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马修·麦康纳 / 安妮·海瑟薇 / 杰西卡·查斯坦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际穿越》影评(一):你就是我的ghost
从《记忆碎片》,到《致命魔术》,再到《盗梦空间》,直至现如今的《星际穿越》。诺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得不让人折服,无论是过程的云里雾里,还是结局的大反转,都让我惊叹不已。正是因为享受这种感觉,才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悬疑片。
诺兰的电影,其实说不上烧脑,《星际穿越》也是,尽管是一部科幻片,并且有着Kip Thorne这样的物理学家做理论支撑,但是每一个物理学名词、专业术语,在片中都有详尽的描述,所以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科幻片完全不感冒的人也没有不知所云的感觉。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科幻片,还是一部关于爱、关于人类救赎、人类善恶的影片。
这场漫长的星际旅行中,既没有炫目华丽的特效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对战,只是偶尔能听到机器人的幽默段子。广袤无垠的宇宙作为背景,漫长空旷的环境,压抑震撼的背景音乐,无一不会让人感到孤独,我从哪里来,又该到哪里去。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个人类个体确实都显得微不足道,我们真的不应该拘泥于什么而放不开,你的23年在宇宙的时间长河里也许只是转瞬即逝,无论你以后子孙满堂,还是孤单至死,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关心,你要做的只是过得开心,活得不后悔。
“我就是你的ghost”,这是在最后年轻的爸爸对躺在床上老弱的女儿说的话,没错,你就是我的ghost,这是女儿和爸爸才知道秘密,别人都不相信,都以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女儿的成果。墨菲说,子女才应该在病床旁看着父母离去,于是,马修走了。
《星际穿越》影评(二):爱肯定是伟大的啊,要不然我们就只不过是蝼蚁
我不是诺兰迷,也不是科幻迷。尽管小时候很喜欢看科幻小说和科幻动画片(其实也就是海尔兄弟吧,奥特曼不科幻)。看《星际穿越》之前我也没看三体。最近几年很少看小说,去年勉强看完的一部《繁花》,本人坚定不移地坚持认为作品是出色的,有血肉的。在这种情形下,我觉得自己没什么资格评论《星际穿越》,既然看不懂理论,就只能看情节了。
尽管我认为自己还是有点理解了其中的科普知识。
甚至这也不是一个影评。只是纯粹想写点话。因为曾经跟一位多年来几乎是过了命的姐妹一起,在她租的屋子里喝了一点小酒,大聊此剧。她说她看了几回,居然也哭了很多回。我倒是没有哭,只是有些个小情节,很觉得有意思。其实尽管没哭,感受大约与她无二。就是当我看到男主角选择回到地球时,他被抛尽了一个更高维的时空,也就是墨菲的书房。那一段我看着,忽然毛骨悚然。姐妹也有类似的感觉:大约这镜头语言还是想表达,在人类之上不仅有更高的智慧,甚至有神灵存在。但那个所谓的神,和巫医所解释的神不一样。毕竟是一神教的国度啊,“爱”在那个语境里与个人的意志相关。你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意志,也就接受了上帝的试炼,甚至在这个未知的过程中,最后是你的意志经过种种试炼,最终选择了你。
所以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女博士,给出了一段看似可笑幼稚,但却颇可回味的论述:这些数据是很充足、很有论证的力度,但并不能说明它就是最正确的;但是“爱”“直觉”却可能说明了什么。即使在看完全剧之后,我还是很难接受这段话。因为恰恰和“数据”的看似科学一样,这两样都是无法完全确证的。因为掌握它们的最终都是人,人是变数,是需要赌博的。所以在大量投入、在不懈地仰望和计算之后,所谓人类的命运,居然交给了“偶然”。这实在是太荒唐了,乍看之下,无法接受。
偏偏人事多由偶然构成。一念之差就会急转直下。但是这部片子把偶然的希望交给了人性最深处、最美好的品质。留存下来的人未必是超人,但他们秉持着对身边人的爱和希望。这些微小的希望或者是活着,人之所以活着的证明吧。
到了一定时候才会意识到,不仅仅是要再多一点光明,还要多一点温暖。而温暖和光明是并存的。没有从我们所生活的点滴片段得来的经验、那些爱和尊重,对文明和尊严的尊重,即使有超高的智商,人和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顿时想起庾信的《哀江南赋》,文明这东西早晚会毁灭,但在巨大的毁灭之下,最坚强的部分会闪一些光,吉光片羽,这就是他们存在过的痕迹。所谓价值也就不过如此了。
《星际穿越》影评(三):2014终极大片《星际穿越》观影须知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0472.html
你去看过《星际穿越》了吗?
