渺小,常态只能是选择隐忍,即便是曾经骁勇善战的影片主人公莫那鲁道,也只能是先接受压迫和奴役。日据时代给赛德克族带来的毁灭性统治,考验着赛德克族的“灵与肉”,是用所谓的现代文明去重新包装而苟活,还是听从原始的祖灵的召唤去延续信仰,正如片中的台词“如果你的文明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如果《赛德克-巴莱》着力表现和凸显这个主题,放弃很多不必要的特效和战斗场面,而是把挣扎和抉择去丰满诠释,那就会更有灵魂的内核。正如差不多同样题材的《勇敢的心》,影评华莱士在断头台上还在喊“Freedom”一样,这个主题始终贯穿不会被分散。而《赛德克-巴莱》却是用太多的信息量和重复渲染出图腾化的血性和骄傲,令其不可能不落入英雄主义的俗套。
灵与肉,野蛮和文明,压迫与反抗,传统与现代,是所有文艺作品的母题,但很容易就落入虚张声势的窠臼。好莱坞泛商业化技术化所向披靡,让擅长文艺电影的台湾导演都忽视了愈简单才愈复杂,愈侧面才愈全面,愈微观才愈史诗。不过话说回来,像魏德圣这样能把《赛德克-巴莱》拍出血性和骄傲已属不易,别奢望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