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冬季》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9-14 12:47:26

  《走过冬季》是一部由亚当·拉普执导,佐伊·丹斯切尔 / 达雷尔·拉森 / 约翰·贝德福德·劳埃德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过冬季》观后感(一):爱看看不看滚

  短评里一帮人装nmb不知道这是05年的电影一样叫嚷什么公式化, 自己tm14年才看的, 像你妈比一样   还你麻痹无病呻吟, 大概***妇联不是无病呻吟? 你妈长得好不需要演技?像你家mb垃圾福一样装b为了飚而飚就是演技?

  简直吃了屎一样

  老子不想骂这种贱婢拉低大众智商审美还tm要颠倒黑白喷小众逼格的东西, 自己tm就是狗众俗逼还tm有脸追着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喷?????????????????????????????????????????????

  一帮网络水军暴民

  《走过冬季》观后感(二):我们沉湎自己的伤悲

  琐碎的生活总是带给我们林林总总的不满意,即便是最亲密的爱人和最炽烈的梦想都时常会悄无声息却不可救药的令我们失望,更不要说那些无法控制的健康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粗暴相待、无可奈何的物欲挣扎。毫不夸张的说,除非生活在真空社会中,否则我们必须接受无时无刻不在受伤的事实。

  只是,并非真的不可救药。只要哪怕用一点点精力试图去理解和关爱他人,都会发现其实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发现,即便这个世界依旧充满阴暗,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关爱却可以让人感受到阳光。就像那张剧中四人站一起的剧照,很温暖,很喜欢。

  也喜欢剧中这段对白:

  每天晚上都有那么几个小时我会被火车声吵醒

  轰鸣声充斥了整个房间

  有时感觉就像要把我从床上掀起来似的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之后

  便是一片寂静

  我很孤单 Exley

  在这个城市里我不时觉得孤单

  人们总会感觉厌倦

  但不管怎么样我很幸运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都可以安然度过

  《走过冬季》观后感(三):冬季 你愿意或厌恶 你逃避或直面

  经历了一整年的消沉,身心俱疲,不知道坚持是不是对的,开始的喧嚣和争吵不如意的曲折,都愿意接受,日子如流水,撞击岸边的鹅卵石,环境也翻天覆地,你叫不出来,也无法走出这个无形的笼子,被锁住的孤独的灵魂,再也不是你能控制自如的自由的灵魂,你能怎么样,虽然知道冬天会来临,也始终无法度过去,无法超度自己。你也不知道冬天还会不会过去,不断的碾压,不成形的灵魂,期待那个并非祷告就能解决问题的一束光,一场大雪,横扫过内心深,把笼子打开。对~即使是真正的冬天,我还是在意的那个惬意自由散漫我爱享受的孤独的灵魂。和以前一样却本质的不同。我何时能劫后余生,oldday passing

  电影原声很喜欢,根据片尾整理如下:

  1、My Bonnie Lies Over The Ocean

  2、make sure that it counts

  3、bittersuite

  4、point of disgust

  5、don’t feel a thing

  6、nude as the news

  7、underground up

  8、de.da dementia

  9、rise

  10、Steve&bill&tom

  11、atffiction

  12、a guiding light

  13、old september blue

  14、the kissing son

  15、i can’t tell you why

  16、you alone

  17、those to come

  《走过冬季》观后感(四):What are afraid of ?

  一切还是从类似独白的场景开始。

  女孩不屑的语气,给人一种冷意。

  电影的节奏很慢,琐碎的电影情节可以看出导演的拙劣。

  这是一群受伤的人。

  Reese因为父母的感情破裂被忽视,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Corbit是一个极度自卑而脆弱的大男孩,一直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

  helly失去了做女人的权利,得到Don的帮助而留在他的身边。

  Don则因为与妻子的价值观不同而感情破裂,又因妻子的离去退隐。

  他们又是一群不善于表达的人,各自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网中。

  Reese总是在逃避,逃避亲情,以致于看到和家欢乐的场景宁愿独坐。

  Corbit为了一个破碎的Rock梦,整天呆在家里摆弄自己的gitar。

  helly从来不谈论自己的私事,尽管与Corbit同居一室,但Corbit却

  从来也不知道她的过去。

  年迈的Don其实并不老,只是因为自杀的妻子而懊悔。

  但一切又感觉是注定的一样。

  当Reese带着调侃的语气说:“

  如果你与两台打字机竞争注意力时,你的自尊心并没有得到满足。”

