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酒家”

发布时间:2024-07-09 19:33:15

“劳模酒家”

——记著名劳模、台乡园酒家总经理许跃萍

被人们赞誉为“劳模酒家”的台乡园酒家,坐落于上海市区西北部的曹杨路上,东临武宁路,西靠中山北路。

台乡园酒家的总经理许跃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连续三次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是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一届十大青年技术精英之一,是当年上海市参加十三大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党代表,现在是上海市纺织系统转岗劳模中唯一从事餐饮业的劳模。

在网上键入“许跃萍”三个字,可以在“上海女性”的网页上查到有关许跃萍的事迹资料达4500余字。

时光隧道

2004年春节前夕的一天傍晚,华灯初上,我兴冲冲地在曹杨路上寻找着930号。因为,今晚我将应邀到台乡园酒家和上海市部分著名劳模一起吃年夜饭。

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台乡园酒家的门口。只见透明的玻璃门里,温馨的灯光下伫立着身穿红色丝绒旗袍的迎宾小姐。

“欢迎光临”!一声热情的招呼声刚刚传入耳中,门已经敞开了。进了门厅,迎面就是盘旋而上的扶梯,原来餐厅在楼上。

顺着螺旋形的扶梯,拾级而上,边上的墙壁上悬挂着许跃萍总经理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等的各种合影照片。我细细看了一下,有和江泽民、乔石、吴邦国、黄菊、汪道涵、陈至立等的合影,有和纺织系统老劳模的合影,还有和文艺界、体育界等朋友的合影照片……。

上了二楼,灯火辉煌,只觉豁然开朗,正面是可以摆下十几桌酒席的大堂,右侧是卡拉OK歌舞厅。许跃萍总经理正笑吟吟地站在大堂门口迎客,欢声笑语一阵阵地从里面传出。

每当我参加这样的盛会,总会有一种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曾经为共和国创造了辉煌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的劳动模范在这里济济一堂。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50年代纺织系统的著名劳模:杨富珍、裔式娟、李素兰,公安系统的一级英模、电影《今天我休息》中民警马天民的人物原型——马人俊;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60年代的著名劳模:著名的电光源专家蔡祖泉、以“小扁担精神”名扬天下的杨怀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三轮车工人程德旺,沪剧《鸡毛飞上天》中吴老师的人物原型——吴佩芳老师;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80年代的著名劳模:多次获得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的著名工人发明家“抓斗大王”包起帆,在市百一店三尺柜台上创造了“马派”商业服务技艺而名扬全国的马桂宁,在物业管理中“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徐虎,在上海的城市建设中创造了辉煌的“造桥英雄”张耿耿;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90年代的著名劳模:从“纺嫂”到“空嫂”的上海航空公司的吴尔愉,华联商厦的“照相机状元”王震,被誉为掌握先进科技知识的智能型工人、国内数控机床方面的专家、上海液压泵厂的李斌……

这边,主持人在杨富珍面前唱着:“布贴心,心贴布,织布为革命……”;那边,穿着藏青色海员制服的杨怀远正在出口成诗、兴味正浓;这边,“抓斗大王”娓娓谈着在日内瓦、巴黎、匹兹堡和布鲁塞尔领取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的奇闻逸事;那边,“造桥英雄”正在绘声绘色地介绍延安路高架九条龙立柱传说的由来……

在这里,群英荟萃、时空交错、信息富集。不由得令初来乍到的人感到惊喜莫名、亦真亦幻、恍若梦中。

年轻的老劳模

台乡园酒家的总经理许跃萍,被这些劳模亲切地称为“我们年轻的老劳模”。

1979年11月,许跃萍通过招工考进入了上海市第二棉纺厂二纺车间当细纱挡车工。厂里要求新工人跟师傅学习一个月后,一个人顶一班车。可是,许跃萍只跟师傅学习了半个月,就已经能够一个人顶一班车了。厂里规定细纱挡车工一年捉疵131只,可是,许跃萍在1985年和1986年两年中捉疵3300多只,超过了厂里规定的10多倍,获得了“捉疵大王”的桂冠。有人不解:同样是8小时工作,你靠什么创造了这么高的工作效率,你是不是有什么诀窍?许跃萍腼腆地笑着说:“我的诀窍就是苦练、苦练、再苦练。当时,我经常连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放弃。别人吃饭去了,我一边吃面包,一边在车弄中巡视。厂里规定新工人一个月捉疵10只,我捉了100多只”。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许跃萍从青年工人中脱颖而出。进厂仅二年多,许跃萍就达到了市级操作能手的标准,1982年、1984年两次获得了上海市纺织系统操作比赛第一名。

