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农场》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10-21 12:00:06

  《最后的农场》是一部由Rúnar Rúnarsson执导,?lafía Hr?nn Jónsdóttir / Jón Sigurbj?rnsson / Sig主演的一部短片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农场》影评(一):这一生 让我来陪伴你。

  凄婉的小提琴乐 苍茫的天空。海边 老人独自一人搬着木柴 一如既往的过活着。间或夹杂着隆隆的卡车声 伐木声 老人布满皱纹的双手 和粗糙的生活 破败的房子。

  好像一切都无所谓了 不在乎吃什么 不在乎是否住上豪华的房子。只是因为 你不在了。

  她只是在午睡。几十年来 一起在这海边生活 她只是先一步睡了过去。一片漆黑下 老人沉重的呼吸声似乎分外的鲜明了 那是一种压抑着的无法诉说 无法言语的哀伤。

  只是过惯了这样的生活 不想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 大海 蓝天。只是想最后一次 让我就这样 陪着你离开这里。

  一口最朴素的木棺材 一只口红留给你 而我则穿着我最正式的衣服 庄严地走这最后的一程。

  最后一次送来的食物 最后的农场。我会陪着你一起离开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 不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来 又孤孤单单的走。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让我们 一起葬在这片土地里 让我 来守护你。

  《最后的农场》影评(二):最后的世界

  你不在了,我的世界也不存在了;生同寝,死同穴。这最后一程,他仍是和她一起走过。

  片子的基调是灰色的,背景中全是大自然的苍凉,和一片初冬的肃杀。心底的声音却告诉自己,这是我最爱的颜色和风景。不管平时怎样笑,属于自己的颜色总是那一片灰蒙。

  在我们二个人的农场里,我们二个人搭建的世界,我亲手挖掘了我们最后的归宿,最后一次为你涂上唇彩,你安详的面容一如我们初次相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你的面庞刻下岁月的痕迹,最后属于我们二个人的是内心的安宁。

  我把亲爱的你安放在我们最后的归宿,我换上结婚时的那身礼服,在那一天我郑重的许下诺言,而今天,我要陪你走完这最后一程。我躺在亲爱的你的身边,拉下手臂上的绳索。当泥土覆盖在我们的身上,我知道,我要我要和你一起走进这黑暗,手牵着手,去追寻那伟大的永恒。

  《最后的农场》影评(三):Dust in the sky

  影片一开始的空旷的草原,肃杀的湖,山脚下坐落着一座孤零零的小屋。

  孤独的感觉,让我一下想起以前常听的一首forever。

  I stand alone in the darkness

  The winter of my life came so fast

  Memories go back to my childhood

  To days I still recall

  Oh how happy I was then

  There was no sorrow there was no pain

  Walking through the green fields

  unshine in my eyes

  I’m still there everywhere

  I’m the dust in the wind

  I’m the star in the northern sky

  I never stayed anywhere

  I’m the wind in the trees

  Would you wait for me forever?

  当最心爱的人和最熟悉的住所都要离自己远去,老人选择了留下。最后看了一眼世间的湖光山色,毅然的躺下,闭眼。

  只留下十字架和两块随风飘扬的白布,生于尘土,最终归于尘土。

  《最后的农场》影评(四):完美的生与死的方式

  据说有人做过一个调查,是说老人们在配偶死去之后的生存时间,然后发现有些人很快就会死,不管身体多好;有些人则会继续活很长时间。

  之前看过的《恋恋笔记本》,是一种更玄乎的死法,好像俩人约好了,同时死去。

  我爷爷死的早,之后过了十几年,奶奶才去世。外公外婆还健在,我爸爸说,如果外婆先死,外公很快就会死。

  还有一个说法,是说俩个人讨论,让谁先死,因为后死的人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必须让更加坚强的人来承担这个任务。

  本片很短,但是很清晰,他们生与死的方式都是我喜欢的,可以用作标签一样。

  唯一的疑问是,我记得ms基督教不允许自杀,《康斯坦丁》里面有讲,自杀了,你就上不了天堂。不知道本片是什么意思,按理说不会老婆信,老公不信。有机会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看看是否有信十字架但是允许自杀的教。