  但Shelly的话却道破了Reese的内心:“

  所以你就成了演员。”

  当Reese说:“你的第二套方案真是酷逼了。”

  其实Corbit从就应该这样。

  后面的种种的冲突和矛盾,将这些人的网又一点一点地撕开。

  他们争执,他们冲撞,……

  在冬天里,他们每个人都想将自己的过去抛开,迎接一个崭新的时刻。

  有的想将自己的书埋掉,但却可能留下更多的遗憾。

  有的想将自己的药瓶藏匿,使自己看起来很健康。

  有的人则长久地守护在窗户前,在香烟的迷幻中回味自己悲惨的童年。

  最后,他们又互相谅解,共同度过了冬季。

  What’re you afraid of ?

  othing.

  [影片中的音乐很迷人,让我想起了Good will’s hunting中的音乐。

  淡淡的温馨,淡淡的嗓音,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思绪……]

  《走过冬季》观后感(五):《走过冬季》:请将我从彼岸那边带回来

  瑞茜左手摸着铁丝网,人在往前走着,不知道要做什么,从耳机里发出一句声音说:“每晚我都准时被轰鸣的火车叫醒,它总是刚好在我家楼下按响汽笛,有时声音大得能把我从床上震起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之后,又是一片沉寂,我一个人生活。”。 这是女主角在一个房间里叙述着,若是不继续往下看的话,我以为坐在女主角对面的是两个心理医生。继续跟着镜头往下走,才发现说这是她做演员面试的时候,她还有酒吧侍者的工作,她的房子里陪伴着的只有一只被捡回来的猫,虽然打着几分工作,她还是穷的身上连电话都没有,甚至没有活下去的钱。 酒精、毒品、性只是她想把伤害忘掉的一个方式,另一面呢,则有众人艳羡的小说家父母,看到没有,都有人出十万美金去收购她父母亲双方来往的信件。 导演或者说编剧,把酒精、毒品、性和作为作家的父母、一大house、满屋子的藏书、略略的文学知识,看似矛盾的在她身上又毫无违和感,这两者的结合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要从她回家开始起,她回家和她父亲对话开始起: -瑞:你是在生我气吗? -唐:我就是感到有些失望,我想当时你来参加葬礼就好,她不完美,但她是你妈妈。 -瑞:她配得上这个称呼吗?那女人从来都是来兴致了才能想到我。 -唐:她很痛苦 -瑞:她很痛苦?我们都很痛苦,这栋房子就是无声的巨大的痛苦陈列室 原来,酒精、毒品、性都是瑞茜埋葬痛苦回忆的坟墓,这坟墓都快把她埋进死亡里,心里始终藏着两个放纵艺术家只有在七年级的那一次演出里观看她的表演,闭幕时,还要把瑞茜她妈妈叫醒。 这种痛只有瑞茜知道,小时候没有办法做出什么来,大了时候所有的都做出来,用酒精、毒品性或许还有自虐,这是一颗受伤的心。还记得瑞茜在面试时唱的歌吗?下面就是: My bonnie lies over the ocean, My bonnie lies over the sea, My bonnie lies over the ocean, O bring back my bonnie to me. cho: Bring Back, bring back O bring back my bonnie to me, to me. Bring Back, bring back O bring back my bonnie to me

  《走过冬季》观后感(六):涂鸦——涂着涂着就忘记方向了

  第一眼觉得女主很熟,就是没想起来,后来看资料才知道是《和莎莫的500天》的女主,看过的还有一部小众片《燕麦饼干店》。

  回到《走过冬季》。

  印象最深的是女主父母家里无处不在的藏书——楼梯上、地板、餐厅、阁楼、地下室、车库等。每次看到相似的情景总是忍不住拿来跟中国对比。想起前些天去一友人家,只有十几来平的小书房里三面墙都摆了书架,书架上也都放满了书籍。一看,都是些功能书籍——某个专业、学生学习资料用书、学习攻略、怎么赚钱、如何做人等等,要让我在这些“群书”中一定要选本最喜爱的,那就《十万个为什么》吧。这种现象是很大部分中国家庭藏书的现状,不然就是我见识太短了,或者说我圈子太小了,小到我看到的大部分这种形成我意识的现象。

