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一):
这天我看了部名叫《卢旺达饭店》的电影,看完之后,感触万千。在自我的脑海中依稀会记得以前那个关于卢旺达种族屠杀的故事,那里也有着万人坑,一个或许比南京还要大的坑,来自的是自我的同胞,而不是所谓的侵略者。或许是侵略者留下的陷阱,一个少数派掌握政权,当殖民者离去的时候,政权却交给了以前的被压迫者,这也就创造了所谓的报复的条件。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以前的那场动乱,败退宝岛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留下来的呢?连一些革命领导者都会被批判,更何况是革命对象的他们呢?但是真的不明白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亡人坑呢?但是历史上是有的,扬州十日之屠,太平南京之屠,之后曾屠户南京又来屠了一次。这不禁让我感概,往往会害你的是你自我的同胞。
我以前问我自我,如果我处在那些动乱的年代我会怎样做呢?会像电影的主角那样站出来,保护那些弱小者,还是跟随大部队,到处烧杀抢掠呢?静静地想想,好像我还是会做后者,毕竟那样对自我一点坏处都没有,至少在当时是那样的,我能够肆意发泄自我的情感。但如果我选取了前者,那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是逆时代潮流,或者是与大多数人为敌。这也就难怪了,为什么所谓的西藏新疆动乱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人参加了,毕竟他们在某一个程度上,是一个阵线上的,不管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但是这个阵线又不是很牢固的,是能够随时变化的,这也给了当权者很好的机会,这也会成为扭转时局的契机。
人性在没有约束的时候,灵魂里的恶魔就会被放纵出来,肆意妄为,不计后果地冲击着人性的底线。文革时的中国就是那样,此刻很多人都在回避那个时候,其实此刻的当权者都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他们所回避的也就是他们当初所犯下的错误。作为后辈的我们却不明白,有可能会重蹈覆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但是我还是期望此刻的我们都安稳点,要是不安稳了,很容易出乱子的,就好比电影中的那样。举一个很不恰当的例子,此刻的官民矛盾,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机会让这些以前受压迫的人能够站起来反抗,那么结果就是,所有的官员都要遭殃,不管你是好官还是贪官,异或你就是一个临时工。这个就是人性的丑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恶魔,恶魔一向被关着,如果一旦被放出来,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泄。
我们此刻的生活实在是太安逸了,安逸得让我们开始忘记过去,忘记我们以前受过的苦难,我们以前犯下的过错。一个人不需要老是活在过去当中,但这也不意味着你句能够活在无所谓中。压力,随时随地都让我们随时可能失控,一旦发泄,直接地表现形式就是你身边的亲人。以前我们恨日本人,我们抵制日货,到了之后,最直接的变现形式就变成了把邻居家的日本车给砸了。这个恶魔真的是有点让人心惊胆战了。
看看四周,炎热的空气蔓延在四周,微博上各种对政府不满的文字在传播,如果有一把火把这些不满点燃,我不敢想象这是什么样貌,此刻我所能做的就是压制自我心中的怨气,关注自我灵魂深处的恶魔,我不期望自我有一天住进那个所谓的卢旺达饭店。平心静气地做好自我,过好没一天。[由www.telnote.cn整理]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二):
这天按好评推荐看了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看的时候十分震撼人心,这个电影让我认识到此刻的世界并不和平,也许是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感受不是很深刻,虽然看新闻,每一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发生恐怖分子袭击事件,人肉炸弹自杀事件,暴徒威胁劫杀事件等等,但是只是看过后心里明白,顶多对不幸的人滋生一丝丝同情心,心里没有多大的震撼,因为没有身临其境,所以没有感同身受,《卢旺达饭店》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我们生在中国,虽然童年的我们也许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活得快乐,我们不用担心哪天会无家可归,哪天会面临生离死别,因为现世安稳,我们唯一担心的是完不成作业会被老师骂,考不好分数会被家长训斥,但这些东西都是瞬间的,再说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这些事情真的不算事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方式增多了,上大学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我们享受着自我不明白叫幸福的幸福。看看电影中的孩子们吧,他们小小年纪跟着大人到处逃亡,生命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那么的沉重,更像是一片羽毛,随时都会飘散,他们天天过着心有余悸的生活,应对着叛徒们的凶残,暴虐,年幼的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吓得灵魂出窍,心理阴影与日俱增,当然这都是幸存下来的人能够经历的。至于那些不幸的孩子们,也许早就闯开了天堂的大门。
