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爱吃玉米。猎人就把一些椰子钻好洞,使洞口刚好跟猴子的前肢一样粗,保证猴子的手可以在摊开手掌的情况下,伸进洞去。然后,猎人就把玉米填进椰子里,再把椰子放在猴子经常出没的地方,并用细绳子固定住。猴子发现椰子里有玉米时,就伸手进去抓,但当猴子紧握着满是玉米的
拳头时,手就无法再退出洞口。这时候,猴子有两种选择:一是放手逃生,一是舍不得手中的玉米,等着被猎人一网打尽。奇怪的是,猴子选择了第二种,结果因为不愿放手,为 玉米而丧生!
上述的逮猴的故事来自于非洲的猎人。人与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说某某人的时候,说:“这家伙很是精明,精的和猴一样。”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精明之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他们的贪婪,没有学会放手,反误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古往今来,多少达官贵人,因为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一味的向上为了所谓的名利地位,最后让贪婪把自己引进了囹圄,把自己的生命累死在了财色上。其实,那不是精明,那是背负的人生债。
倘若,要学会了放手。学会了知足,如赵朴初先生在92岁时,所写的《宽心谣》,“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人活短暂几十年,不是就为了活的舒坦吗。干嘛做生活的奴隶呢,干嘛让自己活的那样累呢,要学会随遇而安,坦然面对。
苏东坡苏老先生把人生禅悟的很透,他的一生可谓多劫多难。他就能够学会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坦然处事。能够啃着羊骨头,喝着黄酒,写出千年古诗,让当今的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学会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分析问题,不要一味的一根筋,明明知道前面是悬崖,偏偏要做无谓的牺牲,何苦呢?明明知道那是南墙,干嘛要碰的头破血流呢?多和知己交流,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明天的太阳仍然是红艳艳。
环境是要人去改造的,环境是要人适应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其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以及知识构成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遇事多思量,多和知己谈谈,学会从多方位考虑问题, 那就不会出现当今的高官囹圄,年轻人等为情而殉情,在炒股大潮中跳楼的悲剧 。
学会放手,该放手时就放手,明明知道那是一条不归路,何必早早走上那奈何桥,能晚度一天奈何桥就晚度一天,既然选择了人生,何不潇洒的在人生路上走一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