  关于阅读这件事,我很遗憾,将近而立之年,才开始品尝到乐趣、体会到它的无限意义。之前,还在上学的时候,因为资源和教育问题,基本上没什么接触真正意义的文字作品,离开学校后的好长一段时间,迷失在为生存奔波而空虚的很长一段旅程,虽说即使到现在也还不得不为生存拼死拼活的,但现在试着与书一起生存与工作。

  我们都是孤独的。即使父亲和母亲有共同的理解,走到一起,他们始终还是觉得孤独。他们思想过于浩瀚,越深度的精神交流越深度孤独。

  很多时候,我们的力量和能力都有限。

  女主的父母一生致力在写作与文字事业,他们一家看似幸福美满,其实不然。女主生长在一个文学熏陶的环境里,但她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她更需要爱,以至于她即使在伟大的文字家父母影响下,她想逃离那个家。她选择当一位演员,她喜欢表演,但她不擅长沟通。她的表演情感很丰富,走下舞台卸下妆,留下的只有一副抗拒世界的冷。

  男友问她,你在担忧什么?惧怕什么?

  她想逃离她的父母,但又害怕失去他们。她想完全撇开他们独立生活,但她内心最深处却被他们占满。她想通过毒品麻醉自己,但她得到了除了短暂的刺激,剩下更多的是混乱不已的痛苦和空虚。

  她不想跟任何人很亲密。以至于跟前男友分手。

  有一天,父亲在弹母亲最爱的钢琴曲,悲伤极了的怀念。她问父亲是不是在生她的气,父亲回答说,如果你能回来参加葬礼就好了。

  “那个女人,只是偶尔提直兴趣,才想起我的存在。你们看过我多少次演出,一次,就一次!而且是在我七年级的时候,表演结束还得有人负责叫醒她。”她愤怒极地连爆粗口,父亲厉声喊她收声。

  “她并不完美,但她是你母亲。”

  逃避与报复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何况事关于爱。

  《走过冬季》观后感(七):darling,darling darling

  直到冬天已经过去很久,夏天都快来临,才重又把这电影温习了一遍(3月时惊讶地发现出了中文字幕)。

  有段时间想干脆我也叫Reese好了,或者Zoe,这总比为了小名叫Mon而取名Monica来得好(啊这个英文名老派色了应该不会用~)。我是说,我有多么喜欢这个姑娘。

  “哎,我是有多喜欢这个姑娘。她垂落的眼神,人前轻描淡写的表情,蜷缩起来瘦骨伶仃的身体。还有她刹那放开的歌声,都叫我喜爱。”

  独身,养一只瘦弱的小猫。是演员,和酒吧侍者。她自我对抗的方式是自我伤害,用左手的疼痛来掩盖内心的挣扎。和一起工作的男人做爱,对方很专注,她却不够投入。在喜欢的男孩子那里弹起钢琴,指尖蔻丹已剥落一半,在黑白琴键上有种奇异的美。男孩子问她,你在逃避什么?她说,我要回去喂我的小猫。

  有时候脆弱得只想索要一个拥抱,长久的、坚定的、温柔的拥抱。有时候又异常警醒、咄咄逼人,这样的自卫状态,要么是面对不知来者善否的陌生人,要么是面对至亲。

  18岁离家,因为不能原谅,所以连母亲的葬礼也没有参加。因为是太爱的人,所以反而能轻松用仇恨与他们对峙。冷漠是因为不在乎,而只有竖起全身的刺来激烈面对,才能表达出交织在内心的矛盾感情。可以争吵、讥讽、摆脸色,却不能缴械投降,好言相对。

  全都是因为太在乎、太爱了。所以轻易不能原谅。在别人眼里,父母是两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哦,看看,母亲死后连她的书信都有书商追来用高价购买出版,而那个自以为是的小姑娘更是以为有如此父母是荣耀!但她根本不能了解一个小女孩要和两台打字机来争取父母注意力的童年,不能了解“七年级学校公演谢幕后得来的不是母亲的掌声而是她的惺忪双眼”。