尸体遍布山野,血流成河,这一惨不忍睹的景象,竟使电影中的主人公保罗看到后,伤痛难耐,回家后,抱头痛哭,没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作为一个饭店经理,他又发挥了出乎常人想象的能耐,他每一天冒着生命危险周旋于军阀,政治家之间,他使出浑身解数,联络各种关系,保护着米勒·科林斯饭店的顾客和难民们,使得米勒·科林斯饭店成为嗜血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怎样样的一个人叫善良的人呢?也许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善良是看别人陷于经济困难中,我们施与援手,别人情绪不好时,我们去安慰,关心她,但是这样善良的人,具有民族大义,高度人道精神主义精神,置家人,饭店顾客的生命于最高价位置的善良的人,我是第一次见,也许也是我生命中遇见的最善良的人。
感恩生活,感恩世界,心存善良,力所能及帮忙每一个我们能帮忙的人吧!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三):
怀着复杂的情绪看完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电影《卢旺达饭店》,这哪里是电影呀,这明明就是一个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卢旺达相继沦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时统治。自殖民统治以来,占15%的图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树立成管理者,而胡图族人则成为被统治者,挣扎在生存线上。两族的贫富分化在1959年酿成了两族之间的大冲突,胡图族农民奋起反抗,将当时的卢旺达政府赶下了台。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与胡图族政府军发生内战,在周边国家的压力之下,两国在1994年签订了和平协定。但就在4月6日,卢旺达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因飞机失事而命丧黄泉,空难在卢旺达国内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互相猜疑,被胡图族种族主义者控制的电台煽动胡图族人铲除图西族人。极端分子所控制的报纸电台等媒体不但鼓吹暴力还煽动仇恨外国人。当卢国总统的座机被击落时,这些媒体渲染是图西族人串通目的是为了不受限制地屠杀,驱赶图西族人,以到达阻止图西族分享政府权力的目的。民族矛盾越演越烈,当驻在卢国的比利时军队奉联合国之命保护卢国总理时,被宣传成帮忙图西族人策划屠杀胡图族人,并残忍地杀害了被他们称为侵略军的比利时士兵。其卢旺达女总理和3名部长,在此后的100天里面,阳光明媚的卢旺达共有91万
人被屠杀,其中94%是图西族人。
屠杀开始后,美国由于在索马里“黑鹰坠落”计划的受挫而选取置身事外,比利时宣称为了保护自我维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队,联合国也仅仅保留了二百余名士兵负责调停。直到屠杀的事实在西方构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的数月以后,联合国才重新增加了维和士兵,但此时的卢旺达已经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看了电影之后,我觉得很难过。个性是我从网上看了这个真实的事件的整个过程之后,我突然觉得自我很庆幸。因为我从出生就一向生活在一个相比较较安定的社会中,而且自我眼中所看到的大部分是完美的,此刻祖国呈现的基本上是如新闻中所说的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繁荣发展。
我个人性格很好,所以我也是个理想主义者。我期望一切和谐。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一向都想流泪,看到以前一齐生活的两个民族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屠杀,胡图族人手里拿着屠刀,他们毫不犹豫的把刀砍向手无寸铁的图西族人,甚至是小孩。我试着想象要是这种情景在我身边发生,我旁边不一样民族的邻居突然把屠刀指向我,那该会发生什么。
和平有利于人民,还是战争与仇杀有利于人民,只要头脑正常的人都能够分清楚。如果一个国家内不存在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那么一个民族独立与否,对民族内的老百姓来说没有太大区别,生活还是要那么过;但对少数分裂主义政客、野心家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够当“总统”、“总理”、“部长”,能够飞黄腾达,因此挑唆民族分离情绪永远是这些人的首要选取。任何人无权拿着人民的生命去冒险,无论他有什么借口,什么托词,多么受某些团体的拥护,他都没有这个权力。
