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是一部由弗里茨·朗执导,阿弗莱德·阿贝尔 / 古斯塔夫·佛力施 / 布里吉特·赫尔姆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都会》观后感(一):85年前的欲望都市
在那个年代的技术条件下这样宏大的布景和场面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拥挤的城市,摩天大楼、拥堵的车流、高架交通网~这是一个成功的预言。就像现在的一些国家的社会现状:底层的劳动建设者没有权力享受劳动的成果,而是集中在少数的
《大都会》观后感(二):电影微评:大都会
8.5分。实在难以想象在那个电影发展还远未成熟的时代,竟然就有如此出色的作品了!整部影片蕴含着太多的隐喻和哲理,不同的人也都能看出完全不同的东西了。对我而言,它既描绘阶级对立导致的尖锐矛盾,但同时也抨击了暴力革命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可惜最后的“和谐”结尾有些过于乐观了。
《大都会》观后感(三):metropolis,听上去很美
有点牵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其投资和制作规模让其很有名,但是在朗的所有电影中,只能算是一部中庸之作,感觉远不如《马布斯博士》系列。。。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个人的欣赏趣味所致,不是很喜欢这个电影。
如果用一句来说感受,可以是“metropolis,听上去很美”。。。
《大都会》观后感(四):我在大银幕看过!!!!!!
我在大银幕看过!!!!!!
2008年有幸在旧金山的卡斯特罗戏院特别影展放映观赏了本片。
开演前还有影院特别安排的风琴演奏。
大银幕播映的是重新整理后的二小时特别版,画面艳丽非凡,看到痛哭失声…
那个感动呀!
《大都会》观后感(五):无题
The mediator between head and hands must be the heart.
真的配得上卓越的电影作品。
一部默片竟然可以如此有趣,靠表演来支撑的故事也可以这么精彩。片中作为 Mediator 的 Freder 最后拉起 Head 和 Hands 的手,双方最终握手和解,剧终,热泪盈眶。
《大都会》观后感(六):背景不同令人目盲
什么意思呢?劳工阶层与资本阶层达成和解?这是表现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级斗争的片子么?社会分层已将人们驱逐至地下了么?劳工阶层的易被煽动和利用简直就是高级黑啊。我完全混乱了。尽管不明觉厉,还是直觉宗教意味很强。 嗯,看完仓鼠的影评,终于明了了,背景知识的差异简直就是一堵墙,让人目盲。即使现在我已经知道了,依然无感,这就是不同世界的人沟通无能。
《大都会》观后感(七):疯狂的情节能引起很多思考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1927年的电影,具有一切成功的标准。深刻的主题,在当时不可思议的画面表现,数量庞大的群众演员,充满道德压抑的情节,哥特式审判等等。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可以找到的当初被删减的胶片在本世纪被重新修复,使剧情尽可能完整,遗憾的是另一些胶片永久遗失,只能靠字幕来填补空白。《大都会》通过大量情节探求人类行为的复杂动机,可以把本片看做一部关于压迫、反抗与和谐的史诗巨片。
《大都会》观后感(八):发现一个比较无聊的穿帮。。。
弗雷德森去观看儿子和科学家抢美女的时候,一到现场就扑通跪下。跪下的时候是没有系皮带的。
《大都会》观后感(九):工业革命狂想曲
这部赞誉极高的黑白默片里面,20年代电影对未来的摩天大楼大都会进行了惊人的预见。电影总是带着时代特征,这部诞生于欧洲工业革命资本萌芽时代的电影,是在阐述工人阶级和统治阶级的矛盾。这也是一个带着真知灼见的预见,之后世界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斗争变动,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社会主义理念跟资本主义理念的冲突。所以在一个世纪之后来看这部默片,确实有其成为史诗的理由。
《大都会》观后感(十):集体的力量是零
当劳动人民被一个机器人舞动的要暴力造反时,我就想起了那本很多人都看过的书《乌合之众》,今年除了人工智能,另一个非常火的概念就是数字货币,其实比起数字货币,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社会,但是我又不相信人类社会可以完全的去中心化,而集权也是一定不行的,那么我推断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在一小部分精英领导下的去中心化社会,这里所谓的精英可能包含某些只是包装成精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