  《最后的农场》影评(五):从来没有什么真实,真实只存在于感觉

  先从主旨立意上说一说,主旨很明显是爱,伴随着几个附带的话题,孤独、时间、抉择。 老人对老伴的爱,超越生死,这一点立意非常崇高,直接把爱情的意义往崇高上推。老人决定陪伴老伴入土,这是一个基督徒对伴侣最大的爱意。老伴的去世说重,这一事件决定了老人对自我命运的抉择,说轻,它甚至不会对老人生活的日常规律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所以两人的感情这样看来有一种岁月沉淀之美。而家庭的天伦之乐远在天边,不值得挂念,与其在养老院忍受孤独,老人毋宁死,这是一种生命尾声的孤独。至于时间,时间在农场上的老人这里似乎格外缓慢,可以说迫近的气候变化或者子女的来访都为老人执行最终计划预留了时间,虽然这一过程仍是艰难的,但是我觉得这反映了一个主题,偶然事件就是在必然事件的间隙中发生的,这种间隙在不同人眼里看来完全不同,在此可以想象当子女驾车到来得知老人的自我了结,他们多半会把这一事件视为缺乏关怀在某一偶然的时间点上爆发所致,感叹自己怎未早点发现老人心迹的蛛丝马迹。 但是电影,作为一种影像的艺术,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去呈现一种崇高的行为,引发人心中的情感。这部短片的影像呈现能力显然不足。首先,对细节的表现流于粗糙的生活表面,当然不是指老人的生活粗糙。这种粗糙体现在任何一个刻意营造的看似平淡无奇又似若有所指的动作上,比如咀嚼食物时过分放大的对电话铃声的厌恶以及那种过早流露的不正常的“视死如归”的肢体语言、比如那个画面信息缺失叙事力度不足只能在作者的臆想中达到情绪和悬念积累的“长时间镜头”(这个长镜头或许有人不这么觉得,但我觉得用得实在太疏离,观众不可能走近这一人物)……镜头运用和表演的粗糙差不多就这样了,影片到前四分之一营造的爱人已死的所谓悬念,恐怕稍有经验的读者早就发现端倪猜个八九不离十了,然而即使猜透了也莫失望,因为后面还有更让人失望的。那就是好像作者本身也没有搞清楚情节。既然观众已经对爱人已死的这一暂时的悬念再明白不过,而夜里老人躺在床上时的长吁短叹好像是在对观众说:我妻已死,唉,你看看,她死透了,所以我要叹气,再叹一口气,你们猜对了。一个期望瞒天过海自取灭亡的老人,不堪忍受孤独,打算实施一项终极计划,但是此刻他却在观众面前大声疾呼看看我妻已死,这种自相矛盾真是够了……影片的后半部分很平淡,娓娓道来,清汤寡水,淡而无味。这样的影片,本没有必要引入三分钟营救的方式,这种安排毫无新意而且反而显得偷懒。 总而言之,短片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曲解的现实主义把观众当成了“不谙世事”的三岁小孩,反复强调平淡的叙事口吻不仅不能引发人的深思,反而招人讨厌,即使再好的配乐也救不了。这部影片,不过是鼓吹细腻的人文关怀实则将人真实的内心体验、生活细节置于八百里开外,用信息不足的画面和情绪饱满的音乐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虚假的、肤浅的、强加的“真实感”之中,而永远不能给人带来如获至宝地从影像中发觉个中真相的快乐,这种将人生苦难强推至集体共同记忆的做法,实在是太落伍了,虽然说总比做来得容易。

  《最后的农场》影评(六):宁静而动魄

  在湖边,苍凉的土地上,放眼望去是平静而广袤的天空,呈现出一种铅华的颜色。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一栋小屋,一个孤独的老人,在天地间显得如此的渺小和卑微。世界似乎停止了,在这个偏僻而孤独的世界里,外面世界的喧哗和翻腾都不再重要。犹如生命终将归于平静。

  老人在屋外独自的拉木料、切好。回到小屋里,他钟爱一生的老伴已经故去,但是脸上带着微笑、安详和庄严,老人凝望着深爱的人。

  第二天,老人打电话给远方的子女过来。然后平静的向老伴告别,将她下葬,然后,......

