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是一部由克洛德·齐迪执导,路易·德·菲耐斯 / 科鲁彻 / 克洛德·让萨克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食家》观后感(一):没有看懂最后
没有看懂最后说明了什么?怎么那个菇饼里面有他怀表。那个表不是已经落入那个黑心商人的生产线了吗。他不至于拿那些难吃的材料来忽悠美食学院的院士吧。里面说那个饼时他提供配料的。
《美食家》观后感(二):美食美刻
法国电影《美食家》上映于1976年,那时的中国还未完全结束文化大革命。而在这部电影中,法国喜剧之王路易·德·菲耐斯扮演的美食家正是法国烹饪艺术的崇高捍卫者,通过这部电影他让法国美食享誉全球,菲耐斯教科书版的幽默表演毫不逊于《虎口脱险》,片中的反面人物让我想起了中国万恶不赦的食品造假者。
《美食家》观后感(三):老板,再来点三氯氢氨
别的就不说了。电影里反方的食品加工厂像极了我们现在的食品状况,鱼不是鱼,鸡不是鸡。黑心商人只管一味的挣着昧良心钱,全然不顾食者死活!想不到导演多年前的电影里已经诙谐黑色的展现了我们日下的生活。没有食物是安全的,这么吃下去那么多的各类化工原料,会不会变异我们的基因,会不会真的吃成东亚病夫??
《美食家》观后感(四):执着的守护者
昨天刚看,不是第一次看了,
小时候只是随便看个乐
这次终于有了些感受
关于美食,代表的一国的传统
关于人如何捍卫自己所珍视的文化
一个父亲留给儿子的遗产
这都是隐喻,在喜剧里如此轻松地表达
这种态度真让人敬佩
《美食家》观后感(五):黑色幽默
即使是对快餐类的垃圾食品嗤之以鼻,幽默的法国人也不会义正言辞的谴责,而是用自己特有的法式幽默诙谐的调侃着这些快餐食品。电影有些年头了,虽然技术不太成熟,有点简拙,但是食品工厂里面制造的鸡、鱼、蛋糕,现在真的就变成了激素、苏丹红、农药······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加上天才的演员把杜世曼演的活灵活现,值得一看。
但是仍然有一点小遗憾,杜世曼的儿子应该找个更好看一点的才好
《美食家》观后感(六):什么才是美食?
可爱的老头
《美食家》观后感(七):法兰西风情趣味餐
1.年鉴2.旧日年代气息3.(主编的配音是动漫西游记里的悟空么=_=)4.想当马戏团成员的儿子5.每一个角色都有可爱的地方6.箱子游戏7.你失败了,你也是8.让美食家吃难吃的食物9.恶评带来仇恨,小丑带来欢笑10.老小孩11.失味症12.这不比睡衣好多少啊13.你不能发火,你儿子可以发火14.互相抵触的车15.犀利的评论家16.一个人就妄想代表整个法国的美食17.不能在你这儿失传18.急性子19.法兰西美食的忠实捍卫者
《美食家》观后感(八):垃圾食物与传统食物的对决
看过这部片子,觉得虽然这部片子离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它里面讲的东西对今天还是有用的。现在我们开始吃的垃圾食物,快餐食物。其实就好像里面那家食物工厂做的食物一样。没有食物的味道,都是化学物品。但是现代的人反而热衷吃那些食物。就好像麦当劳和肯德基。有一些店就用化学物品作那些菜。什么一滴香,什么香鸡汤。其实全部都是化学物品合成的,全部都是芳香烃。
但是传统食物就会很浪费时间而且不符合经济效益。所以现在的传统饭店其实很少见。可能只能相信自己做的饭。但是什么地沟油,什么毒大米。真是什么都不能相信。
《美食家》观后感(九):那时老头还很年轻
凡事都高标准、严要求的爸爸,想追求梦想又不想让家人失望的儿子,千方百计要成功却只能搞笑的反派,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小老头的电影,我第一部是《虎口脱险》,第二部就是《美食家》,警察系列都是后来才看的。路易德老先生的喜剧风格都是很细腻的夸张,看得时候觉得有意思,很久以后再翻出来看还是觉得有意思,总是会发现新的笑点,大概这就是所有可称之为经典的东西的共性吧。
老头们用筷子的方法还真是别扭,我差点要以为中国人的手指是世界上最灵活的了。
不过,法国人那么早就遭遇食品安全问题了么?万恶的资本主义啊,天朝可是最近才开始遭遇的,嗯哼?
《美食家》观后感(十):可爱的法国小老头路易·德·菲耐斯(法国食神,品酒高手)
“漂亮的挂杯,红中带紫,有光泽,这是一杯波尔多葡萄酒;酒里还悬浮着细小的葡萄渣,杂质沉淀得相当慢,酒龄是23年,这是葡萄丰收年53年的酒;酒离不开土地,这土稍稍带有点儿沙粒,是美多可土;酒同样离不开阳光,酿造这种酒的葡萄,曾经沐浴在西南山坡充足的阳光里,那是圣·朱丽恩,这是莱奥威尔·拉斯家斯酒庄1953年的酒!正确!”
没有闻,没有品,光是仔细看手里红酒杯中的红酒就能鉴定是哪一年那个酒庄的酒,不是一般的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