民族之间的冲突无非是文化的冲突。文化之间冲突的实质,并非各个礼貌天生地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礼貌程度的不一样。每一种礼貌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基督教礼貌,佛教礼貌,伊斯兰礼貌还是儒家礼貌,都曾有过自我的辉煌与灿烂,也都有过衰落和低迷。每一种礼貌都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但同时每一种礼貌都有它的不足和局限。在几千年的演化中,有一些礼貌被历史的长河湮没了,有一些礼貌则被其他礼貌消灭了——这不是人类的胜利,而是人类的损失。人类就应加强互相交流与合作,从不一样的礼貌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任何自封为“绝对真理”、想独霸天下的想法,都只会引来战争与仇恨。人类进入礼貌社会以来,我们实在是见到了太多的血泊,仅仅在二十世纪,就有几亿人死于自我的同类之手。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礼貌的倒退,经济的凋敝,以及人们的痛苦。
宽容使人进步,狭隘使人落后。人的创造力来自于自由的思想,而不是单一的思想。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分成不一样的肤色、民族(种族)。在必须的时光里,全球化、普世性、全人类的大同仍旧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梦想而已。民族、种族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总是能在很多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种族冲突、种族纠纷、种族矛盾,甚至种族战争、种族屠杀,在这个世界上时有发生。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尽管我们对这类事件深恶痛绝,但我们并没有办法超越自我的局限和所处的时代。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小事上做起,尽量用自我微薄的力量多为民族团结做点事吧。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四):
听老师介绍电影资料是关于民族冲突谋杀的时候,我不以为意。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的谋杀竟是如此震撼着我的心灵。看完这个电影,我的情绪万分沉重,这不单单是谋杀,这简直就是一场万劫不复的杀戮。短短的100天,竟然就有100万的图西族人被胡图族人残杀。然而在此之前,我竟然对此一无所知,我一向认为南京大屠杀的30万已经是一个惊天的数字,没想到这来自同一国家的同胞之间的杀戮要残忍好几倍。他们之前可能是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但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人见人踩的蟑螂!
我感慨在这种人性泯灭的时刻,保罗·卢斯赛伯吉纳是清醒的,也只有在这样混乱的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英雄。保罗是胡图族,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图西族,他凭自我的潜力保护他的家人已经很不易,但是他不忍看到他的邻居们,那些孩子们惨死在同胞的屠刀下,于是他承担了巨大的职责,将他所在的米勒·科林斯饭店变成图西族人的庇护所,他用心走动于胡图官员和联合国官员之间,使饭店里的人免受杀戮,但是应对着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应对着越来越恶劣的形势,应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保罗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小,在很多状况下他无能为力。
有一次,保罗冒险出行,去为避难者们找寻食物,路上看到的是尸横遍野,回到酒店后他濒于崩溃的边缘,却宁愿独自承受这份死亡的威协与恐惧。那个场面深深刻在我心里,民族间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才能酿成这般杯具。保罗的恐惧、崩溃并没有打折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他宁愿独自承受的坚强让我更加敬佩这位拯救了千余同胞的英雄。
而让我痛心不已的是这个:当联合国部队进驻酒店,人们欢呼着“我们有救了”相互拥吻时,保罗的笑容却凝固在维和部队军官奥列佛上校将军帽掷地的那一瞬间。他明白了,联合国陪队只是来撤走外国侨民的,甚至连维和部队的士兵都也要撤离,剩下的,只有没有人在乎的“非洲人”。奥列佛上校竟然吐出这样一句令人绞痛的话:“你是黑人,甚至连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民族矛盾,更是一种种族歧视。他们同样都有获得生存的权利,却因为皮肤的颜色让白人如此歧视,活得多么无奈,多么悲哀,多么痛心!