1984年4月,在全国劳动模范王桂英的一再要求下,许跃萍幸运地被调入了全国闻名的“裔式娟小组”,在组长王桂英的门下学徒。

全国劳动模范王桂英创造的“抵管接头法”难度大,要求高。许跃萍为了掌握这套先进的操作方法,几乎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在厂里练,在家里练,手指被涤棉纱拉出了道道血口,用胶布包起来继续练。

后来,许跃萍在参加全国纺织系统操作能手观摩学习中,看到有的操作能手接头纱距很短,速度更快。于是,许跃萍就想如果能从“抵管接头法”的三个锭距缩短到两个锭距,就可以缩短接头纱距,提高接头速度。

然而,当接头速度已经进入以秒计时的时候,缩短一个锭距,谈何容易。但是,聪颖、刻苦的许跃萍还是成功了。创造了“一稳、二短、三结合、四快”操作法,被编入了《上海青工操作法》一书中,这种操作法每接一个头可缩短2钞,提高效率约24%,并可减少坏布。1987年在全国纺织行业先进小组操作观摩表演中,许跃萍新颖、娴熟的操作动作,引来了一片惊叹之声,著名的“赵梦桃小组”和“郝建秀小组”的姐妹们当场拜许跃萍为师,许多单位盛情邀请她去授艺。

1982年许跃萍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工人,从1983年起连续三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86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许跃萍在1983年第一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时年仅23岁,至今已过去了21年,“年轻的老劳模”确实是当之无愧。

转岗创新业

1997年底,许跃萍正在上棉二厂工会再就业中心,为职工寻找工作岗位而到处奔忙。这时,厂里的三产台乡园宾馆亏损,厂领导考虑由许跃萍去承包经营条件较差的餐厅,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

时年已38岁的许跃萍刚接到厂里的任命时,确实很难说服自己接受这个角色的转换。作为一个在全国的纺织行业中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劳模,许跃萍的优势在纺织,许跃萍拥有的资源在纺织,许跃萍的知名度也是在纺织。离开纺织,“下海”去当饭店总经理,意味着许跃萍必须牺牲曾经拥有过的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创业。

不愧是劳动模范,许跃萍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很快调整了心态:纺织行业关停并转是大势所趋,眼看着厂里的职工一批批地下岗,面临着工作难找的困境。作为劳模,能否在再就业的新天地里创出新业绩?当饭店经理,或许正是时代对劳模的挑战!

于是,许跃萍毅然转岗,带领6名下岗职工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台乡园餐厅地处澳门路,前有“红子鸡”、后有“美林阁”,旁边还有富丽大酒店、“傣家村”饭店,台乡园餐厅夹在中间求生存,实属不易。

许跃萍想:“我开饭店,不是为了经商,而是要带领下岗工人创业。”纺织业和餐饮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隔行如隔山。她发扬了当年“争创第一”的精神,和下岗的伙伴们一起从头开始学习,请来了全国著名劳模、人民饭店三号服务员瞿惠均上技能课,带领职工自费到有名的饭店品尝特色菜肴,互相比较、博采众长。为了争取客源,许跃萍和职工一家家地登门拜访周围的公司、办公楼,请他们到台乡园餐厅来吃价廉物美的家常菜、特色菜。

台乡园餐厅的硬件也许比不过人家,许跃萍就认真地从每一笔小生意做起,真心待客,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许跃萍最难以忘怀的是有位顾客过20岁生日,订了一桌900元的酒席,这是餐厅开张以来的第一笔大生意。许跃萍和伙伴们精心调音,真诚地送上一曲《祝你生日快乐》;底楼烧好了菜,她们一一端送到三楼舞厅,让顾客享受到了特殊服务。后来,这位顾客便成了店里的常客。

还有一天,华师大某教授为丈夫过60岁生日,经人介绍订了三桌酒,每桌800元。许跃萍精心地为顾客安排菜肴,并向该教授的丈夫送上了南瓜雕刻老寿星,还免费赠送鲜花、蛋糕。