  别人艳羡的家庭,她却只能一再逃避。

  ……写不下去了-________-

  那就说说别的。比如,女主角面试时唱的是一首苏格兰(英格兰?)儿歌,她自己也于去年出了一张专辑。而演父亲的Ed Harris竟然就是《时时刻刻》里坠楼自杀的诗人,这次看到电影里墙上的照片才恍然大悟……

  我好喜欢最后Reese演出时念的独白:

  “每天晚上都有那么几个小时,我会被火车声吵醒

  轰鸣声充斥了整个房间

  有时感觉就像要把我从床上掀起来似的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之后,便是一片寂静

  我很孤单,Exley

  在这个城市里我不时觉得孤单

  人们总会感觉厌倦

  但不管怎么样我很幸运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都可以安然度过”

  《走过冬季》观后感(八):Away from home

  蔡康永在《LA流浪记》里写到过一个同班最忧郁的男同学:提姆 贾维克,其父母都是有名的心理医师,于是该同学有着极其杯具的童年:爸爸像探照灯,妈妈像显微镜。《TBBT》里Leonard Hofstadter的父母都是有名的科学家,尤其是母亲,可与Sheldon Cooper抗衡,Leonard同样有悲催的童年:没有生日派对圣诞派对,得不到母亲的肯定甚至拥抱,活在其兄弟姐妹成就的阴影里。2009年MTV开场Madonna向MJ致敬的演讲里提到他们两人的相同之处时说:我没有母亲,而他没有童年。但当你一生都活在整个世界的放大镜下时你如何重塑你的童年?

  被父母牺牲了的孩子可谓数不胜数。Reese的父母都是文人,父亲还是个著名的小说家,以至于有书商来买他们的信件,在我眼里这通常是已逝文豪才有的待遇。才华横溢的理想主义者,现世无尽的孤独是他们的宿命。即使他们都已经尽力了,仍然给不了小Reese想要的童年里应该充满的爱与关怀。母亲的神经质到最后的自杀和父亲的避世导致Reese离家。这样的题材是很能吸引我的注意力的,那一房子的书和素材,父母接近传奇的爱情和一生,女儿脆弱和歇斯底里的情绪,父亲孱弱的身体和接近崩溃的心智,再加上与父亲不离不弃的学生和父亲的守卫者。我看着电影就好像《第十三个故事里》的玛格丽特看着父亲古旧书店里一排排的旧书,我深知这所有的背后都有着被尘封的故事而我渴望全部揭开他们。

  我没办法停下来不去想如果这是一本小说该多好,作者会怎样描写Reese那写满敏感和不安全感的硕大的蓝眼睛,会怎样描写Reese父亲满头的银发和佝偻的身躯,会怎样写憨厚的Corbit和外表平静坚强的Shelly,会怎样写已经开始破败的大宅子,会怎样写每次Reese和她父亲交谈时撕扯和爆发的情感。

  孩子大了应该离开家。不管是好还是坏父母的影响都在拽着你不让你往前走,可是如果你不走出你父母用圆规以房子为圆心以爱为半径画出的圆,你永远也不会是一个独立的人。家是一个你用一生去逃离的地方。

  爸爸妈妈从我回家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念叨,我当然不否认我很值得念叨,但是他们也应该认识到他们的念叨没有意义。可是当妈妈听到也是做父母的朋友主张自己初二的女儿可以更独立一些时并没像养我那阵时赞同:到时候他们上大学了去工作了你就更见不到了,这是因为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回学校。早在高考填志愿时我就一心要离得远远的,虽然没得逞但是上大学期间依然回来得少得可怜,现在要去工作了也绝对是往远方跑,即使是那些无亲无故的地方也绝不考虑待在家里。我很高兴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让家成了故乡。我只知道即使是走错我也要自己错,要怪罪我也要怪罪自己。虽然让父母骄傲注定是孩子永远的梦魇,我也想让他来得慢一些来得缓一些。