那种根深蒂固于他们心中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忘记了世界上还存在的温暖和完美,他们全部转化成民族仇恨然后拿起屠刀砍向自我的同胞,酿成历史性的惨案。我期望这样的民族事件不再发生。他们为什么不能用心对待民族意识呢?正如我们国家此刻一样,能够宽恕,能够平等,能够友爱的相处。整个国家的民族呈现出一种团结向上的气象,也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五):
这天我看了部名叫《卢旺达饭店》的电影,看完之后,感触万千。在自我的脑海中依稀会记得以前那个关于卢旺达种族屠杀的故事,那里也有着万人坑,一个或许比南京还要大的坑,来自的是自我的同胞,而不是所谓的侵略者。或许是侵略者留下的陷阱,一个少数派掌握政权,当殖民者离去的时候,政权却交给了以前的被压迫者,这也就创造了所谓的报复的条件。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以前的那场动乱,败退宝岛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留下来的呢?连一些革命领导者都会被批判,更何况是革命对象的他们呢?但是真的不明白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亡人坑呢?但是历史上是有的,扬州十日之屠,太平南京之屠,之后曾屠户南京又来屠了一次。这不禁让我感概,往往会害你的是你自我的同胞。
我以前问我自我,如果我处在那些动乱的年代我会怎样做呢?会像电影的主角那样站出来,保护那些弱小者,还是跟随大部队,到处烧杀抢掠呢?静静地想想,好像我还是会做后者,毕竟那样对自我一点坏处都没有,至少在当时是那样的,我能够肆意发泄自我的情感。但如果我选取了前者,那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是逆时代潮流,或者是与大多数人为敌。这也就难怪了,为什么所谓的西藏新疆动乱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人参加了,毕竟他们在某一个程度上,是一个阵线上的,不管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但是这个阵线又不是很牢固的,是能够随时变化的,这也给了当权者很好的机会,这也会成为扭转时局的契机。
人性在没有约束的时候,灵魂里的恶魔就会被放纵出来,肆意妄为,不计后果地冲击着人性的底线。文革时的中国就是那样,此刻很多人都在回避那个时候,其实此刻的当权者都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他们所回避的也就是他们当初所犯下的错误。作为后辈的我们却不明白,有可能会重蹈覆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但是我还是期望此刻的我们都安稳点,要是不安稳了,很容易出乱子的,就好比电影中的那样。举一个很不恰当的例子,此刻的官民矛盾,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机会让这些以前受压迫的人能够站起来反抗,那么结果就是,所有的官员都要遭殃,不管你是好官还是贪官,异或你就是一个临时工。这个就是人性的丑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恶魔,恶魔一向被关着,如果一旦被放出来,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泄。
我们此刻的生活实在是太安逸了,安逸得让我们开始忘记过去,忘记我们以前受过的苦难,我们以前犯下的过错。一个人不需要老是活在过去当中,但这也不意味着你句能够活在无所谓中。压力,随时随地都让我们随时可能失控,一旦发泄,直接地表现形式就是你身边的亲人。以前我们恨日本人,我们抵制日货,到了之后,最直接的变现形式就变成了把邻居家的日本车给砸了。这个恶魔真的是有点让人心惊胆战了。
看看四周,炎热的空气蔓延在四周,微博上各种对政府不满的文字在传播,如果有一把火把这些不满点燃,我不敢想象这是什么样貌,此刻我所能做的就是压制自我心中的怨气,关注自我灵魂深处的恶魔,我不期望自我有一天住进那个所谓的卢旺达饭店。平心静气地做好自我,过好没一天。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六):
这天按好评推荐看了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看的时候十分震撼人心,这个电影让我认识到此刻的世界并不和平,也许是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感受不是很深刻,虽然看新闻,每一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发生恐怖分子袭击事件,人肉炸弹自杀事件,暴徒威胁劫杀事件等等,但是只是看过后心里明白,顶多对不幸的人滋生一丝丝同情心,心里没有多大的震撼,因为没有身临其境,所以没有感同身受,《卢旺达饭店》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我们生在中国,虽然童年的我们也许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活得快乐,我们不用担心哪天会无家可归,哪天会面临生离死别,因为现世安稳,我们唯一担心的是完不成作业会被老师骂,考不好分数会被家长训斥,但这些东西都是瞬间的,再说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这些事情真的不算事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方式增多了,上大学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我们享受着自我不明白叫幸福的幸福。看看电影中的孩子们吧,他们小小年纪跟着大人到处逃亡,生命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那么的沉重,更像是一片羽毛,随时都会飘散,他们天天过着心有余悸的生活,应对着叛徒们的凶残,暴虐,年幼的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吓得灵魂出窍,心理阴影与日俱增,当然这都是幸存下来的人能够经历的。至于那些不幸的孩子们,也许早就闯开了天堂的大门。