准备周末去,但是据文科生朋友原话说,“深深觉得被鄙视了”。还有人评论说,“看星际穿越的时候千万不要买爆米花,因为根本没工夫吃。”
今年最重磅的电影莫属于诺兰的《星际穿越》,我们还没有分析透《盗梦空间》又要再一次被大神的新片洗脑。如果不想在电影院里一头雾水,先来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星际穿越》观影须知吧~(没有剧透)
故事概要:《星际穿越》主要讲述了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从而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由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及迈克尔·凯恩主演,基于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论经过合理演化之后,加入人物和相关情节改编而成。
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
导演介绍: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Johnathan James Nolan),英国导演、编剧、摄影师及制片人。1970年7月30日出生于伦敦。1996年,诺兰拍摄了首部故事片《追随》,在旧金山电影节上放映并受到关注。2000年,诺兰凭《记忆碎片》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2010年,凭《盗梦空间》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其作品还包括:《白夜追凶》《致命魔术》《蝙蝠侠:开战时刻》、《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等。
克里斯托弗·诺兰
该片剧情将涉很多的科学概念,包括虫洞、黑洞理论、相对论,万有引力等等。
“先说说黑洞”
基帕·索恩在「黑洞与时间弯曲」这本著作的开篇讲了一个一支太空探险队在太空中探索黑洞的经历,故事挺无趣的,基本上就是形象地说了现代科学家对黑洞的研究成果:
1. 什么是黑洞
黑洞是空间中有着强大引力的超高密度的天体,假如太阳质量不变,大小却变成乒乓球那样,这就是太阳坍缩成了黑洞。
黑洞的特点就是有进无出,即:
①任何东西都可以掉进黑洞,黑洞外围有一层“事件视界”,任何东西只要过了这个“视界”,都要掉进黑洞。
②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黑洞里逃出来,包括光。
另外,因为没有光从黑洞逃出,故无法直接观测黑洞,但是从物体被黑洞吸入之前放出的紫外线、X射线等边缘信息可以获取黑洞的存在。
2. 黑洞潮汐力
一只很大的飞船飞向一个天体,飞船头部距离天体比较近,受到的引力比较大,而尾部距离天体比较远,受到的引力比较小,头部和尾部的引力大小的差距,就会在飞船中间产生撕扯的拉力,这个拉力就是潮汐力。
如果天体是黑洞,质量非常大,飞船距离黑洞距离越小时,造成的引力差就会越大,这就是黑洞潮汐力。这个力甚至可以把飞船撕成碎片。飞船里的宇航员也同样会受到潮汐力的作用,
对于一般我们接触的物体,即使我们到达它的表面所产生的潮汐力也没有多大,但是,如果是黑洞这种超大质量超大密度的天体,则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潮汐力将物体撕碎。
这个感觉很有可出现在电影剧情中。
“再说说虫洞”
「黑洞与时间弯曲」的第十四章虫洞和时间机器,下面就说说他这一章的内容:
首先,基帕·索恩说了一件他的趣事:
1985年,基帕·索恩接到多年老朋友卡尔·萨根的求助。卡尔写了一本科幻小说,希望把小说里的科学理论写的准确一点,想让基帕·索恩指点一下。基帕发现书中的女主角居然掉进黑洞然后时空穿越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于是基帕写信建议卡尔要依靠虫洞做星际旅行。卡尔欣然接受建议,那小说叫「Contact」。后来被拍成电影叫「超时空接触」,也是马修主演,评价很好。
然后基帕·索恩开始讲虫洞:
1. 虫洞在哪里
关于虫洞有三种说法:
一是虫洞是宇宙中相距遥远的两点间的一条捷径,就是一个苹果,虫子沿着苹果表面走远了,可是如果虫子挖洞从苹果里面走就近多了,顾明思议,虫洞,虫在苹果里挖的洞。
二是虫洞是连接黑洞和白洞或黑洞与黑洞的时空隧道,故在黑洞里能找到虫洞。(白洞:黑洞死亡会变成一个白洞,喷射出之前黑洞吸入的物质)
三是虫洞是时空隧道,能进行时空旅行。
没人见过虫洞,有人说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虫洞,又有人说黑洞里有虫洞,基帕·索恩在书里又说我们可以自己构建虫洞的方法。
首次以爱恩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式展现的虫洞
2. 负能量物质
虫洞在某个时刻产生,短暂地打开,然后关闭、消失。从产生到消失,时间极短,短到没有事物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洞口穿到它另一个洞口。所以我们能利用虫洞进行时空旅行前提是有办法使虫洞一直开着,不让它消失。
基帕·索恩觉得有某种奇异物能贯穿虫洞,使虫洞一直开着。这种奇异物和人类所见的任何物质都大不一样,它具有负能量。
要实现负能量其实并不难,参照系不同便可实现。在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接近虫洞时,虫洞周围的能量自然就成了负的。
故要进入虫洞,飞船的速度必须接近光速。
3. 时间机器
假定我们能找到虫洞并且有某种负能量可以让它一直开着,那么虫洞就可以是一个时间机器。
飞船要进入虫洞,其速度要接近光速。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如果你在太空中的速度足够快,可以做到在太空中呆了几十天,地球上却已经过了几十年,做到古人所说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即如果你2014年坐飞船接近光束进行时空旅行一个月后,回到地球,这时发现地球已经是2044年,这就实现了穿越到未来。
故我们可以猜想剧情,等主角们穿越到其他星际空间完成任务后,回到地球,他们的儿女都和主角们一样大年龄了。
目前的科学理论表明,回到过去是不能实现的。
4. 母子怪圈
虽然回到过去没有科学依据支持,但科幻片毕竟是科幻的,所以出现回到过去的剧情也是有可能的。
这时就有一个每部有关穿越时空的科幻片都面临的问题:
假如我有时间机器(虫洞或者别的),我就能够回到过去母亲怀我之前把她杀死。此时,母亲死了,我就不会出世,那又怎么会有我穿越时空来杀母亲呢?这时就有这样一个矛盾出现了。
之前的科幻片对这点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1.未来不可改变:我虽然想杀母亲,但会有外界因素使我不能成功。
2.平行时空观点:时空不是唯一存在的,而是有无数个时空平行的存在,它们彼此之间一般情况是无法产生联系的。这种观点普遍被人接受。那么你穿越最多就算是到了别的时空去了一趟而已,而不是回到过去或未来,更无所谓改变历史。
星际穿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诺兰会不会有什么不同于以上两种说法的新颖处理方法呢?
