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最近的报纸、杂志,打开电视、网络,时不时会有某些作家采风的消息扑面而来。这些作家们脸上挂着千娇百媚的灿烂笑容,挥舞着拳头,向着前方昂首阔步地前进。而在他们的前面,则是当地的党政官员举行的盛大接风活动与欢迎宴会,安排这些作家们进驻高档的酒店,去一些面子工程参观访问。这些作家们既享受到高规格的待遇,又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旖旎风光,一石二鸟,一箭双雕。这样一来,这些作家们有了面子,因为他们深入了生活,地方政府的政绩得到了弘扬,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真可谓轰轰烈烈,艳阳高照,莺歌燕舞,和谐美满,皆大欢喜。
我并不反对这些作家们采风。我也不反对这些作家用什么方法采风。我只是怀疑这些作家们这样下去会不会接触到生活的本质。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本来是心灵的产物,是心灵之木在现实生活中碰撞下产生的火花。文学对作家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良知,要有正义感,要有公平,还要有自由,而且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要有对假恶丑、独裁、专制、贪婪的憎恶、批判;要有对真善美、弱小和底层民众的大力褒扬和同情。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与统治阶级格格不入的。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作家像中国的作家那样对统治阶级肉麻地阿谀、献媚、吹捧。
据报记载,近年来,各地地方党政部门加大了对文学艺术事业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万的资金用来扶持文学与影视剧创作。各种各样的签约作家如过江之鲫。各种各样的创作扶持项目如烂漫的春花。各种各样的文学评奖如雨后春笋。这些作家们削尖了脑袋,铆足了劲要争得这些利益。各地地方政府看到了这些作家们的影响力对地方的名气会锦上添花,也都想方设法拉拢这些作家们到他们那里采风,或者举办什么笔会和评奖会。如果这些作家们一同前往,会议一举办,这些作家们也就有了额外的收获,还浪得了名声。殊不知,这些作家们的这些行为已与作家的本职工作背道而驰,更与他们的良知大相径庭。在万花渐乱、迷人眼花的采风与评奖中,这些作家看到的都是表象,实质的东西他们却一点也看不到。
如果作家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也就丧失了作家的良知,没有了灵魂。结果成了公园里关在笼子里供人欣赏的动物。成了脖子上套着绳子被人牵着走的宠物。如果说一个人丧失了良知是不道德。那么这些作家们就是世界上最不道德的人。因为他们花着纳税人的钱,吃着纳税人的粮食,穿着纳税人制作的衣服,却不替纳税人说话,对底层民众的疾苦置若罔闻,麻木冷漠,眼睛只盯着媒体,官方,金钱,权势,美色。当中外一切有识之士惊呼:中国当代以来为何没有产生文学大师的时候,当在国际汉学界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的时候,当中国的读者对现在的文学作品越来越不买账、认为作家没有反映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实质的时候,这些作家们不是从本身上去找原因,而是反击顾彬不了解中国的实情,是无知枉说;还怪中国的读者是被商品大潮冲昏了头脑;多元化的社会理该如此等等。
现在,这些作家采风已经成了一种符号。作家们也越来越明星化了,颇有点脱离这块土地而飘向天国之势。各级作协用纳税人的钱创建了各种各样的创作基地供作家们在里面写什么传世之作。各级政府让各个作家到基层挂职体验生活。既当官又当作家。既有官员的高贵身份,又有作家的耀眼光环。中国的作家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作家。作家们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越来越权贵化。作家们越来越像政客、商人、经纪、表演艺术家,节目主持人了。这些作家们越来越不安份于书斋里孤独寂寞的生活。这些作家用来证明自己身份的好像不是作品,不是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而是会议,是眼球,是媒体,是出镜率。是炒作,是地方政府的表彰和一切与创作无关的宴会与活动。这些作家们正在变成一种四不像的人形动物。这些作家们越来越不让中国古代的文人羡慕了。因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从来就没有采过风,如果他像现在这些作家们那样去采风的话,或者到某地再挂一个职,解决举家食粥的艰难生活,说不定他写的《红楼梦》会更加出色。不是现在的一百二十回,而是二百四十回,甚至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