尸体遍布山野,血流成河,这一惨不忍睹的景象,竟使电影中的主人公保罗看到后,伤痛难耐,回家后,抱头痛哭,没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作为一个饭店经理,他又发挥了出乎常人想象的能耐,他每一天冒着生命危险周旋于军阀,政治家之间,他使出浑身解数,联络各种关系,保护着米勒·科林斯饭店的顾客和难民们,使得米勒·科林斯饭店成为嗜血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怎样样的一个人叫善良的人呢?也许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善良是看别人陷于经济困难中,我们施与援手,别人情绪不好时,我们去安慰,关心她,但是这样善良的人,具有民族大义,高度人道精神主义精神,置家人,饭店顾客的生命于最高价位置的善良的人,我是第一次见,也许也是我生命中遇见的最善良的人。
感恩生活,感恩世界,心存善良,力所能及帮忙每一个我们能帮忙的人吧!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七):
前几天的民族概论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齐观看了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个卢旺达的高档酒店经理,保罗,胡图族人,在1994年种族冲突中救了1000多位难民的生命。当年比利时殖民者硬生生地把当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肤的深浅和鼻梁的高低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并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从此也就造成了两族世世代代的恩怨。最后掌握了政权的胡图族人要向图西族人报复,纵容着民兵组织的仇视情绪,最后在一个总统被刺身亡的节点爆发了,“砍倒高高的树”,“胡图力量”,种族大屠杀开始了。
1994年,在卢旺达发生的这场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中,近一百万人惨遭杀害。这一发生在通讯高度发达和标榜民主自由时代的种族清洗,在事件之时几乎没有引起世界其他地区的任何反响。当TerryGeorge2004的作品《HotelRwanda》出现的时候,这场屠杀已经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中,卢旺达作为一个不发达的非洲国家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要不是《HotelRwanda》的旧事重提,这一人类历史上灭族惨剧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被大多数人遗忘。
和《Schindler'sList》一样,《HotelRwanda》也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在首都基加利经营着一家由比利时老板控股的四星级宾馆。当胡图族的武装叛乱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随即开始了对图西族的种族屠杀。由于保罗的妻子是图西族人,他竭尽全力保护自我的家人不卷到屠杀当中。但随着事态的发展,联合国维和部队对卢旺达的局势失去控制,保罗的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慈悲而伟大的保罗开始像当年的辛德勒一样,用自我的金钱换取这些人的安全,把这些逃难的人统统隐藏在自我的饭店中,并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他们的生命。最后,共有1268名图西族由于得到他的庇护,免遭被屠杀的噩运。
对于这样一部史实性的影片,我们就应首先了解一下影片发生的背景,这更有助于我们对整部影片的理解。卢旺达是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两侧的内陆国家。其人口由胡图、图西和特瓦三个部族组成。其中,特瓦族只占全国人口的1%左右。也就是说,占卢旺达人口绝大多数的部族是胡图和图西。早在16世纪,图西族人就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等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1890年年卢旺达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又比利时占领。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根据1922的《凡尔赛和约》,国联将起“委托”比利时统治,成为比属卢安达-乌隆迪的一部分。二站后,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由比利时统治。1960年,比利时同意卢旺达“自治”的要求。1962年7月1日,卢旺达共和国成立。1994年发生的种族屠杀并不是该国历史上第一次。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卢旺达统治期间运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先用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这种手段直接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后发生4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和布隆迪总统同乘的座机在卢旺达首
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4月7日,空难在卢旺达国内立即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猜疑,相互职责对方杀死总统,破坏和平。自此,卢旺达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百日之内约有100万人死于非命,200多万难民逃往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