  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了,他躺在了老伴旁边,拉动了推土机的阀门,推土机启动了,土倾倒了下来,将他埋住。他选择了和老伴一期离去。

  一开始,我为这个惊心动魄的结果所震惊,然后,突然之间,我似乎理解了这个老人,他的作法是那么的自然。

  对他来说,生命已经不再重要。这个孤独的世界已经不值得留恋,庄严的离去是最好的选择。

  留下的依然是苍凉而静谧的天空。

  《最后的农场》影评(七):不想走,只想留。

  边海烟波,朝飞暮卷。

  山也清,海也清。

  冷翠寒光萧瑟处,风前独凭栏。

  莫问伊人今何在,泪湿眼婆娑。

  老人的态度不太和善,他有些生气,于是狠狠的批评女儿,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打来电话,女儿或许内心有些惶惑,平日里慈祥的父亲,为何今天言辞竟如此气急败坏,因为她不知道,她的母亲,就在不久前,刚刚离开了人世,他理解不了老人的心烦意乱,感受不到老人痛失爱人的无助,她不敢追问下去,因为她的内心也有些想法,她要将两个老人送往养老院,她猜想老人肯定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心愤难平,于是她安慰老人,养老院的宣传册上,环境很好,你和妈妈住过去,肯定比住在这荒无人烟的农场快乐。老人心绪有了缓和,生老病死,是天道所在,将愤恨无故的洒在自己孩子身上有什么用,但他还是不想去养老院的,老伴也是这样想的,老人心里估摸着,试探的给女儿说道,养老院不能单凭宣传册上几幅漂亮的照片就成了好地方的。可是女儿不让半分,依旧坚持自我的说道,我来接你们过去吧。并不理会老人话里的犹豫和千万个不愿意。老人无奈,只好说道,你晚点来,在这之前,我和你母亲还有一两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对了替我向小孙女和她父亲问好。

  老人,好像真的很忙碌,他到底要做什么重要的事情呢?

  货车的发动机在山间轰鸣,锯木头的声音此起彼伏,老人不停的敲敲打打,粉刷涂漆,送货员送来信和食物给他,他还要将弄好的木箱子遮掩起来,如此神秘莫测。

  送货员也动了好奇心,嘿,你这是要干嘛,用木头把窗子围起来吗?送货员试探着问道,算是吧,老人漫不经心的回答着。我也一样,最近还抓回了两只迷途的羔羊。老人没有意愿回答他的问题,于是送货员识趣的自己岔开话题。或许他们只是想逃离屠宰场,老人饶有兴致的打着禅语。你和你老伴要享福了,搬到人多的地方去未尝不是件好事,送货员也在劝说老人去养老院,并递给了老人养老院的宣传册,老人却说,你帮我把这封信送给我女儿吧,在这个周末前。

  老人给老伴穿上干净的衣裳,再为她涂上最美的口红,老人抚摸着爱人,看着她就像刚刚嫁个他时一样漂亮,那时也是在这个房子里,时间一晃多少年过去了,这一辈子生同寝,死同穴。

  女儿决定提前来接父母进养老院,她似乎已经预料到父母会因为她的不期而至而开心快乐,她为自己的聪明计划而满心欢喜,却不知道,老人此时已经将自己和老伴合葬在农场的小屋旁。

  到死,女儿都不能明白老人想要的是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为什么不能多点时间去看看自己的父母,甚至连自己的母亲去世都不曾知道,为什么不多点耐心听听父母内心的渴望,养老院就是切割亲情的屠宰场,老人就是那口中企图逃窜的羔羊,他们不愿意去那荒凉的没有人性的地方,为什么就看不出来老人只想安安静静的留在这最后的农场,还一再的打着为了老人好的旗号。

  我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的话,人是这世上唯一不适用《进化论》 的物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更是在撕裂人类积攒的文明,因为人是唯一会向后看的动物。

  人并不会一步不停的向前走而获得存在的意义,有时候回过头,才能看见我们自己。

  海风呼啸,翠波摇翦翦,天色如画。这画里,曾住着老人,和他的爱人,还有他亲爱的女儿,即使如今已如末日般荒凉,却也曾有爱涂满芬芳。在这里,用温馨回忆筑起的高墙,足以抵抗一切人世的悲凉。

  再见了,女儿,老人静静的躺在爱人身旁,心里诉说着:

