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励忠临摹仿古的一段秘史

发布时间:2023-01-04 10:47:08

陈励忠的人生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他在镇上开过第一家家电商店,在镇上开过第一家知名的服装店,也办过厂经过商,但无论怎么折腾,命运之神却将一步一步拉向艺术之路。说“命中注定”有些宿命,但冥冥之中却印证了一句话,那句话经常挂在陈励忠的口头,叫“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实那些所谓认识陈励忠的人,只不过了解他人生的表面,这个表面里恰恰隐去了陈励忠专心致志从事艺术工作的三十年。所以,当陈励忠以画家的身份在媒体亮相,当陈励忠重回故乡令人刮目相看之时,那些认识陈励忠的人都觉得诧异了:他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大画家?

三十年,如一段时光隧道。但人们只看见隧道的那头和这头,却没有看见陈励忠在这长达三十年的时光隧道里的“秘密”行动。然而,正是这三十年,为陈励忠成为艺术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三十年里,陈励忠到底在干什么呢?陈励忠说,他在“偷偷摸摸”地临摹与仿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励忠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与书画搭界的道路。这条道路,既圆了他的书画之梦,又解了他的养家糊口之需。头脑聪明的陈励忠选择了一个冷门——古董生意。就是从那时起,陈励忠着手临摹历代书画名家的字画,研究如何甄别古字画的真假,不练就这套硬本领,就只有在古董市场栽跟斗的份。正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凭着陈励忠特有的超级天赋,加之大量的反复实践,陈励忠的临摹水准完全达到了“意到笔随、炉火纯青、涉笔成趣”的境地。他临摹的作品,不但能巧妙做到“形、神、意”三者完美结合,而且在作品的微小画面处,都能处理得自然天成,鬼斧神工。凡与陈励忠接触过的行内人,对他的评价差不多就是这样一句话:“陈励忠有惊人的摹仿能力,简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随之,陈励忠的名气越来越大。

正因如此,陈励忠被全国各地的收藏老板看好,争着来邀请他去帮助临摹一些字画。当时收藏界内部有一句话:“想要一张临摹得好的画,就得去找陈励忠。”陈励忠为了养家糊口,保住这只苦练出来的饭碗,便在国内四处行走,秘密行动,因为他答应老板们一定做到守口如瓶。

生意果然兴隆,然而困惑和担心也随之在陈励忠脑子里产生。陈励忠想:这些老板们会不会拿自己临摹的作品去骗人?做旧仿古虽然在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一门艺术,但被人利用,那就说不准了。虽然自己没有直接骗人,但人家拿着自己的临摹作品去骗人,最后追究起来,自己还是脱不了干系,这就是一个法律的问题了。陈励忠反复思考,临摹是每个书画爱好者的必然途径,哪个书画家不是从临摹开始的,但不管你是临摹也好,仿古也好,只要在这些字画的落款上写清楚自己的名字,那是绝对不会有事的。

坚信了这一点之后,陈励忠又着手思考并研究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图画做旧”。图画做旧是一门“学科”,这是陈励忠受雇于人时经常听到老板们提及的一件事。为此,陈励忠曾多次跑到江西、河南等地,把这些所谓的先进的做旧仿古技术学来了。但是,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单是为逃避同位数和碳14的检测就有十道工序:1。把老废纸打浆做成纸。2。采用老的墨和老的颜料以及老的朱砂。3。在老纸上开始绘图(水平当然要一流的人)。4。阴干,不能暴晒。5。用稻草水浸泡,或烟熏,再用漂白粉清洗还原。6。出水后,继续阴干。7。干后卷好,放在竹筒里。8。抓几颗小蛀虫,放进竹筒里。9。竹筒在阴处存放两个月。10。到时取出,喷洒水雾,自然平正。十道工序全部结束完成,一张仿古的画出来,实足需八个月的时间。

但陈励忠在大量反复的实践与应用中,觉得这套“工序”并不实用,存在问题有:一、工程浩大,时间长。二、只宜群体,不适用于个人操作,保密性不强。三、要完全逃避同位数和碳14的检测,还不能做到100%的可靠性。

人们不禁要问:陈励忠在不断研究和实验这个所谓的仿古工作,目的是不是在搞骗人坑人的把戏呢?什么保密性不强呀,如何逃避同位数和碳14的检测呀等等。但是如果你这样想,那么我们将十分严肃地告诉你,同志你错了,你这样猜测和臆想,是对陈励忠天大的误会。不信?听听陈励忠是怎么说的。陈励忠说:“不珍惜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的画家,不懂得怎样仿古修复的画家,都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好画家!如果完全能100%逃避同位数和碳14的检测,那对于残缺不全的老古画修复工作将是一项重大的突破。”至于保密性问题,陈励忠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研究成果不保密,随便泄露出去,结果反被坏人利用,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保密工作务必要注意。”2011年,陈励忠曾受北京、苏州两地私人收藏大家的邀请,快速完美地修复了一批古代字画,这件事情,足可印证陈励忠的人品、人格和修复技术的最高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陈励忠现在的仿古修复技术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例如一张破损非常大的古字画,要想完美复原,人家虽然也能,但与陈励忠的修复时间相差甚大,人家得用半年时间,陈励忠却只需两天,最慢也决不会超过三天。但是你要问陈励忠是如何做到的,他却不会轻易地透露给我们。这不仅仅是泄密与否的问题,因为对于这件事的研究和探索,与陈励忠书画临摹的时间一样长,差不多也化了他整整三十年“地下研究”的心血,这已成为陈励忠的“知识产权”了。

阅读更多记事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