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7年,宋景德四年,大臣丁渭上书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景德三年底,全国人口比三年之前(咸平六年)多增五十五万户,财税收人增加三百四十六万贯。。。。。。”
此时宋真宗赵恒继位十年,宋王朝自创建到宋景德四年,已有四十九年时间。国家经过三位皇帝的精心治理,此时的宋王朝,与大乱的五代相比,已经算得上是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一个盛世。景德四年八月秋收时节,老天爷再一次帮忙,让宋王朝锦上添花,历史记栽:“诸路皆言大稔。”(大丰收)
国内的政治形式是一片大好,可是宋真宗却常怏怏不乐。原因得从三年之前的澶渊之盟说起。
景德元年(1004年六月),辽军入寇宋境。宋真宗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战况对宋不利。迫不得已,双方于景德十二月达成停战协议,史称澶渊之盟。盟约如下:
一、辽宋约为兄弟之国,自此互不侵犯。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作为对辽国战争损失的补偿,宋方必须每年向辽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此“澶渊条约”对于宋王朝人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虽然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以北宋王朝的经济实力,不算太多,但对于国家外交尊严上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却是耻辱。所以宋真宗一想到此事,心里就很不爽。所以在国家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他还是常怏怏不乐。
知密枢使王钦若最了解宋真宗。有一次他朝见真宗时,他对宋真宗说:“陛下如真想雪澶渊之耻,老臣到有一法。”
宋真宗眼睛一亮,问:“爱卿有何高见?”
王钦若说:“万岁下令,重兵再进幽蓟,踏平燕幽之地,可雪前耻!”
与中国历史其它王朝的许多皇帝相比,宋王朝的皇帝好象都比较爱好和平。宋真宗说:“河朔生灵,始得休息,联又何忍复驱于死地?除此之外,爱卿可有什么更好的法子?”
王钦若说:“皇上仁爱,明达于天地,是宋辽两国人民之福。如果不用战争的法子,以雪前耻,可用另一法子,以光陛下仁爱,我大宋威武!”
王钦若拍马屁,说宋真宗因为仁爱,不发动对辽战争。而实际情况是,如果宋真宗冒险发动一场对辽之战,未必能达到目的。所以非是宋真宗不愿意发动对辽之战,实是不能也。
但宋真宗的政治野心不能通过对外的赫赫武功达到,王钦若能有什么好法子,让皇帝感觉良好起来?
王钦若说:“自秦政以来,仅有四位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明皇。)封禅泰山;我皇可效防古人,封禅泰山,此为不世之大功业也!”
宋真宗听后,心里一动,但又不无忧虑地说:“封禅泰山,固然是不世功业,可据古籍记载,封禅之帝,都得是天降祥瑞,而后行封禅之事!而我朝,现在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但并无特别之天瑞,以应之!”
这宋真宗也是委屈得很啊。大宋三代皇帝,也算是勤政爱民,把宋王朝治理得还是不错啊。但不是说天上人间是有什么感应的吗?他们赵家都把天下治理得这样了,这老天爷也不降点什么祥瑞之物,表扬一下宋朝皇帝们。实在让宋真宗郁闷!
王钦若听后,嘿嘿一笑。他说:“陛下真认为河图,洛图果是神仙所为?不过是圣人教化民众的一种方法而已。所以臣窃以为,历代封禅所谓的天瑞,多人力为之!”
听了王钦若的话,宋真宗沉思了好一会儿说:“如行封禅之事,怕左相王旦不同意啊!”
王钦若回答说:“此大局所需,臣与王相勾通一下,王相也是一明理之人,陛下不必担心。”
王钦若找了一个机会,与左相王旦就皇上将封禅泰山一事,交流了一下,出乎王钦若意料之后,王旦居然反对封禅。他的理由十分明确,皇上不可贪此虚名,而劳民伤财!
宋真宗知道左相的态度后,作了一件创历史记录的事儿:向左相王旦行贿。他找了一个机会,专门宴请王旦,宴会结束后,真宗对王旦说:“联有一坛好酒,爱卿回家与妻儿老小共饮之!”
