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我曾是一名基层主管,经过党的多年培养和带兵生涯,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要想受到战士们的尊重,就要树立“基层第一,士兵至上”的思想,就要为战士们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转业到交巡警支队工作,虽然工作对象变化了,但我仍然坚信,为兵服务与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致的。然而从警以来,我曾为我最喜爱的工作烦恼过,很多美好的设想并没有能够像在部队那样很快地见效。穿上警服的第一天,我在市区饮马桥十字路口执勤时,发现一辆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便立即上前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礼,很和气地告诉他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并按规定进行处罚,但对方并没有按我的要求配合处罚,反而与纠缠、吵闹,这使我的第一次为民执法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让我的从警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正当我为为民执法的路该如何走而烦恼时?全市公安交巡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全面展开了。根据大队安排,我跟随大队领导与事故中队领导进行了第一次大走访,走进了一个因车祸死亡的家庭。这起事故很特殊,虽然已经法院判决,但因另一方肇事司机家庭比较困难,死者的赔偿金至今还没能全部到位。走访之前,我就担心死者家属会不会因此对我们不敬,会不会因为我们重提那次往事,让老人再次伤心不已……正在犹豫之时,我们的车子已到了对方的家门口,一位60来岁的老人老远就迎了上来,并带着真诚的笑容上前与我们一一握手,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到了他家后,我们开门见山,直接提起那次交通事故。然而,家属们并没有什么异常反应,而是拿出有关事故分期支付赔偿金的材料给我们看,大队领导向对方征询了事故处理过程的意见、建议,了解了他们家庭生活情况;事故处理民警从法律角度,解释了整个事故处理工作以及法院判决、执行的程序,并为他们提供了相关法律咨询帮助。当我们离开时,两位老人流下了眼泪,并连声感谢称:“儿子走了,但警察时时来关心我们,我们真地很高兴、很欣慰,相信儿子在九泉之下也会安宁的。”
回来的路上,我陷入了沉重的思考中:我们仅仅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并没有为他们做了什么好事,却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称谢,如果在执法中经常去听一听群众的心声,为他们解决一些现实困难,那么,我们的执法工作效果不是会更加令群众满意?警民关系不是会更加和谐吗?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市公交公司进行走访。因为我是大队一名宣传员,曾多次到这个公司上交通安全宣传课,彼此相当了解,本来以为这是一项常规工作,应付一下就可以了。那天上午,我与大队领导走进了公司的会议室,公司和安保处几名领导听说我们此次主要是来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显得很兴奋。在交流中,公司几名领导提出了很多新的意见和建设,如对公交公司宣传要多有针对性,最好能让公司驾驶员能与路面一线民警直接座谈,让新驾驶员和有违章行为的驾驶员亲身体验路面执法活动等等……,有些建议和意见让我茅塞顿开,我认真地记录下了这些宝贵的意见。
晚上回来后,正当我在疏理这些天大走访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时,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郭晓红的专题片,这个与我同样在基层一线岗位上的交警战友,十六年如一日,和谐执法、人性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赞誉。但到底是什么信念能够促使他面对违法者的责难而不失态?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六年如一日帮扶三胞胎盲童家庭而无悔?是什么方法帮助他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我在深深敬佩这位微笑执法的交警战友的同时,忽然感悟到,要想取得为民执法的“真经”,就要与群众“零距离”交流,诚心实意倾听他们的心声;要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就要把群众当成亲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去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就要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压力,不断学习创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自己的执法和服务水平。
拿破仑将军在一次战败时曾讲过这样一句感言:“好久没有和战士们一起喝汤了!”联系我们的交管工作,我想说,深入群众才能听到群众的心声,倾听群众的心声,才能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一次大走访中,我终于找到了为民执法的路标,她将指引我在今后的基层交管工作中坚定信心,奋发向上!
文章点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具有优良传统
的工作法宝。当前开展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是赋予了优良传统新的时代内涵。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倾听,才会真正消除彼此的隔阂,打破职业性、习惯性冷漠的坚冰;真诚的交流、诚挚的沟通,才能真正提出自我诉求,达成彼此理解、双方共识。没有真挚恳切、真情实意的“大走访”,就没有尊重理解、真实意见的情况反馈,更无从谈起行之有效的改进和突破。
作者告诉我们,要用心去走访,用情去倾听,像对待亲人一样去帮助被走访者,群众是帮助我们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强力支撑。彼此尊重、相互理解谓之“和”,众人皆言、相互采纳谓之“谐”,“大走访”是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强有力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