影片透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的个人行为向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10年的人间惨剧。它是艺术的,又是纪实的。TerryGeorge毕竟是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导演,他在真实录述事件的同时,还给了自我西方同胞超多的关注。比如影片中出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长官、新闻记者、红十字会的女工作者。而与此构成鲜明比较地是,除了主人公和他的家庭成员,许多在饭店避难的图西族人被设定成了一种固有模式下的脸谱化形象——无助、弱小、悲伤。导演是同情他们的,但是在影片中给予他们的关注是有限的。大多数状况下,这些人是作为一个群体出此刻导演的镜头中,这是影片对人物刻画明显不足的地方。当然,瑕不掩瑜。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性题材,又涉及到很多人的私人感情,要想把它拍得十全十美也是不可能的。导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透过自我的镜头,重现10年发生的杯具,让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了解到事件的真实状况。它是警醒式的,这样的影片自然要充当一种宣传员的主角,它必定要使更多人透过看影片之后思考、汲取教训。20世纪的90年代和40年代不能同日而语,更多的国家明白了自由和民主的含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到。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同的屠杀还是发生了。这不禁会使看过电
影的人思考——屠杀为什么会发生。事实上,早在惨案发生之前,就有人向联合国提出关于卢旺达可能发生部族屠杀的报告,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发后,联合国曾与10多个国家协商出兵卢旺达事宜,也未能成功,从而丧失了防患于未然的机会,导致了最后杯具的发生。受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在卢旺达屠杀的过程中的主角是尴尬的。一贯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发着战火,却对不该发生的屠杀袖手旁观。而联合国在处理此事的不得力,也不禁让人引发“联合国的存在到底有何用”这样的联想。当然,影片本身缺少这些问题的回答,导演也没打算把《HotelRwanda》拍成一部批判影片。
保罗·鲁塞萨巴吉纳是当年事件的主角,是导演着力刻画的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黑人演员KeirVoices的歌名,这是一百万人血泪的声音。Pearson的精彩演出无疑为这个主角增色不少,他那带着非洲腔调的英语和他细腻的演出,是本片大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也伴随着他自我的转变,由刚开始保卫家庭发展到之后拯救数千人于水火。这种转变是一个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它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临巨大危机时的过人勇气。
历史是沉重的,尤其是带血的历史。《HotelRwanda》再现了历史,它也当然有理由和它表现的那段历史一样,被更多的人铭记。正如由Wyclef·Jean演唱的片尾曲《MillionVoices》的歌名,这是一百万人血泪的声音。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八):
听老师介绍电影资料是关于民族冲突谋杀的时候,我不以为意。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的谋杀竟是如此震撼着我的心灵。看完这个电影,我的情绪万分沉重,这不单单是谋杀,这简直就是一场万劫不复的杀戮。短短的100天,竟然就有100万的图西族人被胡图族人残杀。然而在此之前,我竟然对此一无所知,我一向认为南京大屠杀的30万已经是一个惊天的数字,没想到这来自同一国家的同胞之间的杀戮要残忍好几倍。他们之前可能是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但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人见人踩的蟑螂!
我感慨在这种人性泯灭的时刻,保罗·卢斯赛伯吉纳是清醒的,也只有在这样混乱的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英雄。()保罗是胡图族,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图西族,他凭自我的潜力保护他的家人已经很不易,但是他不忍看到他的邻居们,那些孩子们惨死在同胞的屠刀下,于是他承担了巨大的职责,将他所在的米勒·科林斯饭店变成图西族人的庇护所,他用心走动于胡图官员和联合国官员之间,使饭店里的人免受杀戮,但是应对着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应对着越来越恶劣的形势,应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保罗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小,在很多状况下他无能为力。
有一次,保罗冒险出行,去为避难者们找寻食物,路上看到的是尸横遍野,回到酒店后他濒于崩溃的边缘,却宁愿独自承受这份死亡的威协与恐惧。那个场面深深刻在我心里,民族间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才能酿成这般杯具。保罗的恐惧、崩溃并没有打折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他宁愿独自承受的坚强让我更加敬佩这位拯救了千余同胞的英雄。
而让我痛心不已的是这个:当联合国部队进驻酒店,人们欢呼着“我们有救了”相互拥吻时,保罗的笑容却凝固在维和部队军官奥列佛上校将军帽掷地的那一瞬间。他明白了,联合国陪队只是来撤走外国侨民的,甚至连维和部队的士兵都也要撤离,剩下的,只有没有人在乎的“非洲人”。奥列佛上校竟然吐出这样一句令人绞痛的话:“你是黑人,甚至连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民族矛盾,更是一种种族歧视。他们同样都有获得生存的权利,却因为皮肤的颜色让白人如此歧视,活得多么无奈,多么悲哀,多么痛心!