完那些物理概念之后,有没有一点晕?那我们来看点通俗易懂的吧,以下是关于《星际穿越》很重要的幕后故事,希望会对你的观影有所帮助。
1.片中会有一位机器人
《星际穿越》的太空任务有主要四位成员,其中三位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以及韦斯·本特利,我们可在预告中看到,第四位大卫·吉雅西,可能要在正片才会出现,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随行会有一位名为塔斯(TARS)的机器人哦~
2.诺兰中意的投射技术
如果你是诺兰影迷就知道他是一位非常讨厌蓝幕、计算机特效的导演,这次大量的外太空画面诺兰则是使用投射技术当成背景以避免使用到蓝幕,至于到底效果怎样,大家可以到电影院里感受一下。
3.诺兰茶不离身
优雅的诺兰大大在拍片现场除了他那件不离身的灰色外套以外,身上一定会带着一个随身壶里面装着伯爵茶。
4. 马修麦康纳长大后的女儿
杰西卡·查斯坦会扮演马修麦康纳长大后的女儿,这个在正式版预告时可以看出来,原因可能是两位演员长得太过相似啦!而且在另外一支预告中“这边的一小时等于地球的七年”理论也可推估出这个结论。
5. 《星际穿越》是诺兰写给她女儿的一封信
杰西卡·查斯坦在片场见到诺兰的女儿芙罗拉(Flora)后意识到《星际效应》是一封诺兰写给她女儿的一封信,而本片的代号(为了不让剧本曝光的做法)也就 是“芙罗拉的信”(Flora’s Letter)。但是诺兰却从来没有承认这部电影是献给心爱女儿的一封信,但在修改剧本时,原作中马修·麦康纳的孩子是个儿子,却被诺兰改成了女儿。他曾说:“整部电影都在说怎么做一名父亲,主题就是身为人父的意义。”对诺兰来讲,这不是第一次。他的《黑暗骑士》曾用过临时名字《罗伊的初吻》,《盗梦空间》的临时名字是《奥利弗的剑》,《黑暗骑士崛起》的临时名字是《马努斯·雷克斯》——— 它们分别是诺兰4个孩子的名字。
6. 马修努力出演“正常人”
HBO电视剧《真探》结束后,马修有一点不知如何表现“正常人”,后来透过他自己本身找到了这个角色的灵魂。马修·麦康纳担任飞船船长,妻子去世了,他在艰难的抉择后,留下两个孩子在地球,自己飞往太空执行任务。
7.马修麦康纳和剧本不为人知的趣事
那是拍《真探》的时候,一个送信人神秘出现,越过栅栏递给马修麦康纳一个锁着的公文包(内附星穿剧本),并在原地等着他看剧本。 5个半小时,男神还是没能打开公文包的锁,于是他把公文包还给了神秘人。。。
8.诺兰和马修的第一次见面
可能并不像很多影迷猜测的那样,两位在电影方面有很多共鸣,一起讨论剧本深入角色什么的,诺兰与马修的第一次见面没说关于片子的一句话,他们只是谈自己作为43岁的男人,谈一些他们身为人父的感想,谈他们的孩子。也会谈其他的电影和工作,这样才能对彼此有了真实的感觉。
9. 真实的玉米田和大火
片中几乎所有地球上的场景都在加拿大艾伯塔省乡村完成,为此,剧组专门种上500英亩的玉米地,目的就是造成地球被火海毁灭的灾难场景。片中,大风吹起无边沙尘的镜头,是鼓风机吹动硬纸板粉末拍成的;无边火海是真实的火焰,玉米地真的烧起来。一切都按真实细节来处理,所有人都非常敬业,心里都是同一个想法:“不想让诺兰失望!”不过由于玉米没有被全部烧完,据说最后他们还卖玉米小赚了一笔~
10.玉米田的趣事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是马修麦康纳开车冲进玉米田了,因为以85英里的时速撞进玉米地啥都看不见了,所以当时找了一个会在车顶驾驶的特技演员,然后马修坐在车里假装驾驶,才完成里这个镜头,听起来是不是挺神奇的!
11. 诺兰的害怕啥?
