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迷秋韵
漫步青云
国庆假日第五天,我前往江北横市镇罗家台村郑老师老家吊唁。孝堂中的哀乐,激起了我情海中的悲情涟漪。寄托哀思之余,我约三位同事走向田野,去感受一下秋韵。
穿过居民点,在其西端眺望,进入我眼帘的是金色的海洋抑或是黄色的地毯,我赶忙用所有的嗅觉细胞去感受金灿灿稻谷香的气息。
继续西行,我们在曲曲折折的乡村公路上漫游,不一会便抵达了珠洋湖渔场。经过几个小鱼池,发现时有龟鳖从水里冒出头来,沐浴一下阳光,又钻进水底。
最后,我们徜徉在一条贯穿珠洋湖南北的宽敞的水泥路上。这条路经过四个村直抵横市镇集市北端南河坝,带动了珠洋湖鱼行交易;这条路的中北段是在珠洋湖渔场采风的最佳坐标轴,两边是十分规则的精养鱼池。渔民养殖是自由的——他们大多数养四大家鱼;也有养黄鳝的;还有养乌龟甲鱼的;年纪大了的渔民也有养龙虾和种藕的。
抬头可观蓝天白云;低头可见鱼跃龙门;远眺湖光潋滟。时有摩托和小汽车飞驰而过,但并没有破坏这儿清幽的环境,这儿没有高大的建筑,给人无限的空旷。一路走过,池中水鸟的鸣叫、路旁绿油油的长长的鱼草在微风中摇曳出的沙沙声、不远处渔民小巧的房屋前的犬吠声,声声入耳。一路走过,空气始终是清新的,刚刚爽心于稻谷香的气息中,现又怡神于莲藕的清香中。荷花池中绿黄的荷叶凌乱的浮在水面上,可知挖藕机刚完成作业不久,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啊。
走着走着,我们一起惊呼起来,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一大奇观——燕子聚会盛况,只见成百上千只燕子栖息在并列的几根高压线上。远看,就像“九三阅兵式”飞机阵队表演吐出的烟雾;稍近点看,就像有用4条缆线悬挂在空中的无数只黑色的千纸鹤;走近一看,我们头顶上“似曾相识燕归来”,部分小精灵穿云破雾自悠然。
燕子是候鸟,秋去春回。但时令仲秋,天气变凉了呀,它们为什么还不迁徙呢?它们也许是留恋这儿的草木、水土、空气,尤其是迷恋这儿的秋韵而不愿意走了,或者是用这种盛大聚会的方式来与它们深爱着的这里的人和物告别吧。
燕子是一种益鸟,“捕虫除害田园里,唱曲欢乐庭院前”。
燕子是一种情鸟,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当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栖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燕子是一种文化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燕子为古人所青睐,文人墨客把它作为诗词中典型的意象。《诗经?燕燕》中“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表达爱情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宴殊《破阵子》中“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传达惜春之情;文天祥的《金陵驿》中“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
我被感动了——燕子为珠洋湖鱼米之乡增添了声色,为我们送来了快乐!
燕子有情而时间无情。我们没有时间坐下静心垂钓;没有时间脱鞋下浅水踩一支藕;没有时间驾一叶扁舟漂游珠洋渔湖。
但我将带走一个金色的世界,一个绿色的空间,投身于一个和谐的大自然的怀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