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曾被寄予厚望
——读《中国古典文学名篇精粹》有感
所谓经典,是历经岁月沉淀、时间淬炼的结果,是传承千年不灭的精华所在。
古往今来,经典无所不在,经典的诗词歌赋、经典的故事人物、经典的时间年月,经典的...此类种种,繁不胜数,而又历久弥新,源远流长。种种的经典组成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这些经典又在不断孕育一批批新的经典。
初识这本书,是出于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喜欢、热爱,初读这本书时,便开始陶醉,从尧舜禹的禅让制到封建社会的家传制,从春秋的文言文到唐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小说,不同的时代背景,每一部经典都显得熠熠生辉。每一部作品都需要充分的研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有趣的是,每过一段时间、每到一个年龄阶段再次重温同一部经典,却又会渲染出不同的心境。读完这本书时,恰逢寒梅落尽的日子,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壮意,可当耳机的音乐与侧脸的微风拂过,感伤更多的则是:谁不曾被寄予厚望?谁又不曾是满心善良!
《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良言自当是我们初入学舍就应奉为座右铭的佳句,先天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自当干出一番大事业,可世事总无常,“便纵有千种风情,满腹诗论,更与何人说?”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文学主义奠基人,有“中华师祖”之称的屈原,自幼学富五车,为人耿直,被楚国民众寄予厚望,可最终亦只留下:“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叹,最终悲愤就义。谁不曾被寄予厚望?《圣经》上说:人生来是为了赎罪。自我们出生之日起就附有“原罪”,可为什么我们还要努力呢?从哲学的角度讲:生来要体现自身价值,提升自身价值。屈原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车美人”的传统,留后世众多经典著作,可最终还是消极而终。“厚望”最终也伴随汨罗江滚滚逝水,消逝在岁月长河中。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魏蜀吴三国并立。拥有着“五虎上将”“卧龙先生”的蜀国确是三国最弱小的国家,雄居天府,本可响应民众之厚望,三国并立而治,天下相辅相成,可最终“五虎不存”“卧龙升天”,蜀国灭亡。曾被寄予厚望,一统天下,系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静修身、俭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过五关、斩六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走麦城、借荆州、长坂桥...”千古英雄,最终还是“辜负”了厚望,谁不曾被给予厚望?论三国谁又能道谁是谁非?而今回看历史,用歌曲《惊鸿一面》中的一句词来形容“史书列豪杰,功过有几许”,千古英雄已被雨打风吹去,“厚望”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自幼嗜学,为官期间克己复礼,清廉仁厚。王安石变法期间,专心致志,继之以夜编纂《资治通鉴》,而后世很多人认为司马光只有编著了《资治通鉴》这一成就,其实不然,宋哲宗即位司马光拜居丞相,拜居丞相期间,司马光已经病重,高太皇太后三下“聘书”,司马光最终才答应即位丞相。刚任职却因病百日未上朝,按“大宋律例”应实行“停俸”,因司马光位居丞相,俸禄部门不敢怠慢,一百零一天这天,司马光却主动不收俸禄,太皇太后听闻后,深感涕零,特地下旨将司马光俸禄照旧,司马光却坚决不收,遵守法度,以身作则。其廉厚品质感动整个京城,可当大宋百姓,正感激有此良官,祈祷好日子要来临之时,司马光便与世长辞了,司马光去世的消息传遍天下“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至夏县时,送葬之“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其德影响余后百年。他是被寄语厚望的良臣,他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志友,其德才使我焕想起那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现如今:“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史一翻便百年,史书一过又换了人间。萧瑟秋风今又是,只可惜昔人已矣,水清月冷,人立便又是黄昏后。谁不曾被给予厚望?谁又不曾是满心善良?那吟诵“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诗鬼”李贺;那感叹“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才子唐伯虎;那叹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那痛书“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居士白居易,哪一位不曾被寄语厚望,哪一位不曾自强不息,不曾厚德载物,只可惜锦瑟无端,未等到继承“厚望”,实现厚望,便藏入了史书。
纵古观今,每一位新生婴儿诞生之日,为之父母者何曾不是寄予厚望,我想每个人的本心都想变得更好,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加上自己不努力误入歧途,导致“厚望”被葬送。《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精粹》论述了太多太多经典诗词,优秀文篇,需要学的不仅仅是诗词本身深刻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诗词背后那精神,学习那“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学习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学习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学习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永远没有一触而就,只有永远在路上的不懈努力。
是个人就饱经沧桑,谁不曾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