品尝着价廉物美的佳肴,老教授感叹不已,当即写下表扬信:“台乡园是个温馨的家”。说起当年这个故事,许跃萍感慨地说:“这封表扬信对我和姐妹们来说是多大的鼓舞啊!心意到了,名声有了,生意好了,半年后台乡园餐厅、舞厅扭亏为盈,逐步摆脱了困境”。

1999年,原申大酒家亏损竞标,许跃萍在市总工会和申达股份有限公司领导的关心下,靠实力击败了2个强硬对手,对申大酒家实行风险抵押承包,一年上缴26万元,先交后做。通过一年多来承包经营台乡园宾馆200平方米餐厅的得失,许跃萍深深感到: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规模做大了,才能带领更多的姐妹一起上岗。于是,在爱人的理解、支持下,从不问别人借钱的许跃萍只好向亲朋好友寻求援助。一位家境并不宽裕的下岗姐妹主动借给许跃萍1。5万元。她说:“我们30多位下岗姐妹都支持你,这钱随你什么时候还”。许跃萍动情地说:“接过钱,握着她的手,我觉得自己不会回头了”。

1999年12月20日,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花费了100多万元装修一新、近1000平方米的申大酒家改名为台乡园酒家,在澳门路326号开张营业。

2003年下半年,因台乡园酒家所在的澳门路土地批租,台乡园酒家搬到了武宁路930号,并于2003年12月19日开张。

有人说,开得好的饭店,就怕搬,就怕改。许跃萍说:“从1997年承包台乡园餐厅以来,我已经搬了3次了”。但是,台乡园酒家却是越搬越好了。每搬一次家,在硬件方面就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开发出一批新的菜肴和特色菜,引来了更多的“回头客”。

“捉疵大王”新传

想当年,伴着隆隆机杼之声,许跃萍眼明手快地捉疵布、找坏纱,赢得了“捉疵大王”的美名。可是,今天的许跃萍仍然是名不虚传的“捉疵大王”。

经营饭店与纺纱织布不同,但是“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就是市场”的道理却是相通的。当上了总经理,“捉疵”仍是昔日“捉疵大王”的拿手好戏。凡是让她捉出“疵点”的菜肴,宁可浪费原料,也绝不端上餐桌。她能从水果的颜色判断是否削皮削得太早,还能根据鲈鱼尾巴的硬度来评定火功是否到位。

2000年圣诞节那天,5条干煎鲳鱼刚刚从厨房端出,就被许跃萍“中途拦截”。原来,鱼肚上那道本该呈金黄色的“人”字形豁口颜色偏浅。一问之下,果然不出所料,性急的厨师缩减了一道下油锅的程序。“这5条鲳鱼留着自己吃吧,客人的再重新烧,记住,过两遍油!”

不仅眼尖,许跃萍耳也灵。为了营造舒适幽雅的用餐环境,她在服务小姐的脚步声中也能捉出“疵点”。有一次,记者正在采访时,许跃萍听到一位服务员从身边走过,高跟皮鞋在地板上“踢挞”作响,许跃萍立即说:“这么响,要打不及格了”。

买来的绿叶菜,她怕有农药污染,起码要在清水里浸泡半小时后,再洗干净。

从台乡园餐厅开始,许跃萍就制订了一套从买菜、校称、浸菜、洗菜到上菜的严格的操作程序,保证了菜肴的新鲜、量足。许跃萍还经常教育职工,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将心比心,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

如果说对产品和服务的挑剔是“捉疵大王”的本色,那么寻求价格优势、提供周到服务,则是“捉疵大王”在市场竞争中的新思路。她经常带着厨师到各大酒楼尝特色、学功夫;为了低价位取胜,她坚持上远一些的批发市场采购原料;对附近写字楼的常客,她免费提供场所供他们搞聚会;遇上过生日的客人,她会周到地端上一盒蛋糕,给人意外惊喜……。

天道酬勤。想当年,台乡园餐厅开张没多久,高质、低价和细致周到的的服务已为台乡园餐厅赢得了不少顾客。今天,台乡园酒家的规模已经是当初台乡园餐厅的好几倍。但是,许跃萍“捉疵大王”的本色,依然没变。因此,许跃萍也更加忙碌了。

从1997年底承包台乡园餐厅开始,许跃萍已经在商界中走过了五年多艰辛的创业之路,陪伴她的是顾明敏、张惠和钟德勇这三个当年的同事,今天的再就业伙伴。

顾明敏:不惑之年学新技

许跃萍找到顾明敏时,是她第二次下岗。

又一次下岗,顾明敏心里更着急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怎么办?就在这时,许跃萍找到她说,我们饭店需要会计,你就去学财务吧。

顾明敏离开学校这么多年,再要从头开始当会计、学珠算,心里有顾忌。可许跃萍说:“多一门技能,就多了一条就业的门路。就算不为饭店,也要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啊!”

