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漫记(十三)——一路欢歌,桐花万里

发布时间:2024-08-14 15:47:06

欣赏过峨眉灵猴之后,我们就从原路返回到清音阁,来到接王亭下的牛心亭。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

亭下深潭中,一黝黑光亮、状如牛心的巨石,在黑白二水的冲击下,激起无数银花碎玉,如“坐湍喷”。故被称为“黑白二水洗牛心”。

由于刚刚下过,轰鸣的水声,在幽林深谷之中余音袅袅。那时而清越、时而深沉、时而激昂的声音,如鸣佩环,似奏古琴。“双桥清音”故此得名。

“双桥清音”可谓是一首有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这里山环水绕,溪流有声,岩壑林泉,清幽绝佳,自古就被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亭柱上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的名联:“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形象地描绘出了“双桥清音”的古韵风姿。清朝谭钟岳的纪游诗《双桥清音》云:“杰然高阁出清音,仿佛神仙下抚琴。试立双桥一倾耳,分明两水漱牛心。”近人林藜亦有诗赞道:“峨眉山水有清音,响彻双桥若瑟琴。黑白二江流不住,千年砥柱一牛心。”

沿山路继续下行,前面一处平台,名为“聚佛台”。相传,当年普贤、文殊菩萨追随释迦牟尼来到峨眉山,曾在此相会。

聚佛台旁的宝现溪上,有一水坝,名曰“斗龙坝”。相传,白娘子就是在这里与青蛇展开恶斗,最后降服了青蛇。

斗龙坝一侧的平地上,靠山脚有一座圆形草顶的日式“中日诗碑亭”。亭内一黑色石碑,正面镌刻的是日本良宽大师的《试题峨眉山下桥桩》:“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滨。”

背面是赵朴初先生附和的诗文:“禅师诗句证桥流,流到宫川古渡头。今日流还一片石,清音长共月轮秋。”

据史料记载,1825年夏,峨眉山山洪暴发,山下有一座木桥被冲毁,其中,一根桥桩沿河而下进入岷江,然后,穿三峡、出东海,漂流了6000多公里后,于当年冬天,漂到了日本新泻县海边的宫川滨,正巧被日本高僧良宽大师拾到。他看到上面有五个篆刻汉字“峨眉山下桥”,便视为宝物珍藏起来,并在上面题诗一首。由此,良宽大师萌发了朝圣峨眉的心愿,但终未成行。1986年“中日友好汉诗协会”成立后,为了促进两国的友好往来以及文学领域的交流,也为了完成高僧的心愿,1990年在此投资修建了诗碑亭和亭前的索桥。由于索桥正在整修,现已封闭。

亭两旁的石碑上,一块是良宽大师的肖像及其生平简介,一块是峨眉山下桥桩东流图和峨眉山下桥桩的由来。

宝现溪被两道堤坝阻挡,形成了一处美丽的湖泊,名“清音平湖”。清音平湖是峨眉山新十景之一,四周青山环抱,古木参天。远竹滴翠,近篁染墨,摇曳多姿。嶂峦中云雾蒸腾,青山树影倒映湖中。置身于此,仿佛融于天地之间,如同走进迷人的画境。

湖上的两座挡水坝,上坝名曰“金龟坝”。据说,修筑上坝时,掘得一块巨石,如金龟卧伏,故名。相传,五千年前,轩辕黄帝来峨眉山问道天真皇人,途径此地,突遇山洪暴涨,轩辕点金龟为石,安然而过。

下坝名曰“通龙坝”。相传,白娘子与青儿欲离开峨眉山前往西湖时,当地百姓在此拦河筑坝,造西湖美景,挽留白娘子。但白娘子思念许仙,最终离开峨眉山前往西湖与许仙相会。人们为了纪念白娘子,就将此坝命名为通龙坝。

湖旁的山路边上,摊铺林立,各色小商品琳琅满目。其中,以峨眉灵猴玩具居多。路旁还有一片枯木桩,到了近前,看到简介之后,始知这就是名贵的金丝楠乌木。

继续前行,前面出口是一座高大的牌楼,坊额为郭沫若所题的“山水如画”,另一侧的坊额“清音仙境”亦为郭沫若所题。两侧对联为:“双泉山溪一平湖,四时桃园半山云;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走出山门,回头仰望笼罩在云雾中的峨眉山,心中仍有些留恋不舍。同行的朋友无不遗憾的说,只可惜此次没有登上金顶。但我想,虽然没有登上金顶,而且一路上,还有淅淅沥沥的小雨陪伴,但美丽的景色,也不只是在山顶和晴天才能纵目所见。雨中的峨眉山,也有她别样的韵致和风骨,氤氲着和风细雨的清幽,缭绕着若有若无的山岚;人生的意义也不只是登上山顶才能得以实现,生命的快乐和价值,也同样凝聚在登山的旅途中。其实,生命的过程也是人生最精彩的一页,“人生若能一路欢歌,到底也不枉桐花万里。”

文/杨德友 qq:342816971

阅读更多精美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