诺兰非常害怕大海,但是影片中一些在冰岛海里拍摄的戏份诺兰还是做到亲自“下海”拍摄的。当导演也是蛮拼的...
12. 安妮·海瑟薇拍片吃足苦头
安妮·海瑟薇在影片中扮演与马修一起选上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她为了这部电影可谓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采访中她说:“到剧组时,你必须背会所有台词,鞋子要光可鉴人,身板绝对要挺得笔直,要做好为了导演设想中的场景奋斗十几个小时甚至24小时的思想准备。”她在冰岛的海中拍摄水中镜头的时候有些由于宇航服漏水导致失温,但是还是坚持完成了拍摄,本人表示这没什么:“在诺兰的剧组里没有弱者。”
13. 五部电影对《星际穿越》的影响
诺兰在杂志《Empire》说了五部对他的《星际穿越》有所影响的科幻片。分别是《2001太空漫游》、《异形》、《第三类接触》、《太空先锋》、《超时空接触》。特别是《2001太空漫游》在叙事思维上,诺兰也从库布里克身上学到了别的东西,库布里克追寻的“极具张力的镜头”给予了诺兰尝试更多更长的镜头。
14.什么是“虫洞”?
虫洞就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理论,简单地来说,相当于一种时空隧道。“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 间的时空细管,由暗物质维持着虫洞出口的敞开。暗物质同时具有正能量和负能量,相互排斥可以防止虫洞关闭。并且,有科学家指出,如果把“负质量”传送到 “虫洞”中,强化它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使太空飞船通过。小热觉得最碉堡的是“虫洞”不仅可以连接宇宙区域,还有可能穿越时间哦!
15. 诺兰曾尝试让电影更短一点
《星际穿越》是诺兰最长的一部电影,长达169分钟,诺兰表示他真的曾经想要剪短一点,但这么一来将会破坏整部电影的感觉。
《星际穿越》影评(四):星际穿越
关于星际穿越,本来不想发表言论。不过实在是受不了坐我旁边观众的胡乱解读。坐边一位半白发的女士呼呼睡觉,一个美梦醒后看到休眠舱就问他们是不是在洗澡。看不仔细就算了,麻烦年龄那么大,就不要来看烧脑催眠片,你还伴有鼾声。imax真心不便宜,您老回家等资源好不。右边一位年轻女士还好,不过她的同伴(不知道是男友还是老公)的部分认识有局限!
他认为库珀进入黑洞没有被拉长变形是不正确的。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解释是首先我们对黑洞的描述。就如同影片中所说,黑洞不是平面的圆。很多影片,或者游戏中传送门或者同类的东西都是圆圈或者门形,这不能解释一个处于三维或更多维的立体空间中的形态。我们从正面看是门,侧面看会是什么?难道是像轮胎侧面,这显然不符合原理。除非是定向的点对点传送,有这可能。 黑洞是力向内塌陷,引力是向中心,就会形成一个点。游戏魔兽世界的法师传送门是一圈!光亮的球体就比较符合这个形态,还有英剧远古入侵的奇点也是。因为力向中心塌陷形成的点,所以通过物体必改变形态,被拉长就是再所难免。但是影片中的黑洞实在是太大了,已经不是一个点。本来所有力向中心必然会是点,但万物皆有存在力。聚在一起质量就变大,所以可以形成巨星球体。(好像说点复杂)想象下一块足球大小的橡皮泥要通过矿泉水瓶口大小的物体,它就必然会改变形态。如果是通过一扇如天安门大小的物体就可以不改变形态。(其实我觉得主角还是会有一定变化)只是大小还不能解决问题。,第二个条件是速度。当宇宙飞船进入黑洞时其实保持了接近黑洞引力的速度。(绝对不是与黑洞物质运行速度平行,因为不断有物体冲击飞船,让飞船毁坏已经证 明,飞船速度快过周围。引力对任何物体吸引的速度是一定的)这如同一个人处于飞机内,但不会随风飘。因为人已经处于飞机内部,由于惯性。人同样处于高速移动中,想对飞机静止。主角于黑洞中同样是想对静止。(不是绝对,绝对就只有漂浮在黑洞中。至于原因,我不知道。只有个假设,但是没论点,更没有证据支持。就此略过。)所以主角!被拉长变形。
关于五维空间,我甚有不解之处。四维就是在三维空间中加上时间。但五维是加之引力的影响。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本来就存在引力,所谓万有引力便是如此。片中是引力在时间中传递,这便需要类似黑洞的介质作为载体。那五维空间必定是不能以平面存在。但是非平面的东西如何保证引力在传导过程中不被扭曲?一但被扭曲,那主角传给女儿的信息就会有误差。除非时间是保持匀速流动才能不改变引力。但匀速流动又何来 黑洞的物质呢?
