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在凌源县发现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和世界性的发现。据有关权威人士说,在建昌县发现的山嘴子红山文化遗址可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齐名媲美,是惊人发现。它不仅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近1000年,还把建昌县的人类生活、生产的文明史提前了2000多年。无论对史学家还是对考古学家都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是一个新亮点和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与凌源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所不同的只是发现的时代有所不同。就在凌源发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时,当时的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就说:“红山文化遗址发现地在大凌河沿岸,建昌县作为大凌河的源头之一,没有红山文化遗址是不可能的,只是没有找到,我期望着。”如今,这位老专家的预言终于变成了现实。
位于谷杖子乡吉杖子村山嘴子村民组西侧的凤凰山上,被专家命名的属于红山文化类型的山嘴子洞穴遗址就在此山上。就在这个小山村西侧的凤凰山的半山腰上,有一个洞穴,洞穴几乎垂直20米,它的下方是一片平整的良田,有300多亩,洞穴上方的30米高处是坡地。洞高约有3米,宽5米,深20多米,洞里有被人挖掘后的碎石片和山土,洞的上方有3个石孔,像是用木柱子顶过,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发现了陶器、石器、人和动物的骨骼,很像新石器时期的陶器。
考古学家郭大顺认为,他在1981年发现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中华民族在长城以北更古的老家,以前我们只知道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是华夏民族繁衍的主要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两大源头。红山文化的发现,使中华文明有了第三个源头,这就是发源于内蒙克什克腾旗,流经内蒙、辽宁、河北的西拉沐沦河流域,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这一流域衔接了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由在这一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了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的农业文化。这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同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互交汇产生了多元文化,形成了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即“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他从陶器特点看文化联系。郭大顺认为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多为钵碗盆类、瓮罐类,彩陶以黑彩为主,与我国黄河仰韶陶器相近,都加饰压印之字纹,表现了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相互融合程度比较深。
文物普查工作者进行了GPS测点,这个洞穴所在的纬度是41°01’20.3",经度是120°05’02.7",海拔高程是358.8米。该洞穴遗址位于偏僻山区地带一个山洞内,洞穴的东、北、西三面有山脉环抱,山上长有青稞和其他柴草,南面200米是六股河,由西向东至洞穴前转向南流入谷杖子乡的红旗水库。洞穴遗址东面200米是山嘴子屯,东50米有一处青铜时代遗址,南面山下是村民耕地,耕地的南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由山嘴子屯通往吉杖子村,再往南1000米是红旗水库。
山嘴子红山文化类型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和现实的经济价值,它在人文学、考古学上的珍贵价值应该是“省宝”、“国宝”,它将开创建昌县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它将给处在黄金发展期的建昌县带来好运,它是文明的曙光发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