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官员怎能继续“混日子”

发布时间:2023-01-07 11:14:08

  

  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说的难听点,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而在查摆问题阶段,越来越多“不作为”的现象引起了民众的关注,笔者以为,笔者以为,不让不作为官员继续混日子,而是踏实“过日子”,应当从不为根源处治理。
  
  不作为的症结在于不为,长期“不为”导致出现了众多代“拎包”、代“端水”、代“打伞”等官味十足的做派,要彻底治愈这种不作为的官僚主义,“亲力亲为”是有效疗法。“亲力亲为”简单的说就是做点举手之劳之事,在日常工作中,端正自身态度,做做“亲自”写稿、“亲自”到农家、“亲自”去接访、“亲自”打伞、“亲自”拎包之类的小事。事虽小,但体现的却是务实的风气和为民的意识,若是连生活工作习气都改变不了,那为人民服务就真的成空喊空口号了。
  
  近年来中央制定出台各种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以至官越来越不好当,但“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官员掌握着公权力,面临的诱惑复杂多样,这要求为官者尤须兢慎,否则极易跌倒或翻船,但既然当了“公仆”,就要习惯于在公开透明的状态下执政,就要习惯于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受到公众的检视,也要习惯于受到误解、蒙受某些“不白”,不能受到几次批评以后自暴自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作为绝不是明哲保身的法宝,而是立场不稳、能力不足、不敢担当的表现。在八项规定和各项禁令的重压之下,一些官员秉承着“说多错多,不说不错”的原则,力求在安稳中谋得一席之地。这种“不作为”的危害并不亚于腐败,官员“不作为”,无功受禄、无为受禄,而且“受”得心安理得,执掌在手中的权力不能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比掌握着粮仓钥匙却施于不饥民的人更为恶劣。
  
  权力必须为公众服务,为公共利益操心,若是“当权力成为一种享受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因此官员起码应该具有“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豪气,掌权就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阅读更多时事评论,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