  如果说Zooey的表演或诠释多数是特定的一种类型,那此片算是Zooey的突破之作。

  《走过冬季》观后感(九):逃避生活终无法获得平静 (转)

  一看电影的名字其实就能把内容猜个大概,冬季,既有实际概念上的意义,也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走过冬季,既是在时间上的冬去春来,也是人感情上的万物复苏。冬季,寒冷、疲乏,灰蒙蒙的天空似乎让人看不到生活的尽头。电影也亦然,沉浸在一种琐碎而淡漠的叙述中,一切都是缓缓的、轻轻的、冷冷的,甚至是死气沉沉的。但毕竟是走过冬季,在漫长的等待与挣扎之后,大地回春总算是给电影带来了情感上的一丝温馨慰藉。

  主角Reese Holden是纽约一个小有名气的演员,但她的收入并不能满足自己充满欲求的生活。当她正纠葛在寒冬的乏力与困顿之中时,一名出版商想购买她父亲,一个业已归隐的传奇作家,与她母亲之间往来的信件。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几番权衡之后Reese决定回到老家寻找过世母亲留下的信件,却没想到这段回家之旅也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之路。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冬季漫长而寒冷的特质,总让人觉得那是一个低沉到绝望的季节。电影里的人物,无论是谁,在这个季节里似乎都显得无比的疲软,虽然他们表面上或不屑或平静,但也难掩内心挣扎后的无助感。在那栋房子里的四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痛苦与悲伤,也都选择了不去面对,而是通过折磨他人或自己来获得释放。

  Reese的生活看来放纵自得,但内心对父母的怨恨却深深影响着她。她的父母是充满个性的作家,为着自己的梦想放纵着生活,却忽视了女儿一些最基本的渴望,比如仅仅需要人赞赏肯定的渴望。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拒绝参加母亲的葬礼,好似给父母的一种报复。而Reese的父亲Don则沉浸在失去妻子的自责中,每日以酒度日,混沌生活。Shelly失去了一个女人的基本权利,留在Don的身边照顾他来获得一些平静。而Corbit是一个怀抱着摇滚梦却终无法实现的大男孩,自卑而脆弱地生活在阴影之中,看似身强体壮,却一直不敢当着众人表演。他们都有隐痛,但没有一个人选择面对释怀。Reese调笑着自己的童年是与打字机争夺父母的注意力,而Shelly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所以你成为了演员。”

  他们都在掩饰自己的痛苦,但他们也都想抛弃掉不堪的过去。埋掉了小说,藏起了药片,可是还是难掩内心的挣扎。The Hours里说,逃避生活终无法获得平静。于是在躲躲闪闪里,他们的矛盾在交织、在冲撞,好在最后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口,Reese谅解了父亲,父亲放下了悲痛,Corbit尝试拾起勇气。假期结束,Reese埋掉了父母的信件,微笑着开始了新的生活。阴霾终将过去,只要坦诚相对。

  其实,走过冬季就是重新考量那些我们曾经以为死死相信的定义。冬季,我们一切都是因循守旧,或是行将终结之时,其实往往只是我们缺乏去重新面对的信心。酒吧的一场表演,床头的一次闲聊,车上的一程重读,也许都会发现新的意义,获得新的感受。有时,我们总在寻找那些我们想要的,为不得而彼此怨恨纠缠自我折磨,其实我们更应该去寻找我们需要,那些彼此接受又不互相伤害的理解。

  电影的调子很慢很灰,让人觉得就像经历了一个冬季,回首过往有点乏力,有点欣慰,又有点伤感。过去的已无法追回,未来还需要亲手去缔造。原谅、放下、面对,亲人、爱人、友人,寒冬总会过去。最后,看到Reese平静地微笑着,抚摸着父亲小说扉页上的文字:“爱你的父亲”,再多过去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电影里那回程的天空依旧阴霾,可是春暖花开阳光总会照耀。我想,过去的,无论是谁对谁错,是否都已不重要。不要等到一切都失去之后才学着释怀面对,生活的平静大概就是源于一些直面的惨痛。

  一部小成本电影,并不完美,琐碎的故事让人有些迷失,但字幕升起还是令我感到了那丝丝温暖。无论是Zooey Deschanel,还是Ed Harris,或者Will Ferrell的表演都可圈可点,看似漫不经心却让人久久回味。那些窘迫,歇斯底里,还有窗台前吐着烟丝的沉溺,都充满一种平淡朴实的美感。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原声,Azure Ray,Cat Power,Dawn Landes,我想光这些名字就足够让人眼前一亮了。如同电影的氛围,音乐也是轻轻的、软软的,带点乏力疲软,又充满内心涌动的力量,让人彷徨却不绝望。

  《走过冬季》观后感(十):短暂的一生中能有几个挚爱?