那种根深蒂固于他们心中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忘记了世界上还存在的温暖和完美,他们全部转化成民族仇恨然后拿起屠刀砍向自我的同胞,酿成历史性的惨案。我期望这样的民族事件不再发生。他们为什么不能用心对待民族意识呢?正如我们国家此刻一样,能够宽恕,能够平等,能够友爱的相处。整个国家的民族呈现出一种团结向上的气象,也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九):
《卢旺达饭店》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94年,发生在非洲卢旺达的一场残酷的不一样种族之间的屠杀。影片里面刻画了两个不一样的种族,图西人和胡图人。他们多年来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齐建造卢旺达——这个沙漠里的绿洲,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生活稳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然而,胡图人心中永远都记忆着那段“历史”,对图西人的恨一向铭记在心。在胡图人看来,当年的图西人是比利时殖民者的走狗,他们掠夺胡图人的土地,还鞭打他们,称图西人为“蟑螂”、“杀人犯”。卢旺达是胡图人的土地,此刻大批的图西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胡图人因此而感到极为不满,于是,策划赶走图西人,决定“消灭害虫”。就这样,在胡图力量电台的大力宣传下,一场恶性屠杀开始了。
在“把高的树砍到!”这一信号发出之后,卢旺达民兵,一支国家政府从未出手干涉的部队,拿起手中的砍刀,杀人,放火,捣毁房屋······,只要能把图西人赶尽杀绝,他们什么都干,就连孤儿院里的孤儿也不放过。大街上横尸百万,一座美丽的城市,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座废墟。卢旺达一向以来都处于国家动乱中,必然引起联合国的关注,于是长期派遣部队进行调停,以维持和平。然而,当屠杀开始后,驻扎在卢旺达的外国军队被撤退了,图西人的唯一期望就此破灭了,凭借主人公保罗的力量,对英特哈瓦军官多次行贿,一托再托,最终卢旺达饭店里德几百余人被送往安全地带,因此抱住了性命。最终屠杀被制止了,图西人得到了解救,一切反动活动停止了下来,和平代替了一切。
这是一场民族之间的战争。由于一向以来国家没有处理好两民族之间的关系,没有实施合理的民族政策,以及没有制定出一个完备的国家军队体质,而发生的一齐没有任何人干预的屠杀。在我看来,胡图人和图西人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既没有文化上的区别,也没有生活习俗上的不一样,这又何以区分谁是哪个民族。事发之前,胡图人和图西人是邻居,是同事,是朋友,是爱人。没有种族的歧视,更没有种族之间交往的约束。然而,在那段胡图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的驱使下,他们失去了人性,抛弃了友情、感情、亲情,没有理智地进行屠杀。
胡图人一向视图西人为入侵者,以其人多占优势,而图西人就成了少数民族。一个国家范围内,必然生活着不一样的民族,正如社会上生活着不一样的人一样。这样的国家才是完整的国家,在不一样民族之间的交流下,文化得以融合,国家才能源远流长。而胡图人为了除去当年痛恨,将图西人赶尽杀绝,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战争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战争只会给人们带去痛苦,和平最终会取胜战争。胡图人就应记住历史,但并不是将历史倒写,而应争取和平。就此次屠杀,国家政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在部队的管理上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制度。国家政府能够就两个民族之间的问题,进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选举出自我的领导人,统筹各民族事物,由国家统一管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民族政策,在得到各民族统一达成意见后,颁布并严格实施。然而,要从根本上唤醒人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和平意识,加强国家爱国教育,加深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使得民族之间相处融洽,和平共处。同时还要加强国防,加大军队管理,以致能够在短时光内调解国内外矛盾。
看完这部影片,不由想起解放前的中国,和卢旺达一样,身处本国人民的战争中,以致国家长期动荡不安,人民没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拥有的只是痛苦。着眼此刻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饥荒,人们吃饱穿暖,物质生活不断完善,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也正是人们一向最求的,只有和平才能拥有的。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十):