影片中还有几个小问题。1.既然世界只剩玉米这种农作物,那主角喝的啤酒是哪来的。(不会是私人珍藏吧)2.影片中说玉米也得枯萎病(好像是这个名字)未来玉米死了,就没有植物提供氧。那是能理解其它植物几乎绝种,那人们其它生活资源从何而来。房子在沙尘暴中不断侵蚀,总不会靠玉米杆当木块用吧!再如同橡胶这种重要材料。3.库珀被发现就被拉去参加计划,主角多年没碰飞船也不给个时间再学习或者熟练。4.关于B计划是靠胚胎延续人类种群。但是靠一堆罐子里的东西是不可能繁衍出人,人又不是卵生。总不可能靠植入女宇航员体内去生育吧!不过以上都是小问题,瑕不掩瑜。
诺兰,还是对人性又一次提出考验。最开始选择两星球去时,就是考验该相信理性的数据还是内心。然后是关于A计划真相暴露后众人的反应。这 说的好,到底是救自己亲人还是种族?剧情再发展,发现先到的教授自私的一面。其实还有很多地方。不过我实在不擅长此方面。 关于最后主角传递女儿信息那,我的认为不是主角去改变过去的观点。首先我认为时间的流动可快可慢。就像第一个星球那样一小时等于七年。但是人若回到过去能改变过去,那最改变成功就不应该存在最初的改变者。既然不存在改变者,又何来时间的倒回。著名的祖母理论就是这样解读(说一个人回到过去,不小心杀了自己祖母。那祖母不存在何来他自己?没有他自己就不存在回到过去杀死祖母。)所以平行宇宙的观点便诞生,你以为回到过去改变的一切其实是另一个宇宙的事。我们可以认为主角其实是救了另一个宇宙的女儿。当然一切只是我认为合理的观点而已。 最后说一个关于巨浪的事,其实很简单的原理,因为星球理黑洞太近。引力引起的潮汐巨浪。和地球上潮汐有月球一样,只不过月球没那么大质量和引力。关于质量越大,引力越大。可理解为在一张网上,放的物体A,A质量越大,越重。就越是下陷。物体周围的网也会下陷,周围网上的存在的物体B就向最大质量A物体靠近。但拿走A物体,B就会远离A最开始的落脚点。(大概就是这样,书面语音解释很的事情很麻烦) 总之星际穿越是值得多次细细体会的影片。再说,近3个小时的影片比70多分钟的影片虽贵一倍(2d大家一样)。但是算时间也是赚了。看看长近3个小时的影片,多数都是佳片(纯属个人开玩笑的话)。
《星际穿越》影评(五):看完星际穿越那么一大波问题来了?挖掘机到底哪家强?
1.枯萎病治疗比起穿越虫洞再去找可能生存的星球哪个简单?
2.所谓的“他们”先知生物最后就是男主,可是“他们”放的虫洞难道也是男主放在那的?
3.男主后期为毛可以通过黑洞穿越到她女儿的五维空间?
4.如果说男主穿越女儿的五维空间是靠亲情,为毛机器人也穿越来了,而且还为男主解决了运算问题?真是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
5.宇宙飞船的补给和燃料都是一直限制行动的要点,可为毛最后女主飞到了第二颗星球?而且还一个人建起了殖民地?
6.殖民地建起来了,是不是有更多人要吃饭?要生存?补给就够了?能源就够了?
7.男主在五维空间内,向与他年龄一样大的女儿传达摩尔码。可是当他被救(这是个奇迹),工作人员告诉他氧气还有向分钟(好巧),他看他女儿已经白发将死。那么问题来了,时间差主要是在第一颗希望星球上产生27年差距,可是他就算在五维空间向40岁时代的女儿传摩尔码信息,为毛五维空间结束后,他又回到现实正好被求。。
好吧,我不纠结了,我读书少,导演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能源补给什么的说有多少就多少,时间空间什么的想是哪里就哪里,生存不生存什么的你说了算。
可那19那2年的画质让我进 I MAX是要闹哪样?
