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四下基层”在福建各地广泛践行,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省委明确提出把“四下基层”作为活动的重要载体,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6月13日人民日报)
“四下基层”是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当时,面对闽东落后面貌和群众脱贫致富期盼,近平同志深入调研、前瞻思考,敏锐地把握到闽东地区要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必须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矢志不渝地苦干实干才行。20多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福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笔者以为,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实践是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举措。
一是“四下基层”有利于领导干部了解民情、科学决策。通过“四下基层”,摸实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畅通民意诉求,从基层群众中获取真知,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二是“四下基层”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通过引导领导干部到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去,有利于疏导群众情绪,协调矛盾纠纷。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宣讲团,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解疑释惑,着力促进一大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疑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有利于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四下基层”有利于落实工作、为民办事。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有利于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使群众真正从“四下基层”中得到实惠。
四是“四下基层”有利于固本强基、锤炼干部。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软弱涣散村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四下基层”联系点,开展中长期挂钩帮扶,有利于促进干部作风整顿转化;同时,领导干部通过“四下基层”,到农村开展驻村蹲点活动,有利于祛“官气”、除“四风”。
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效办法,是来之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造性举措。这一做法所蕴含的本质和体现出的精神,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文/木子)
(作者: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