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很多的成就,摄影、体育、刺绣、绘画,无论是哪一项他都深有心得,在这诸多光环的笼罩下,我想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他。
他如夏花——无言却绚烂。虽然用“夏花”来形容一个正当壮年的男士有些欠妥,但这确确实实就是我第一眼看到他时从脑海里蹦出来的一个词。初见他的时候是早上十点,首先看到的是他脸上很温暖的笑,眼睛不大,很温柔的眼神,光头但不突兀,和我想象中的文质彬彬书生气总和普通人隔着一层的教师形象不一样,李老师更平易近人更温暖些,很亲切。看着他的样子,很难跟把他和一个从小就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联系起来。在他一岁半时,发高烧被治疗的护士误打药水导致他的生活从此进入无声世界。也许是少了喧嚣和浮躁的影响,十五岁起他开始正式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勾勒人生。也是从这里开始,他的生活开启了绚烂的篇章。
他的快乐和骄傲
当请他向我们展示有关资料时,他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首先打开的是一个名叫“黔方无言”的磁盘,那里面满满都是他的个人作品和奖项列表。他给我们展示了两个奖项列表,一个是他个人的获奖情况长达五页,还有一个是他和学生们的获奖情况,平均一个月就有两个奖项,其中不乏大奖。虽然他不能亲自告诉我们有关那些作品的经历和给他带来的荣耀,但是洋溢在他脸上那飞扬的神采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取得这些成绩时他内心的快乐和骄傲。当被问及摄影作品中为何总喜欢表现人物表情神态时,他写下了三个字:善、诚、美。不得不说当看到信笺上大大的这三个字时,我很感动,现今人们都处于一种浮躁的心态中,很难再静下心来思考这几个字的所代表的意义,而他就那么挥笔而就,直接、坦荡,弗如那几个字是根植于心的,信手拈来。我想,在那个炎热的夏日,面对着两位不慎掉入黔灵湖深水的同学时,他就像写下这三个字那么直接坦荡吧,冒着危险,毅然跳下水救起两个同学,在他眼中生命大过一切。再后来,他有些答非所问:“一般来说,作为聋人摄影学会,帮助和支持聋人爱好摄影,并宣传聋人精神”我想他是想告诉我们,作为聋哑人,他们有着自己的荣耀和善良。
亲密无间的自然手语
采访中,李老师不时的用手语和同事肖老师交流。虽然完全不明白她们交流的内容,但我在那一刻觉得,他们的手势是那么美,像是一幅画,无声却胜过所有言语。整个采访过程肖老师一直作陪,她也是一名聋哑人,长的很清丽。当看到我们写在纸上的一些问题后,李老师总是笑着摇头,然后问办公桌前站着肖老师,他们用手语交流,显得很亲密。采访过后我在QQ上问李老师,原来他们用的是一种自然手语,是同事之间在长期的相处中达成的默契交流方式,只有他们自己能懂,类似于我们的方言,有着极强的地域性。当我们不时的抱怨同事之间相处有多糟糕时,他们却在努力的创造一些奇迹,想方设法的向同事们展现自己表达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系统的手语文化,然后不断的推广出去。在这个表达相对委婉的时代,只有他们之间,才在用最接近内心的方式直接的表达自己,所以他们才会那么亲密吧。
俏皮的Q表情
用QQ交流的时候,李老师不时冒出的Q表情和潮流感总让我乐不可支。开始时,有些拘谨,战战兢兢的等待他的回复,可当看到他慢慢敲过来的那平时的话和一个个抱拳的表情后,我淡定了。他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随意的聊着天儿,说到开心处,也会发一个憨笑的表情,达成共识后又会自然地点送过来一个握手。当被问到他那个装扮很酷的QQ秀形象时,他更是发过来一个呲牙的表情,附上一句:我爱人装扮。幸福不就这样吗?在一些很细微的地方,帮他做一个Q形象,在他和别人聊天时也像那形象一般神采飞扬。因为是在晚上聊天,快到十一点时,他告诉我平时都到十一点左右休息,末了,还发来一个886,当时忍不住笑了,真像我朋友!
是个热心肠
采访时,因为不自信,我把所有想问的问题都写在本子上拿给同行的前辈过目以后再问,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顾忌,好几次都伸手向我要我写问题的本子,虽然由于记录的需要我一直没有直接和他做直接交流,但是看着他伸过来的手和那充满真挚和鼓励的眼神,我感受到莫大的温暖。总觉得,自己就像是他的学生,在课堂上心里憋满疑问,却不敢鼓起勇气去问老师,但是我感受到了他向我传递的真诚和善意。不仅如此,在网上交流中,他的热心也随处可见,我说梦想是摄影,等毕业了,想要和他们一起四处采风,他立马就说:好啊,介绍摄协朋友给你认识。当说道自己心态很消极时,他又立马发来一个链接,那是旅游网的记者做的关于他的专访文章。采访完后,站在他面前,我特别的后悔没学会手语里最基本的那个手语:“谢谢你!”,我想在最后跟他比活的一个手势。
李老师的办公桌上养着一缸小金鱼,是那种漂亮的红金鱼,十几条鱼儿一直悠然自得的吐着小泡泡。事后了解到那是他爱人给买的,不得不感叹,他的成就和幸福就像那些鱼儿,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