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教材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已无须置疑。张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鲜活个性,是一种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张扬是全力以赴地突破困境,是不拘一格地塑造人才;张扬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没有勇气的人就不敢张扬;张扬是长期的厚积,适时的薄发,是冷静思考后的必要发言。张扬绝不是目空一切的狂妄自大,绝不是不假思索的疯狂叫嚣,绝不是不可一世的张狂。
笔者工作在教学一线,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几种现象使你费解:一是龇牙咧嘴,手舞足蹈 。二是不假思索,疯狂叫嚣。三是坐不象坐,站不象站。四是舞刀弄枪,耍棍弄棒。五是前俯后仰,左顾右盼。六是惹是生非,惟恐不乱。七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八是装神弄鬼,装模做样。九是乱涂乱抹,乱刻乱划。十是只听一声铃,撒腿奔出门。如此混乱的课堂秩序,很有些十年动乱中红卫兵造反,红小兵闹革命的气氛和味道。
笔者以为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养成教育不到位,便与相关同事交换意见,以期扭转不良班风,建立正常的课堂秩序。同事旗帜鲜明地告诉我:还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是张扬学生鲜活个性的需要。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我不反对还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更不反对个性的张扬。我以为,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篇篇和谐有序的乐章,而不是乌七八糟的自由市场。课堂上的所谓个性张扬,也理所当然是冷静思考后的必要发言。如果张扬到张狂的地步而老师还不预制止,可以想象那会是怎样的后果。
细究其根源,这一团糟的局面主要还形成于无效“合作”。教师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起初是整节课的合作。即,把教室里的所有课桌拼成四至六张大案,孩子们就象吃酒席那样,围着案子坐成一圈儿一圈儿的。教师上讲台集中讲解时,坐在两侧的孩子就扭过头去听。背朝讲台的孩子,得将脖子扭转一百八十度。后来是间断的合作。即,将课桌摞回原位,组成前排两人面朝后的四人合作小组。每节课合作二至三次。孩子们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如何?要么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要么我看看你,你瞪瞪我;要么尖子生唱独角戏,学困生一无所获。要么小组长把答案说一说,组员们抄一抄…… 什么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可贵精神,在这样的氛围里可能得到发扬?什么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良好品质,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得到培养?什么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氛围中可能得到培养?而教师呢,却为这样的“成功尝试”而自得其乐。
教育者不能误导受教育者。教师仅凭自己对新课标的只言片语的肤浅认识或片面理解而把自己的教育行为定格于一个极端错误的﹑而且严重危害着受教育者的怪圈,举着“张扬个性”的旗帜,放开自己的手脚,大刀阔斧地砍杀着那些本属于现代教育理论中的经典的东西,理直气壮地实践着自己一知半解的所谓的“新”理念,结果培养了一群思想混乱,纪律涣散,行为放浪的小狂徒。这难道还不足以发人深省吗?
张扬个性不是让人张狂,更不是让人猖狂。所谓张扬个性,其实就是使其勇敢地把自己较为成熟的思考讲出来;就是使其勇敢地发表对事物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不人云亦云;就是使其勇敢地去做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自己又情愿做的﹑有益于他人或有益于自己的事情。
让学生张扬个性,不是要我们放松对学生必要的的严格要求。让其随心所欲,目空一切,狂妄自大,肆无忌惮;不是要我们抛弃学生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守则》﹑《课堂常规》,让学生放荡不羁,为所欲为,养成恶习,误入歧途。 张扬学生个性;是要求我们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学;是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要求我们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处理好平等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努力使学困生走出困境,学有所得,使特殊生学有所长,使“双差生”成为“合格生”。
我们应当承认个性张扬有利于自我发展,也有利于社会进步。因为张扬个性是通过展示自我来完成的。面对一次次展现自我的机会,你缺少勇气,顾虑重重,态度消极,你会与机会擦肩而过,与成功失之交臂。短暂的一瞬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但展现自我是需要有勇气的。这种勇气来源于自信,来源于真本领,来源于真才实学。不具备真本领和真才实学,凭着背景﹑靠山﹑权力﹑票子,拳头而处处张扬自己的人,属于自不量力的张狂的那一类。这类人为世人所唾弃。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个性张扬”。,因此,我们也大可不必独出心裁地去塑造如此“张扬”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