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干爹”与“干儿子”文化

发布时间:2022-10-24 17:11:20

??自中国历史上有了王朝帝国开始,朝中的派系斗争也正式提上日程来。这些派系间的斗争也逐渐趋于白热化,越演越烈。最后,不得不把自己的王朝推向灭亡的境地。这些派系可以大致的分为两类,一类为之“激进”,一类为之“保守”,这样分析起来,事情就显得一目了然了。??两派之间的斗争无非就是利益关系的冲突,这似乎有点无可厚非的味道,好像还可以理解与同情。可是细细看来,却总是让人有些别扭与难过。因为斗争往往是以“保守派”的胜利而告结束,这多少让人有些许的失落与悲凉。不过,由此可以想象,中国故代封建王朝的政治面貌是个什么样子。照此看来,八国联军的入侵也显得可以理解,甚至情有可原了。??也就从商鞅惨遭龟裂之刑说起,中国的“激进派”开始了漫漫无期的惨痛结局。这也就好像成为了一种惯例,如果遇不到英明的君主。那么,所谓的“激进派”也就只有做炮灰的份儿。当然,中国古代史上英明的皇帝有多少呢?大家可以屈指细数。“激进派”就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了,还谈何还手之力。你若是要改革,你若是要更新,那么,你就可以去阎罗王那儿报道了,或者流放你千里甚至上万里也不足为奇。总之,看你的本事有多大,看你自生自灭的能力有多强。??这种现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里,以固有的“特色”性质相传。若是没有类似的炮灰、死刑、流放等事件的发生,整个社会现状还显得很不正常,这是什么样的逻辑与思维呢?今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两大派系的之间的斗争,胜负可能早就有人预料得到。这就好似是看一个知道结局的电影而已,没有的了悬念,没有了好奇,早就觉得索然无味了。??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势力有着明显的差别。“激进派”往往是一群文人学士组建而成,它们相互慕于文采,交于口才,结于政见。最后形成所谓的派系(当然,这里我觉得“派系”这个词不是贬义性质的)。其结构明显有些松散,政敌当然可以分个突破,不费吹灰之力,流放、砍头当然就不可避免了。??而相反的“保守派”就显得组织严密多了,他们之间总是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例如:一个老头在朝中是大官,那么,他的门生、旧吏也就堂而皇之地遍布朝野。而这些门生旧吏和他的关系,就只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吗?只是简单的上级与下属的关系吗?其实不然,他们早已不是一般的师生关系了,早已不是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了。??他们叫先生的很少,叫上司的也不多,怎么叫呢?就叫“干爹”或其他的“干”什么的吧!你看,这就显得亲热多了。从此,中国的“干”字就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性化色彩,中国的历史也就笼罩在一片“干”声中了。对于这个“干”字的来源,就失去了任何的考究意义。总之,人人都知道这个字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世世相传,而且人们给它冠以“文化”的修饰,这种神韵与风光可想而知,流传也就是应该的了。??这也难怪,也就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走到一起来,为着同一的利益目的而相互帮衬。你是愿意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你对我三拜九叩叫上了“干爹”,我不可能装着耳聋眼花吧!这也太不近人情了。那就应了吧!好的,既然应了,那么其他的事情,您老就看着办吧!这是何其的轻松,何其的顺理成章啊!??一个尝到了甜头,相继传开,观望者早已是摩拳擦掌,也赶快去拜个干爹吧!如此这般。一个黄土掩了半截的老头,“干儿子”向全国铺展开去,这是何等的壮观景象啊!此时才能有了那种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呼风唤雨的说法。趋之若鹜者源源不断,这也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可能谁都叫“干爹”吧!这也太没有新意了,总得有人叫其他的吧,那就叫“干爷爷”仰或“干祖父”也不为过呀!叫一声“干”什么的就给你个官做做,这当然是件互利双赢的美事,谁不愿意呢!??其实,“干儿子”“干孙子”多了也未必是件好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嘛!这也难免这群“干”中有草包式的人物。只要是个明理的人就不难看出,这些老头的“干儿子”“干孙子”们大多都是脓包,拍马吹嘘的小嘴脸,难怪他们会把自己的王朝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叫了“干爹”得了官位,坐享其成也就算了,不学无术也还是就算了。可是,这些个“干儿子”“干孙子”们还装什么文人呢!好像都觉得冠以文人的称号后,就声名远扬了,就世代相传了,就永垂不朽了。殊不知如此越丑矣!一位“干儿子”在考试的时候就写了这样一首被称为“好文采”的诗:??太阳出来通红,??晒得石头好硬。??管它好是不好,??背上背个脸盆。??也就只有这样的“干儿子”才有这样的内涵,才能写出这样富有才华的诗。这又是什么样的经典与幽默呢?你不可能笑掉大牙,因为你只有哭笑不得。??这就是“文化”么?不是!那么为什么会传承至今呢!是经典么?是的,是经典,只有经典的东西才会世代相传啊!才会沿袭至今。??今天的人倒是不负老“干爹”瞩望,不但保留了老人的经典,还将其发扬光大了。因为这毕竟是“文化”嘛!毕竟是经典啊!谁都想来捞上一把。??有这样一则报道说:一单位为了响应上级的改革号召,决定精简机构,精简了两年多。最后呈上报告来说;“因工作需要,原来的部门不宜裁减,另增设“精简委员会办公室”一个。??这也是一个经典,现在的人们也真能创造经典,这是怎么回事啊!不用让人深思就明白,一定是那些新时期的“干爹”“干儿子”又在作祟。毕竟手掌手心都是肉嘛!裁掉谁于情于理也都说不过去,而且外面那群新来的“干儿子”和“干孙子”还没有个着落哩!还在那儿眼巴巴的等着嘞。算了,干脆不裁了,就多设个办公室让他们也进来吧!反正多一个也不多,少一个也是不少。当然,拜了干爹的就会“一个都不能少”,没有拜的就暂且靠边儿站吧。??这还就是大点的单位而已,多方面的关系需要严密的权衡,说其来难办,倒是真这么会事,弄不好大抵还会出些许的事情来。??但是,谁又知道大学里面小小的一个系。学生会干部的名堂就有这么多呢!见过的一个系,学生有五百人。学生会的队伍可就庞大了,主席一个,副主席六个,部长十四个,副部长二十二个,成员总共有一百六十多号人。这也就才算的了一半而已,还有团支部呢!也以同样编制完成组建。??当然,这种事情可能与“干爹”“干儿子”扯不上多大关系,把这个列子放在这里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但是,只要你稍稍了解它们的选拨程序,就不难看出。这也就是“干爹”“干儿子”的变形而已,没有作多大的改变,顺手拈来再套上“民主”的修饰词,也就算完事了,结局当然是主席扎堆,部长成群,书记泛滥。这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多多少少给人恐怖的信息,学校里这样了,这种强烈的辐射可想而知。??如果说“干爹”和“干儿子”真的是那种叫做文化的东西,那么,还需要再继续传承吗?用“文化”冠以它抽象的概念之后,它就会以破竹之势往下流去。不过还是想开点,现在的“干爹”“干儿子”多的是,还在蔓延,谁要是出头来也就是再演一会炮灰戏了。??这样的“文化”还是不要蔓延的好,还是希望那些“干爹”“干儿子”能少些,或是收敛一些。

阅读更多时事评论,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