《星际穿越》影评(六):人类终极问题比高潮更刺激(无剧透)
(这不算是一篇影评)
昨天看了星际穿越。
这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最优秀的电影,没有之一。
整部电影可以用三个问题来概括。
前半部分的问题是,我们花费无数金钱和资源,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却看不到任何回报,这是否值得。
后半部分的问题是,渺小的人类,在无垠的宇宙中,如何生存。
而贯穿整部电影的问题则是,古老的爱与未来的科技,孰能拯救世界。
这是一部非常硬的科幻,里面涉及的很多知识都涉及到物理学,天文学,这让我几乎有一半的影片时间都在给旁边的妹子科普科学知识。难能可贵的是,融入了这么多理论知识和大胆想象的电影,却没有很多很离谱的漏洞,虽然不能说完满,但足够自圆其说。
这不是一篇影评,为了不剧透,我尽量不讲情节,就聊聊这三个问题。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一直有不少人不理解航天事业的意义,曾经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Mary Jucunda)给NASA的科学副总监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Ernst Stuhlinger)写过一封信,信中问他,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施图林格很快给尤肯达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张标志性的照片是宇航员威廉·安德斯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
关于这篇文章可以在这里看到:http://select.yeeyan.org/view/265546/309669(译言网)
这篇文章我读过好几次,每一次都为NASA的这位科学家的热忱和远见卓识所感动。人类,一颗孤独的星球上的孤独的智慧生物,面临着无数的问题,饥饿,贫穷,罪恶,难填的欲望,无尽的争端,我们就像是一群井底之蛙,喋喋不休的在狭小的井底自生自灭,然而,永远有一部分勇者,敢于突破看似无法突破的限制,飞向井外去探索未知的真相。我们从蛮荒走来,曾经的漫长岁月,我们大多数都吃不饱饭,中世纪的德国皇帝,理想是全国每户人家周五晚上都能喝上温暖的肉汤,而现在大多数人都可以每天晚上喝肉汤,如果我们不因为周五晚上能够喝上肉汤就停止对更美好的生活的追求,我们就不应该怀疑把目光放在未来的太空项目的价值。探索宇宙,和研究物理,研究数学一样,是对这个世界的无穷奥秘的追寻,是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探索,我们能够骄傲的屹立在浩瀚宇宙之间,不是因为我们的科技多么发达,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多么灿烂,也不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如何强健或大脑如何智慧,我们之所以孜孜不倦的向着远方光年外的世界发送着友好和平的电波,都是因为,人类永不放弃,永不停下,用不胆怯的探索精神。如果我们不去探索,那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从另一个功利的角度来看(当然这功利没有什么错误),航天科技也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最初,最先进的科技都被运用于太空事业,或由研究太空科学而发现,而后,这些先进科技被运用在普罗大众的生活之中,由此带来的改善影响深远。
探索太空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太空相比,地球上最危险的穷山恶水都像是海绵宝宝的梦乡一样美好。大多数人的经验就局限在地球之上,我们对时间,空间,速度,以及物理法则的了解,都只限于地球,而这些经验在宇宙里面却显得捉襟见肘。在质量极大的黑洞附近,一个小时等于地球的七年,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你度过的漫长岁月只是地球的一瞬,时间可以被压缩,空间可以被拉伸,黑洞,引力,时间,维度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中组成了一首关于死亡和奇妙的绚烂之歌。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生命起源于巧合,如果在亿万年前生命刚开始的时候,地球的氧含量低一点,或者臭氧层薄一点,或者离太阳近一点,远一点,质量大一点或小一点,可能地球就会像我们太阳系的其它行星一样了无生气了。按照凯文凯利的说法,生命系统的演化存在某一个奇点,在此前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在此后则非常强健。人类有这么发达的科技,却依然灭不了老鼠,除不了蝗虫,事实上,就算把所有核弹在地球上引爆,最多也只会灭掉人类自己,而地球的生态系统还会继续下去,甚至发展出新的生物。人类在宇宙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要搬家,就得找到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要能够容纳人类的干预,还要足够健壮,能够继续持续下去。但是,如果存在这样一个地方,没有理由不存在着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物,如何与这些智慧生物相处和交流,是关于文化和交流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圣经里面说,“神是爱”。我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理解,能够量化的东西,在宇宙中却是不适用的,而难以理解,不能量化的东西,却是不被宇宙所改变的,比如人类情感,求生意识,等等。生命的奥秘和宇宙的奥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星际穿越的拯救之道就是爱,我读过一本叫做情种起源的书,爱情不一定靠谱,但爱是靠谱的,虽然它带有太多象征意义,但是爱和探索精神一样,是我们赖以存在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靠科技,科技属于机器人,只有将科技与人类精神相结合,人才能够自救。
我在很长的时间都会浮现出电影里面那美妙绝伦的土星光环和飞船在陌生星系对接的史诗搬的震撼配乐。从三体到失控到文明再到星际穿越,最近我总是有意无意接触到这些关于世界奥秘的东西,难道我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孩子?这个还不确定,但确定的是,当我们把目光从琐碎的油盐酱醋与斤斤计较的爱恨情仇转移到更广阔的遥远世界的时候,尘世的快感将离我们远去,那超凡脱俗的,是比高潮更淋漓尽致的刺激。
《星际穿越》影评(七):向勇士们致敬
影评上有很多关于文科生看不懂之类的评论。确实有的地方没看懂。比如“虫洞”,“黑洞奇点”,“超立方体”。甚至是著名的“相对论”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是既然“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自然人人心中也有一个“星际穿越”。
很多年以后(电影没有交代多久),人类进入了危机,农作物大片死亡,Cooper的子女可能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批人。人类不再痴迷于外太空探索,怎样填饱肚子成了最要紧的事情。于是优秀的宇航员沦为农夫;人类开始否认“阿波罗十三号”的优秀事迹;NASA搞个科学研究还要偷偷摸摸的。暗无天日的天空,非常严重的沙尘暴都喻示着人类进行了一个非常灰暗的时代。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命题。是人吃饱饭重要,还是探索外太空重要?1970年,赞比亚修女Mary Jucunda 给Ernst Stuhlinger博士写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NASA(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信中,玛丽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Stuhlinger的回信是这样写的:‘事实上,早在人类的技术水平可以畅想火星之旅之前,我已经对儿童的饥荒问题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开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伟大探险。从长远来看,相对于那些要么只有年复一年的辩论和争吵,要么连妥协之后也迟迟无法落实的各种援助计划来说,我甚至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给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正是为了人类的命运,这些科学家怀揣使命,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为人类谋求福祉。老Brandy在送女儿去外太空之前,何尝不知道此生不再有机会见到女儿?他早就知道Plan A是会失败的。那些自愿休眠的宇航员何尝不知道自己的风险?他们在开始休眠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会长眠于世了。亲情虽然重要,可是和挽救人类命运相比,后者更加重要。美国的电影不会搞我天朝那些煽情的画面,但也同样具备震撼力。
影片并没有写成是一些科学狂人的事迹,而是科学探索和人类亲情并重,穿插了很多的人性的画面。Cooper在人类存亡危机的时候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活,不惜离别自己的儿女。但是他会尽一切可能返回地球和家人团聚。爸爸含泪惜别女儿;爸爸在飞船中和女儿对话,每次都饱含热泪。近三个小时的观影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一点都不觉得闷。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动物,其他灵长类,就是因为永远有一些勇于探险,勇于牺牲的勇士,一步一步推动人类的进步。从树上下来的猴子们,哥伦比亚环游世界,美国”挑战者号”全体人员的罹难。观影完了之后,和一个理工科的闺蜜聊此片。我说:一想起去了飞船,到了外太空,生死未卜,死后还漂移在太空,就觉得很恐怖啊!”闺蜜说:那也比在地球上坐以待毙要强啊。”人类也分成两派,保守派和进取派。影片中墨菲代表的是进取派,汤姆代表的是保守派。可想而知,如果根据汤姆的思路,人类什么都不做,最后只有灭亡。
是啊,向那些不愿意“坐以待毙”的勇士们致敬!