《卢旺达饭店》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在卢旺达这个非洲中部的国家,人口主要由两个种族部落的人构成。欧洲各国大肆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的那个年代里,这个国家难逃被殖民的命运,先后被德国和比利时两个国家所统治,比利时统治时期,先把管理权交给人口占少数的图西族,在卢旺达独立时又把政权交给了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独立之后两个部落都互相看不顺眼,这个说那个血统不正,那个说这个肮脏臭虫。于是两个部落就一向冲突不断,虽然双方也都有一部分理智的人不在意种族隔阂,能够和平的生活在一齐,但种族主义极端偏见还是主流的。当然了,胡图族的人口占多数(好像是八成吧),并且又掌握着政权,所以一向在冲突中占优势,图西族也不甘示弱,建立了反叛军。这个时候联合国本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想法,就出面调和了。1994年卢旺达总统(当然是胡图人)坐着飞机去和图西首领谈判。可没想这倒霉总统的飞机在半路上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打了下来。于是事态失控了,胡图人从广播里发出了事先商量好的信号,胡图民兵开始了行动——灭绝图西人。
以上是故事背景,故事的主人公呢,是胡图人,一个比利时人在卢投资饭店的经理,这个饭店接待的都是当地和国外有势利的人,主人公一向凭借自我的职位优势巴结着这些有势利的人。当然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他的妻子是图西族人,他一向怕胡图人对自已一家不利,想透过这些有势利的人保住他的家人。胡图人开始灭绝图西人的行动后,事态越来越严重,为了杀完图西人,胡图人连维护图西人的胡图人也不放过。在胡图人疯狂行为中,主人公饭店的地位也快保不住了,各国使者、联合国维合军队、记者、国际红十字会等都被要求撤到安全的地方。主人公失去了这些保护,于是他在民兵的大肆屠杀行动中开始奔走求救,在这个过程中他收留了大批图西难民进饭店,他经历了一系列令人胆颤心惊的事情,他的家人也差一点被杀,他妻子的哥哥嫂子失踪,他见到了屠杀后尸横遍野的情境。最后透过他的努力,他把饭店中一千多号图西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这个电影重点表现了战争的残忍、种族主义的偏激和主人公的勇敢与善良。在我被尸横遍野的画面所震惊的同时,令我更胆寒的是那种不一样信仰、种族、国家和地域之间的极端偏见进而产生的仇恨。纵观当今那些战火不断的国家和地区,不和的原因无不是宗教信仰的不一样、种族之间的偏见和国家地域利益的冲突。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是因为种族偏见。或许是因为我从小电视看的太多,以至我被洗脑,把这个世界想的太善良,我以为当今世界的礼貌已经很成熟,世界上的人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世界上的人能够全部期望和平,世界上的人能够理智的看待。之后才明白,我是图样图森破了。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花多大力气跟他解释道德的重要性,他都会置之不理;无论别人怎样跟他解释人就应生而平等,他都会置之不理;无论别人怎样跟他解释要就事论事不要偏激,他都会置之不理;无论别人想怎样说服他让他客观理智一些,他都会置之不理……这样的人,无论受到怎样的教育,都执着于自我偏激的想法。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认识不到自我想法中的问题点,这些道理很明显,偏激的想法只要稍稍动一下脑子就会站不住脚的。可能还是我图样图破的原因,我无法想像这样的人的思想世界;或是因为这样的人都是放下思考的人(放下思考这个说法是从《巨人》里爱尔敏处学来的),真的有人会对任何事不去思考吗;再或是因为世界的教育水平还是达不到改变人类想法的程度……
所以才会有种族偏见,才会有种族歧视,才会有地位之分,才会有宗教争端,才会有民族争端,才会有国家争端……当人们被偏见与利益遮蔽住眼睛,人们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对生命的敬意。胡图民兵理解信号之后,他们变成了野兽,杀人不眨眼,不,他们没有把图西人当做人,他们称之为蟑螂;奸淫妇女后将其杀害,连图西儿童也不放过。我真的理解不了,难道他们习惯了杀戮,所以对自我的行为一点也不感到慌恐?当他们看着孩子痛苦的挣扎着死去的时,心里一丝不安也没有?
人们为了自我偏激的想法,变成了没有感情的生物,这多么的可怕;人们为了争夺自我的利益,变成了嗜血的生物,这多么的悲哀;人们为了掩饰自我的错误,变成了没有思维的生物,这多么的令人胆颤。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当人们为了维护一些所谓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就能够把这些全部忽略,拿着冷冰冰的武器屠杀自我的同类,这是多么令人能够畏惧的一件事情。
人类是残忍的啊,能够冷眼看着自我的同类倒在自我的刀下;人类是野蛮的啊,能够为了一丝利益去茹毛饮血;人类哪有礼貌,他们借着礼貌的名义去做极度野蛮的事情!不一样信仰为什么不能互相容忍,不一样种族为什么不能一同生活,不一样国家、地域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不要再有过激的偏见,不要再漠视生命,不要再失去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