王旦回到家后,打开酒坛一看,居然是一坛子珍珠。所谓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王旦既吃了宋真宗的宴席,又拿了皇帝的珍珠,所以只能既嘴短又手软了。而宋真宗,作为一要风有风,要雨得雨的大宋帝国最高统治者,为求能作封禅这样的“大功业”,居然向自已的大臣行贿。这宋朝的皇帝也作得够累!
当然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的皇帝相比,宋王朝的皇帝也是最有人性的皇帝,为征求大臣支持,不惜向大臣行贿,做法可能有所不妥,但也一定程度地说明了,臣子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王旦受了真宗皇帝的贿赂,再也不太好意思反对大伙议封禅之事了。他的思想,让真宗的一坛子珍珠给软化了。但也是所谓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啊,王旦老了之后,一直以没有反对宋真宗封禅泰山一事,引为憾事。
在搞定承相王旦之后,老天爷又帮了一个忙。景德四年十一月,天降瑞雪。这场雪下得好啊,预示着宋王朝在经历了好几个风调雨顺之年后,来年还会是一个丰收年。所以宋真宗说:“瑞雪盈尺,来年麦苗有望矣!”
他下令于崇文殿大宴群臣。真宗自已作了一首《瑞雪诗》,令群臣和之。景德四年十一月的大宋王朝的心情,被丰收的麦子,与年末的瑞雪搞得暖烘烘的。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初五。(按序应是景德五年,因后来的天书事件,故改元大祥符)宋真宗下令召集王旦、王钦若等大臣,于崇文殿开御前会议。
此时春节刚过,许多臣子沉浸在春节喜庆气氛里,还没有回过神来。即就王旦、王钦若也不知道今天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接到内庭通知后,众臣急急忙忙赶到崇文殿。
大臣们都到齐后,宋真宗说:“联所有请大家来,因我大宋王朝发生了一奇异之事。景德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联方就寝,似睡非睡之间,突然寝室内一片大光明。光焰之中,出现一神人,神人穿一降紫色长袍,他对联说,速于正殿建黄箓道场,来年一月,上天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切记切记,勿泄天机!”
“联惊而起,神人忽然不见!联当即令内庭于正殿修道场、作法事,至今一月有余。今晨皇城司上奏,承天门屋南角,发现一黄色包裹,联思之,即神仙所云天书?!”
居然发现了天书!众大臣议论纷纷。
王旦、王钦若对视了一下,心领神会,他们两位连忙下拜说:“必是天书无疑,陛下仁孝及于上天,今天下息兵戈,而且屡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所谓天道不远,人间有验。今神告已至,天书果降,是我等臣民有幸,也是我大宋之盛事!”
众臣一看承相都下拜了,他们也赶紧下拜高呼万岁。多啧啧称奇,有人说此是历朝历代未有之奇事;也有人说天书之说,只是在古籍里传闻,今却独现于我朝,此当今皇帝盛德,感动上天;等等。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朝堂上气氛热烈起来,就要把崇文殿的屋顶给掀翻了。
看着大伙有点乐过头了,王旦大声说:“陛下,臣以为天书启封之际,宜屏左右!”
众臣听到承相发话,安静了一点。宋真宗扫视了一下群臣,说:“天书里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如果上天谣示缺失,宜于从卿共勉;若是警告联躬,联当自修,岂可隐而不知?”
大臣们彻底安静下来,细细一想,也是啊,天书还没有从屋南角取下来,谁也不知道里面都写了些什么?
虽然近数年国家还不不错,但果真好到十全十美?
开会众臣,也不是个个都尽心尽职,也许有人还作了什么亏心之事,让天书当庭广众之下,指谪出来。这以后还怎混下去?