《星际穿越》影评(八):人只是一堆分子,却为人
之前看完银翼杀手2049后,重新看了星际穿越,同样的慢热类型,科幻文艺电影,但是两部电影都是绝对的好电影,第一次看被震撼,第二次看被感动,可能科学科技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不变的都是对人性,对生命意义,对爱的探索。也许很少有人去审视自己处于宇宙中的位置,大部分人只是把自己当作生物去存活罢了。但是真正明白生命意义的人,才在不断的去探知自己,去苦苦追寻作为人的价值,去思考思维的力量!去明白自己的组成构成,把自己分解成原子,再放到宇宙中,审视自己的微不足道,但又因为这些精妙的物理化学组合,是我们人类被赋予了生命!
很多人会说,生命的意义是用积极的态度拥抱和对待生活,然而生命更多的意义是生命给予的思维让人去体会到什么,思维才是生命的意义!
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感受,都只是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物理性质而已。尘埃终究是尘埃,意义和时间一样,都只是相对而已……
《星际穿越》影评(九):星际穿越——穿越你的脑洞
星际穿越是很多文科妹子的“噩梦”,打引号的原因是妹子们可以娇弱地说:“哎呀这到底是为什么人家看不懂嘛~”成功满足了身边男生的成就感。理工科男,尤其是纯理科男,爱死了诺兰,他成功使无数理科男泡到了妹子大大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很多人说前三十分钟进入主题太慢,几乎全是尿点。我看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是真的么?如果没有前一段的铺垫,那么全剧所宣扬的“爱能跨越所有的维度。”就显得没有那么有说服力。为什么?我们不妨去想一想诺兰的《盗梦空间》,里面简而言之就是讲了一个男的为别人做事,报酬是从而回去见两个孩子。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觉得笔者真的是小学语文没学好,归纳的什么破中心思想。可是同志们,如果除去了三观不知道正不正的部分,他难道不是讲的这个么?
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主题错了?因为男主角回去的推力不够大,他爱孩子们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是通过他自己的表达来完成的。说穿了,就是他硬要告诉观众他爱孩子,可是观众不买账,爱就一个字,说多了浪费。我要看的是你对孩子的爱所产生的推力。
所以诺兰花了三十分钟来干这件事,它是绝对的物超所值。一个中年男人对两个可爱的、失去母亲的兄妹的爱意在三十分钟内貌似逼哭了不少观众。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美国父亲,可以参考《成长的烦恼》或者勉强有点像《歌舞青春》。咳,扯远了拉回来。总而言之,只有这样你才能很顺利地接受在进入太空以后男主角的“选择失败返航”倾向——在整个探索过程中,Cooper一直强调地都是我们快点回去,他是抱着宁可和孩子们一起死在地球的心态,能少待就少待。与他有点类似的是女博士,但是她是一个矛盾体:她的父亲在地球,而恋人在一个未知的地方。她渴望回去,也渴望与爱人相见。虽然这里面又出现了一些俗不可耐的桥段:比如一个看似完美的理性选择和一个感觉对的感性选择。我必须要说的就是这一点希望改进:因为在一出这个桥段就知道,肯定先选了完美的这个但是遇到困难,然后发现爱能跨越维度还有女人那永远不可小看的第六感,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不禁感叹,为啥我的从来都不准!
