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几世轮回。一波江水,向东飞扬。汩罗江旁,万物聊赖。昔日郢都,浮华不再。冥冥中,一个孱弱憔悴的身子缓缓浮现。千年的沉坠,抹不去那瑰丽的辞藻积淀。屈原,一个被世界印记的伟大诗人,站在这儿。一滴琥珀浓,《离骚》自他口中溢出,一旋一萦,飘向遥远的天际。和着芬芳,千年的辛酸与委屈把世界震碎了。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初时的他是如此清高溢才的有志之士,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渴望有一天能实现抱负。然而现实却似沉重的铁锤,粉碎一切。
有人言屈原只是愚忠,本可以投靠他国去创造崭新的鸿程,却执意择一死,蠢不可及。更有人道他的死纯粹是一时气愤之作,毫无爱国可言。对此,我要驳回。
屈原是深深爱国的,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甚至已超乎了自己的生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只言片语中蕴藏的忧国忧民之博大情怀,谁敢否决?
他渴望为国出一臂之力,却无法施展抱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居土由强转衰,迈向灭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那振国的宏图、不屈的气节和嫉恶的情操,岂是世俗可承受的?
他也是寂寞的。一生秉持高尚的兰芷情节,高挂坚韧的求索精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万丈的语势试图扩张忧愤的深度和广度,驾驭人生的炽热爱恋与追求。其远大程度,哪是凡辈可比拟的?
当秦国已经攻入,战火缭绕,百姓痛哭流涕,流离失所。年老体衰的他站在江边,望尽汩罗水——泪在眼中徘徊,愤在血中奔腾,悲在心中弥漫。自己长年的等待,竟只换得这个结果,怎能不哀!?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也许他开始反思,回首过去点滴——千里马不遇伯乐,满腹江水无处挥洒。可是此时他已失去健壮的身板,只能苟延残喘地度余生。拖着欲散的骨头,你想让他做什么?他还能做什么!?
“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昂起悲愤的志气,他唯一能做且愿做的,即是抛出自己仅剩的残壳,去唤醒人民的斗志。他甚至还幻想着某日国民团结而起,携手捍卫自己的故园!他是这般爱民爱国爱君,一生驰骋着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即使被唾弃,被疏离,也不愿放手,他要警醒国民,他要惊震敌国,他要怒烧世界!最终将一切化作一跃,遗千古恨。
屈原的才溢沧海,我们无法绘出。唯一能够解得的,只有忧时感世的悲怆与凄凉,只有叩心问天的无奈与沉痛,只有花神交际的孤独与落寞,只有吊民悼军的愤懑与哀伤。
吟罢《离骚》,乌云刹时密集,方还隐约可见的日芒被遮掩得不见踪迹。江浪水汹涌着,粘湿带着腥气的水星溅于他褪了色的外服上,把《离骚》也折碎了。世界满目萧凉,残芳弥漫。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萧艾太盛树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