  我愿意死在这温暖的无尽荒凉中,也不愿活在没有爱的寂寞热闹里。

  是为了你的母亲,也是为了曾经我们一起经历过的所有美好回忆。

  我愿用这生命做最后的陪葬。

  《最后的农场》影评(八):每个人都想深情款款的爱上一场。

  一部16分钟的微电影,却足以让我掉眼泪。

  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睡不起,而男主人公和女儿打完电话后在那锯木头,直到做完一个箱子时我才发觉那是棺材,给他的老伴睡的。最后他把棺材放在坑里。直到他自己睡在棺材旁,我才知道他要和他爱的人死在一起,即使他的生命还没到终结。最后,看了一眼农场,把自己和死去的老伴葬在一起。我很喜欢那个镜头,女主人公睡在棺材里,他给他擦上口红,微微一笑,再摸摸她的脸,他爱她,很爱很爱。这种爱是很多女生都想要的吧。每个人都想深情款款的爱上一场,但这种爱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的。看着电影里再想着现在社会,这种爱太让人羡慕,嫉妒,像是奢侈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眼前值得的人或事吧,如果是错过的就当做纪念,放在心里,不在提及。

  《最后的农场》影评(九):未老先衰

  “老了之后,有一座小小的农场,靠着窗户可以看见海天一线,山野连绵。为家人洗手做饭,黄昏来临时,空气中里都是幸福满足的味道。”这是我很久之前的构想,就像是把年老的岁月视作一个归宿,它在我心中一直是平静安详的。然后,我看见了一部片子,片中的冰岛老人过着我幻想中的生活,在广袤的群山环绕中拥有一座农场。可是,他不快乐。没有孩子在膝前吵闹,甚至爱人也刚刚过世,岛上凌冽的风透过他的眼睛刮到了我心里,我头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无力的孤独感。

  老人没有邻居,孩子们也住在车程大约一个小时的“远方”。他和老伴的生活很拮据,和外界沟通的方式也只有一台收音机和一部电话。在现在的我看来,他们却活的很奢侈。窗外景色如画,心中一片天地照搬成为居住环境,自给自足。时间久了,也许外面的世界对他们也就不那么重要。那些陌生的环境远不如这些熟悉的,也许看上去有些冷冰冰的大雪山来的顺眼。但人毕竟是情感动物,孩子不在身边,心永远都是缺了一块的。孩子在哪里,牵挂就在哪里。即使过的多么无忧无虑,心里永远都是空落落的。

  如果说原来老人的心是空落落的,那么失去老伴的老人便是把心也失掉了。几十年的岁月相互扶持,彼此应该早就成为了对方的一部分。现在其中一方先走了,另一方就像身体的一部分先死掉了。老人躺在早已过世的妻子身旁,颤抖的喘着气。不知道他拽紧被子的双手是因为做了共同赴死的决定而激动,还是想到哪怕独活一天的孤寂而害怕。

  诚如上文所述,老人已经失掉了心。一个已经孤独了大半辈子的人,已经摆脱不了习惯了。

  所以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哪怕孩子们一再劝说,哪怕可以摆脱拮据的生活现状,哪怕可以搬到人多的地方,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让老人看起来不再那么孤独。老人却宁愿赴死,就像那孤独矗立在雪山之中残破的小农场,根基扎在了这里,离不开了。

  快递员:“最后两只迷途羔羊也被抓回来了。”

  老人:“我觉得它们是想逃出屠宰场。”

  就像影片中那悠扬悲伤地小提琴伴奏,我在影片结尾那个有老人的墓前十字架摇向天空的镜头中,感受到了老人孤独最后的释然。

  诚然,一切都是为了爱。

  至于那些许多朋友提到的老人之间的爱情,片中许多细节都有表示。本文暂且不表。

  《最后的农场》影评(十):Sí?asti b?rinn,最後的愛情

  爲了你,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

  海浪和海鳥是我們自然的背景樂,

  海風是我們信使,

  明暗不清的天空是我們的最美燈光。

  我用盡自己的最後一秒,

  愛你。

  計算好時間,

  在之前,生活一如既往。

  我們的世界,

  不需要別人打擾,

  即使家徒四壁,

  至少我們有愛情圍繞。

  最後,

  我為你凃上鮮紅的口紅,

  讓你跟嫁給我時一樣美麗,

  別無他樣。

  我信守自己的承諾,

  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我也會與你不離不棄,

  緊緊依靠。

  來世,

  我只求來世,

  你能讓我像現在這樣,

  陪在你身邊,

  我會穿著最體面的西裝。

  默默陪你,

  直到死亡再度將我們分離。

  以上。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