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笔记

发布时间:2022-11-09 14:22:59

乡村笔记

其实,我就是个乡下人,无论是田里青翠的秧苗还是地里金黄的麦穗抑或是冬季白覆盖下的菜畦上包裹的葱蒜,我和他们一起生长、成长。但说句很不要脸的话:知识改变命运的理由,让我在改变户口的同时,也改变了我的居住环境。然而,我的七大姑八大姨叔伯兄弟中大多数毕竟还在我出身的地方住着,他们的事,其实也还有我的事,甚至就是我的事。

老四家过几天大喜。他的孩子开着商务奔驰进城接我们回去住几天。这孩子就要结婚了,定的日子是农历7月初8,我儿子称 “浪的够派”。那女孩也不再叫我汤叔而改口叫我二大爷。他们同时也是来取婚姻相册和结婚证的。那年,孩子由学校毕业后,从广州到兰州,从地下挖煤到地上做伞,换了不少工种。现在是一家省会什么公司的技术总监,每月都是近8000元的薪金。我说我怎么没听说过有技术总监这个职位,女孩赶忙接口:“二大爷,强子都搞仕途了”。强子就是这孩子的名字。女孩在另一个城市,是一家首饰店的营业员。维系并且加深他们感情的是手机和手机上的QQ。问起女孩的家,才知道相距不过几里路程。但都是很早就出去的,爹妈同样在外务工,所以男女孩子之间从相亲相爱到走进婚姻的殿堂,那过程也真是“浪的够派”。

三(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前年,老四就在乡政府所在地买了房子,是二楼,三室两厅。主要是逢年过节时全家好聚在一起。平时各在各的城市各有各的家各忙各的。这样也好:和谐。

虽然距婚期还有两天,但老四家已然是喜气洋洋了,进进出出的客人让我不断地改变着称呼。和老四寒暄几句,就叫另一个喊我二大爷的侄子开车送我回老屋。我们虽然都在同一条街上,但这头到那头还是有个五六里的。母亲和她们老一辈的已到老四家了。先到家的我将牌桌弄好,等着老三,老五、老六、老七他们。老三是一个乡镇干部,儿子将到日本做访问学者,问他啥时娶亲,他説您只要听一外姓女孩喊“二大爷”,不是我媳妇就是您侄子的老婆。这次他们小一辈份的据称也都约齐了回来。只是不干老子的事,且不去管它。峡口汤氏并非大户,不过是很有几个长辈“罪大恶极”由政府革了命,加上“纸糊的商城县,铁打的汤大楼”而小有点名声罢了。我们是汤家户族中的小门子,所以每一个辈份中都是一二三的往后排。大哥的木工可谓为匠,方圆十几里没有他不熟的和不熟他的。门户里的每逢有事,皆有他出来料理。其余的我们这帮子都住在城里自己的小区内,门户里有啥事都是用手机联系。而像老四家的喜事,属于家族的添人进口,我们纵然是天各一方也会约的齐齐的一块回来。古旧的老宅基地和新起的明亮房屋用水沟围着,那被水浸淫和泥土粘合的枝叉,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四:

正是水稻灌浆的时候,天,大旱。还不到五点,柴油机的轰鸣就将我们从酣睡中震醒,按说:这会儿也正是没了蚊子的叮咬,暑气还没生起,凉风刚有一点的桥段。但太多太杂的机器声太吵了,又此起彼伏在我们附近。于是不得不“入乡随俗”,从凉席上起来。“不是都在用电泵抽水吗”由苏州赶回的老五向一位抽水的年轻人问。“这一条冲和冲的二面,千多亩的田,光电泵已不够使了”。年轻人一件半袖衫、短裤、水稻田里专用的皮靴,忖托其身材的干瘦颍长和结实,话语中显露出谈吐的素养,全无过去农民的模样。老三说:这几年要不是农业合作社,光凭组里的人,老的老、小的小,遇到灾年,非要人命。

这话,我们都信。

想想,每到收获的季节,进城的大爷、婶子用蛇皮袋子大包小包的装了,连同乡村的变化,送到我们居住的小区,绿色放心不说,单是那份浓浓的乡情乡味,也够我们去不断的咀嚼。耳边的轰鸣声,这时听来,如果比喻成交响乐,那是有点矫情,但在我们,的确是感到不那么刺耳且居然有些动人了

街道成反“7“形。我们的家在“7”的一横的顶头。上了坡,环顾左右,面貌也确实是崭新的。隆起的、颜色分明的乡村别墅在视线中格外清晰,夏日的早晨偶尔的细小的风在微微的凉爽中更加清新。楼房一律坐北向南或坐南向北,南北相向,就构成了街道,门面里被交易的商品完成了市的涵盖。道路有树如伞,树叶这会还好,只有知了在叫。老四家做新房的居室,红红的喜字贴在玻璃窗上,逮眼可见。小辈人在外熬出个人模人样,还是不忘家乡的朗朗乾坤,厚土蓝天,这让我们很为祖先荣耀。乡政府的院子里此刻绿化小品中的月季开得正艳。我们弟兄几个在这样的街道上走走停停,也议论着:新的乡村,新的面貌,谈笑间好像就真的定格了。

打心眼说,我是常常因为我们所在的农村出现的崭新面貌而自豪并且骄傲的。那不再崎岖坎坷的山中路途以及可以休憩愉悦玩乐的乡村民居,那月光下的绿苗的茁壮成长和着孩童们的读书声以及留守在家的希望,共同交媾着美丽的获想。我也明白炊烟袅袅、牧笛清扬仅仅是往日的映像与追思。 “柴门闻犬吠”也好、“把酒话桑麻”也罢,即便是村边的绿树,郭外的青山,都只能是古代诗人的意境了。

但这正是我们追求的,也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就像我们家族中的喜庆。酒,是永远要喝的;根,还驻扎在那里;路,还靠我们去走。

阅读更多情感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