当然,我们震惊于诺兰这TM也能想得到的:空间、穿越虫洞、进入黑洞、反重力、世界末日···这几个拿一个出来就是不小的挑战,诺兰一口气全用了,所以一定会出现的就是顾此失彼:因为这几个元素我们并没有深入的研究透彻,尤其是大量的物理知识和属于艺术的电影怎么结合。所以虽然这个片子中有不少的物理错误,但对于绝大部分观众,他已经是一场视觉和脑力的盛宴。他可能确实做不到面面俱到滴水不露,但是你能看到的是诺兰和他的团队满满的诚意,他们是真心想做一个有纪念意义的电影,不是单纯为了哄你掏钱。
最后还是吐槽吧,表扬了一大段了(?)。结尾有点仓促地过分——一个曲率大到吓人空间站和Cooper莫名其妙地开着宇宙飞船找女博士。话说这里面有Cooper和女博士的感情戏嘛?难道真的是我看漏啦?还有我想说女博士一个人把新星球建的那么好真是人不可貌相,还有那些隐隐出现的人真的不是个bug?如果说真的是有人在之前就到了(比如说比Cooper早的研究团队和女博士的爱人),那Cooper你急着去干吗?还有墨菲您在地球上又是怎么知道女博士在等您父亲的?我脑洞太小仅限一二三次元,有脑洞已经开到五次元的朋友可以帮我解读一下。至于里面那个疑似反派的博士的逻辑合理性和犯罪动机合理性我想还是交给学法律和心理学的吧,里面那些物理错误我不太想写:一来是本来物理学的就不能算出色,二来是篇幅太长懒得打。
总结一下吧:我确实要说这种硬科幻确实比传统科幻更吸引人,或者说更具有欺骗性,因为它实在太像真实世界可能会发生的故事。类似的这是很多年前的儒勒凡尔纳先生的科幻小说,这里面许多东西已经成真。可能未来我们真的也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但愿到时候一直在电影里体现个人英雄主义、美国汉子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美国人真的能站出来为全人类牺牲吧。(又吐槽了,对不起忍不住。)希望诺蓝真的能在这条硬科幻的路上再走远一点吧,因为我们真的太久没有看到这样有诚意的电影了。
又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打分的时候。当然个人有个人的标准。我觉得我可以给到九分上下吧(其实更偏下一点,但是实在没有看到什么好电影,所以···)虽然他还是没有避开一些美国的电影最常犯的毛病:比如英雄主义比如爱可以战胜一切比如情节上虎头蛇尾,但是因为好的题材大胆的勇气以及满满的诚意,使得它没有辜负我的电影票,甚至是物超所值。
《星际穿越》影评(十):无法量化
三个小时的电影,基本上从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起,嘴巴就合不上了,一部从头惊艳到尾的电影。以为宇宙奇观在《地心引力》里就已经看尽了,没想到诺兰的镜头还是让我心里一颤,几个完全安静没有配乐的太空镜头,空灵而迷人。还有超现实穿越虫洞以及结构及其复杂的五维空间场景,它的先锋性,我认为世上暂时还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比拟。
绝妙的视觉冲击似乎还不是Interstellar最出彩的地方。主题是亲情,母题还是爱。男主cooper从接受任务到真正升空,穿越虫洞,在陌生星球上执行任务,心里始终念着:我要回家。不管了,不要谈全人类的安危,没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无私,我只想保护我的孩子,我的家庭。麦康纳的演技已进入神级,只要他的眼睛开始红了,我也就要哭了。
陌生星球上的一小时就是地球上的七年,我忍不住要埋怨编剧太残忍。当cooper完成第一个任务,回到飞船,发现地球已度过了23个年头,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外太空的这弹指一挥便度过的几个小时,另一个时空却是23年的等待与煎熬。错过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错过所有能够在一起的时光,错过所有能够发生的故事,仅仅在那几个小时……cooper打开这23年里从地球发来的讯息,儿子从小青年变成络腮胡子的大叔,结婚,生子,丧子……小墨菲也已长大成人,只不过由于父亲的缺席,变得更加直接,冷峻……坐在银幕前见证着一切的我,无法自持,和cooper一样,泪流满面。
另外,最打动人的,是在外太空中无边无际的孤独。冷星上的曼恩博士,躺进休眠机却故意不设置醒来的那天,是不想独自面对那无人之境的死寂吧。以及全片我最后一个泪点,女博士布兰德独自站在陌生星球上,看着自己建造的营地,孤独得像一座深渊。
时间可以重叠可以放大可以缩小,可以实体化变成一条无尽的长廊。但时间,无法倒退。
爱,无法量化,无法休眠于无穷中又再次将它唤醒,不能借也不能还。但爱可以冲破一切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因为这一次,爱,拯救了全人类。
全片完结,只有我一个人,像傻子一样,鼓了五下掌。一对对情侣,拖家带口的,都拥挤在影院出口。我坐着,想听完Hans Zimmer的片尾曲,始终不愿走,可清洁阿姨已经扫到我脚下了,只好离去。穿过热闹的北京路,想起一些镜头眼睛又红了,就这样边走边抹眼泪。街上人很多,我却因无法与身边的人分享此刻感受,而感到身处外太空般无法量化的孤独。
坐在电脑前,突然发觉自己越来越容易哭了。是这些年来,无数好电影给我带来的影响,我很喜欢这种状态,因为我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至于念多久,响多远,无法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