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老城

发布时间:2019-08-31 05:13:18

别了,老城

杨槐

10月30号,是个难得晴好日子,深秋的阳光懒懒的洒下来,微风荡漾,护城河堤上依旧柳色青青。丽景门横亘在我们面前,不动声色,灰暗的墙砖一块挨着一块,连绵着远去。这里是洛阳老城的西门,在隋唐洛阳城的原址上修建而来。从这里进去,一条贯通东西的青石长街,便是老城区的繁华之地,也是我们采访的即将被拆迁的主体地带。

2013年8月8日,洛阳老城区政府张贴布告《洛阳古城保护和整治赔偿方案》,决定征收包括老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900多亩土地,原址对古城进行整治和保护,责令老城区2万多居民搬迁。文件显示,搬迁居民可按照赔偿方案选择在邙山等地获得新房,或者直接获得赔偿款另择新居。

老城居民大都是洛阳原住居民,他们已经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生活了几世几代,许多不愿离开。举个例子,今天在一家书画店里听老先生讲的,他说有一条小街上只搬走了一家,而其他的都不愿意,因为搬走的那一家原先不是洛阳人,近年才来这里的。

老城人热情好客,坦率真诚,文化气质浓厚。今天走访的唐三彩艺术工作室、博物馆,河洛古斋、书香门第何家以及曾为洛阳明清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大院都能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真挚而温厚的亲切和浓浓的念家情绪。我们被触动了,深深地。何家夫妇曾经历过文革,期间因家庭成分问题被迫背井离乡过一段时间,后来只有何延松一人回到了家乡,房子仅剩下一间厨房,一间卧室和一处杂物间,其他亲人或留在上海,或留在了陕西。他们育有一子一女,现都在洛阳工作。丈夫何延松擅长人物画,妻子庄亭宣擅长牡丹花,二人久居老城,相敬相爱,白发相守。而史家大院现在大门紧闭,独一位93岁高龄的老奶奶在那儿守着,屋子破败不堪,灰色的砖瓦房顶上随处生长着杂草,在远去的秋的夕阳下依旧顽强地吐露着一丝青绿。

现在的洛阳老城,始于金元时期,是在隋唐洛阳城遗址上修建而成的。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宅大院64处,其中西大街以隋唐洛阳城西门丽景门为代表,东大街以明朝鼓楼为代表。此外,代表洛阳特色文化的牡丹书法、绘画艺术,唐三彩陶瓷文化,古玩玉器,水席、牡丹酥等特色美食文化都已经在此形成了一道道亮丽别致的风景线。

2013年3月28日,洛阳老城区266名居民状告老城区政府非法拆迁案在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经过几个月的取证和讨论,9月23日法院宣判老城区政府违法拆迁,但鉴于项目已经启动,暂不否决拆迁进程,要求老城区政府尽快完善审批程序,做好利益分配和协调问题。

据老城区居民说,邙山一带的安置点正在建设,但是邙山地处洛阳市边缘地带,存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缺陷。再者,老城人住惯了独居独院,邻里关系和睦,彼此亲善,而搬进楼门,这些就都不存在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就远了……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玩着扑克牌,说着说着就哽住了。

走访一处明代建筑的时候,院门虚掩着,推门进去,我们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瓦砾松散的屋檐下,三男一女围成一桌在那里打麻将。看见我们进来,还提着机器,一位偏胖的中年男子站起身来企图阻止我们进去,说这里已经被雇用他们的公司接管了,他们是负责来这里保护的。问他哪个公司,他看看别人,支支吾吾怎么也不说了。这时,另一位偏瘦的发话了,他同意让我们进去看看,不过要快,看看就走。屋子里一片狼藉,烂瓦、烂砖、乱草、乱秋桐的叶、腐朽的门柱、腐朽的房梁……偏房已经坍塌了一部分。我们拍了一会,准备离开。他们却在身后嚷着:这是保护!

出了院子,对面是一所中学,校门边的墙面上张贴着一幅公告,是关于公民合法信访的规定,已被撕得看不真切了。街道上随处可见政府的宣传标语,横斜的捆在树上。

听摆摊的小商贩说,其实刚才那几个人口中的公司是洛阳金元古城文化建设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洛阳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所开发的项目为洛阳老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项目,占地面积920亩。他们的网站主页上说:本项目的实施是加强文物保护的需要,是旧城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需要,是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该项目的建成有助于提升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影响力。

事实上,早在2012年10月26日,洛阳市政府就与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洛阳老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开发,主打仿古商业街和高档住宅区。

而今,老城东大街的部分居民已经离开了,南部拆迁也正在进行,而西大街那些不同意拆迁的已经上诉至河南省中级人民法院,他们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法院给予他们公正的的判决。但洛阳市中级法院的判决中显示,明年“五一”后,拆迁将会继续进行。

下午17点30分,扛着机器,我们走进了夕阳里。

别了,老城!

阅读更多抒情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