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都没有电视的我,硬是一集不落地追完了《小别离》。在深夜时刷这部国产剧,我有过笑得在床上打滚,也有过莫名眼睛酸酸的时候。起初我不明白,一个围绕中考孩子们展开的电视剧,为什么会让我如此割舍不下,毕竟我中考已是三年前的事,也走出了应试体系忘记了用掉几张草稿纸解一道压轴题的感觉。
我在全剧中我最喜欢的场景,便是朵朵琴琴和小宇在学校的生活。毕业后我一次也没回过学校,几乎没写过任何回忆初中的文字,也几乎和那时的同学老师断了联系。我一向以为道不一样就真的不相为谋,怕别人不了解或嗤之以鼻出国这条路而选取把自我与他们隔开一片海。可就在这时我才发现,自我好想念初三,那一幕幕画面一个个故事都还记得。我会在每次考砸后不争气的哭,会对家长谈论成绩时过分敏感,也有两个好得形影不离的伙伴,似乎除分数之外也没什么好担忧的…
至于选取出国,我似乎没有一个特定的、瞬间就能确定要出国的时刻。我只记得身边总有这样的声音,”初三真的是你人生中最完美最值得怀念的时刻,因为你心无旁骛地拼搏过,也有人与你并肩作战。”而我似乎从没理解这句话的“情怀”。不是什么拼搏都值得赞扬,我不觉得在15岁放下一个学期学习新知识的机会来做重复性的训练的“完美”何在。我那年的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也并没有为自我、校园、社区、社会做出能做的贡献;我不能理解这所谓的“完美”。可能正因如此,我像朵朵一样心里不踏实,那种总觉得自我能够做更多的心态。[由www.telnote.cn整理]
每每对七大姑八大姨解释我出国的原因,我都会不停重复“选取出国并不是选取逃避,而是踏上了一条更艰难的路…”。但是我在此坦言,确实有“逃避”的成分在里面。我怕短短几小时就答完的试卷和一个分数就足矣决定我的大学生活,我也怕一整年的“冲刺”会化为泡影。我舍不得浪费正值青春,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期去做重复的练习,固步自封,也无暇为自我和所处的环境做出什么改变。出国与不出国,也许三年里学生的总负荷量基本相当,可此时即便面临着已拉开序幕的申请季的我却不算慌张,也没有焦头烂额。正如剧中朵朵决定出国后的转变,同样重的学习压力,她却不再为每个考试失误担惊受怕,会用信心而不是眼泪应对砸锅的成绩。她大概明白,决定她今后生涯的是15年的生命积淀。决定我的,是18年。
留学这个选取,即便是在我最累最孤独的时候,也没有过一秒后悔。因为专注安静坐墙角9年的我开始有了变化。我幸运的被对世界对人生的某个角度有热情,能够侃侃而谈的人包围,也找到了自我在乎的话题满满变成这样的人。开心也安心。
然而为了扣题,《小别离》最终也躲不开“别离”。多数家长都不会有剧中童文洁那么极端,总不至于以泪洗面。可“父母的爱指向别离”这句话一点没错。爸妈花钱让我上出国班,考试和辅导班,让我参加各种项目。可爸爸却再也不可能坐在我身边,翻书一个一个知识点帮我搞清,直到很晚很晚。妈妈让我讲Pioneer的研究课题,我也一时不知怎样讲起。不管我怎样坚持,他们都竭力反对我取东南部的学校,我说他们不懂。其实他们懂,懂得旅途会变麻烦,飞行时光会变长,距离会变的更遥远。我需要童文洁这个形象打醒我,原先爸妈对孩子唯一的私心就是想把他们留在尽可能近的身边,这是他们最终也不愿做的妥协。
最后,祝已经选取了出国的大家生活美满,家庭和睦。也愿一切安好,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