  短暂的一生中能有几个挚爱?仇恨需要多少时间来化解?冬天来了,春天是否会遥遥无期?作为人,我们都是一个个的独立体,因为某种原因紧紧相依。或者延续一生或者骤聚骤散。友人可以告别,爱人可以分手,亲人可以离逝。世上真的没有永远,为何还不紧紧抓住短促的现在?

  有一种人,麻木到不懂哭泣。Reese如是。当悔恨和歉意袭来,她只得用抽屉夹手让自己拾起失却的痛觉。这个世界对她已没什么大起大落大爱大恨。父母是名作家,拥有喜好的工作,体贴的男友,身处繁华的纽约。这个城市,这样的生活带给Reese的却只有冬天的冷意。母亲待自己犹如陌生人,从小就要和打字机来争抢父母的注意,首次学校表演得来的只有母亲的睡眼惺忪。自幼就沉浸在孤单和忽略中,Reese只好学会用冷漠和逃避来对抗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不同的纽约,不同于以往的繁华奢靡,不同于平时的高楼林立。人群稀疏,神情寡淡,犹如一个偏远小城安静又落寞。摄影师镜头下尽是萧瑟的落叶,稀薄的清晨还有那不可多得的阳光。

  头发凌乱,身体瘦削,面容苍白是Reese的全部特征。收养了瘦弱的小猫却因为白血病而不得不将其遗弃;和同行的男子做爱自己却不够专注;面对善意的邀请只懂得拒绝;需要他人的提醒才知感谢;男友问她,你在逃避什么?我不知道。她一直生活在边缘,心不在焉像个旁观者。

  当出版商询问起母亲的信件时,当生活中最需要的金钱有的赚时,才迫使她回一次遗忘已久的那个称作家的地方。家中的一切皆变,多出了两个陌生的面孔,早先的家具被移至到屋外,母亲的逝去,父亲已不在主房常住。不变的还是那满屋的书堆,杂乱的物什和人情的淡漠。对于Reese,这间老屋只是间充满苦痛的清冷博物馆。长久的相持中,Corbit和Shelly一直行使着自己作为女儿的义务:一起练球,准备三餐,修剪指甲,安抚从清晨惊醒的父亲。Reese一直在旁默默观看。几次对话,几次争吵,父母早年往来的信件,父亲的小说原稿都使Reese渐渐了解并体谅了他们。原来父母当自己离去时也曾感到孤独。父亲的自杀让Reese陷入深深的自责和伤感,她不能再失去一个亲人了,毕竟是血肉相连的至亲。带上父母的信件,Reese重回纽约。这次是作为父母亲的馈赠而非换取金钱带在身边。

  从开始到结束,Reese的表演一直重复着这几句台词,

  每天晚上都有那么几个小时,我会被火车声吵醒

  轰鸣声充斥了整个房间

  有时感觉就像要把我从床上掀起来似的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之后,便是一片寂静

  我很孤单,Exley

  在这个城市里我不时觉得孤单

  人们总会感觉厌倦

  但不管怎么样我很幸运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都可以安然度过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都可以安然度过;即使最深的伤害,都可以被时间化解;即使最冷的冬天,都可以迎来暖春。

  爱之深,恨之切。有时我们的面子只懂得伤害亲人假装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多薄情冷酷,这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如若遇不见几个爱人,因此更要珍惜血缘至亲和爱护我们的人,不要赌气伤害他们。只有他们能在众人离判时相信我们支持我们,在洗尽铅华时接受我们容纳我们,在孤独寂寞时陪伴我们安慰我们。

  人生苦短。小脾小气都是暂时的,时间无法倒退,不要把悔恨留给自己。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