但毕竟是年届不惑的人了,顾明敏背珠算口诀时前背后忘,打算盘时,手脑不协调,真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可顾明敏知道,学珠算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学苦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试时,顾明敏一次通过。通过培训,顾明敏找到了自信,工作起来也更有劲了。

张惠:让客人满意而归

张惠是在纺织厂最困难的时候下岗的,也是在许跃萍最需要人手的时候回来的。

张惠是大堂经理,除了对业务熟悉外,还要懂点心理学。但是,每次她总是能让客人满意而归。

时间一长,一些熟客见到张惠时就说:“我们又来了,你给安排一下”。张惠自会根据他们的人数,给他们配菜,从不多配。

张惠还了解许多熟客的口味,点菜时关照厨师:李老板的菜不要放味精;孙总的菜清淡些;张董有糖尿病,菜里不能放糖。遇到有特殊要求的客人,她还会关照厨师特殊烹调。

有人夸她记性好,这么多客人的口味都能记住,是不是有秘诀。张惠笑道:“这没有什么秘诀,我想让每个顾客走进我们的饭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

钟德勇:采购物品不揩油

钟德勇原是厂里的机修工,下岗后应聘在市百六店当保安。

许跃萍请他来饭店当采购员,他说:“菜价上下浮动较大,我怕说不清,最好能派个人一起去。”可许跃萍说:“我信任你”一句话令钟德勇干劲十足。

饭店里所有的东西,哪怕买根葱,都是钟德勇去采购的。如要揩点油,也不一定有人知道,可钟德勇从不做这种事。遇到采购杯子、餐具、台布等大宗物品时,有时对方会提出给钟德勇一点回扣,他总是一口拒绝。

尽管钟德勇收入不高,可他相信,金钱固然重要,但生活中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信任!他说:“厂关门了,饭店就是我的家。创业艰难,许总的钱是借来的,她肩上的担子很重,还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更要为她精打细算”。

从许跃萍和她的三个伙伴身上,我们见到了下岗工人在再创业道路上的动人身姿!

特色菜肴

台乡园酒家在澳门路上开了五年多,也红火了五年多。1997年底刚开张时,许跃萍根据酒家周围台湾人比较多的特点,确定了采用注重原料、制作精良、口味清淡的潮洲菜作为酒家的特色,以迎合周围顾客的口味。

可是近年来,在上海餐饮市场上潮洲菜属于高档菜,那令人望而生畏的价格使工薪族远离了潮洲菜。怎样将价格降下来,贴近工薪族,成了许多经营潮洲菜餐馆亟待解决的问题。许跃萍和厨师长商量后,决定先从潮洲卤水冷菜着手,使这一最具潮洲菜风格的菜肴价格回归,得到了周边消费者的认同。

在保持潮洲菜传统风格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许跃萍又和厨师长商量,努力开发出一大批保持潮洲菜风格的创新菜和特色菜。如冷菜中的香酥河鲫鱼,又香又酥脆;白切海蛰头,从采购到初加工,每道工序都精工细作;秘制萝卜片,口味独特。热菜中的柠檬凤尾虾、嗜嗜鱼云煲、XO酱生菜煲、特色河虾仁、锡纸银鳕鱼、沸腾鱼等,制作精良、别有风味,令人吃出了新意。

情系劳模

许跃萍的台乡园酒家,为劳模们提供了一个聚会的场所。每当上海市劳模协会给一些老劳模过生日时,都会选择在台乡园酒家摆上几桌。

近几年来的春节前夕,张耿耿都会提前在台乡园酒家订好桌子,请上海的一些著名劳模和五十年代以来的老劳模代表吃年夜饭。

有时候,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劳模,还主动把单位的商务活动、会议也安排在台乡园酒家。

著名全国劳模包起帆、徐虎、张耿耿、杨富珍、裔式娟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这就是许跃萍的台乡园酒家——劳模酒家

(本文作者系本刊特邀记者)

本文发表在《上海企业家》2004年第4期

阅读更多写人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