如果天书真是警告皇帝的什么不德之事,大伙儿刚才的高兴,不是过头了吗?所以大伙都不作声了,等宋真宗发话。
宋真宗下令,众卿都到承天门去。大臣们来到承天门,真的看到承天门南角兽吻上挂了一黄色包裹。隐隐约约还能看出,里面写了许多字。宋真宗看到天书后,先带领群臣向天书下拜。然后令内待小心翼翼地,把天书从屋角兽吻上请下来,令大臣当众宣读,天书名即为神人告示的《大中祥符》。书云:“赵受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天书是替宋王朝唱歌的,一些心里有鬼的大臣松了一口气。这天书太通晓人意,说大宋王朝能传七百世。还好,比秦始皇谦虚了点,始皇帝是想把大秦王朝,一世然后二世,二世然三世,传之万世,还要不竭。
天书出现时间为1008年,还1126年,北宋就给金朝灭了。一百一十九年,才一世略多一点,如果给真宗降梦的神人是真,明明许了宋“七百世”,而才过了一世,就让金国灭了北宋,他老人家说话也太不算数了!
天书一出,祥瑞已现。次日群臣入贺,宋真宗于崇文殿赐宴。改元大祥符年。并令吏部尚书张齐贤等,把神人降天书事件奏告天地、宗庙,及京城各大寺院。
这“天书”如果属实,降天书的神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他降天书之前,居然没有把要降天书于宋,与天地间、及京城各寺院的神灵们通一下子气,等天书降了之后,还需要宋真宗让他的吏部尚书,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跑着通知有关神灵,这降天书的神太失职了。
几个月之后,全大宋的臣民,知道了天书事件。大祥符元年三月,兖州吕良等千二百八十七人上书,要求皇帝封禅泰山。宋真宗忙让引进使曹利带进皇宫。他却对吕良等人说:“封禅大事,历代帝王都不敢轻言封禅,卿等忠心可嘉,但所议之事,日后再说。”
吕良等人说:“国家受天命五十年,已经至太平;令天降祥瑞,应有皇帝告成于泰山,上可以报天地,下可以应民心!”
宋真宗还是不太好意思答应,所以说:“此大事,不可以轻行!”
让左右重重赏赐吕良等人缗帛,令曹利好好招待吕良等人,还给他们一大笔回兖州的路费。
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吕良等人书行为,是兖州地方政府幕后策划。他们在建议皇帝封禅事件上,抢了首发,虽然被拒绝,还是甜在心里。而且因为泰山其时划归兖州管理,皇帝封禅泰山,是兖州的光荣,地方官或当地乡绅可借机把兖州的品牌做大,当然还可以做点其它投机事宜。比如对于当地官员来说,接好驾,让皇帝与朝里的大臣们满了意,他们或许会多了许多机会。等等,把在拥护皇帝封禅这件事上,兖州官民可谓是万众一心!
十多天后,以兖州为主,还在山东其它诸路进士八百四十余人,主动跑到皇宫前门,上请愿书,恳请皇帝封禅泰山。
这动静可是闹大了。天下普通老百姓都有如此高的政治觉悟,宰相王旦等人坐不住了,他作为帝国千百万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宰相。如果不再表现表现,也对不起真宗皇帝的一桷珍珠啊。
所以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及各路地方官,还有和尚道士,什么算命的,打掛的,三教九流之人,共计二万四千余人,以大游行的方式,跑到皇宫前门,恳请皇帝封禅。第一次上表,真宗给拒绝了,理由是:此议不妥,封禅大事,联现在还不配封禅。
臣子们不服,说皇帝是伟大的谦虚,如果没有当令圣上,及历朝皇帝的精心理政,那有我们美好的现在?我们要吃水不望挖井人,我们万众一心在要求皇帝陛下封禅于泰山,把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告诉天,告诉地,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记住,许许多多为我们大宋王朝牺的前辈们;永远记住今天美好生活的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所以臣子们不不达目的不罢休,上了五次表,第五次宋真宗才勉强同意。但同时下诏:
一,封禅大事,本着节俭第一原则,既不可草率从事,又不可有失国体。令有关部半年时间准备,计划于大祥符元年十月行封禅大功业。
二,所有与封禅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不得借皇帝封禅之事,骚扰民众。封禅所用工役不得无偿调用民夫。包括兖州兵丁都不得随意调用。
三,诏皇帝所经州县不午以皇帝过境名义,修建行宫,侵占农田。等等。
一切按排妥当之后,宋真宗天书事件,以宋真宗得封禅于泰山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