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破敢立”才是改革之路

核心提示:G20峰会上,习近平讲话中谈到改革,他指出,改革需要有敢破敢立的政治勇气,改革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治本之策。对经济运行中的瓶颈,必须果断解决,不能让结构性风险进一步积聚,成为未来经济运行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各国政府必须拿出政治意愿,凝聚朝野共识、民众共识,不畏艰难险阻,保持政策定力,不为一时的经济速度变化所惑,不为单项经济指标的波动而扰。(《人民网》20141117日)

改革,通常是指改革旧制度、旧事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文豪韩愈曾主张“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改革,不是当今中国所独创,古往今来,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改革。

改革是革除旧的,建立新的,所以改革绝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改革是“勇敢者的游戏”。改革是个“难产儿”,甚至有时会“胎死腹中”。改革成功,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改革失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有史为鉴。秦国的商鞅冲破层层阻力成功地推行了他的改革举措,虽然最终被车裂于咸阳西市口,但正是因为他的改革,最终使一个弱小的秦国在后来的两百多年逐步强大起来,统一了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西汉的晁错,为了振兴汉室,推行了“重农抑商”、“移民实边”、“削藩”等措施,但得罪了各国诸侯,引发了著名的“诛晁错,清君侧”的“七国之乱”,自己也被腰斩于东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封建落后,闭关锁国,也曾被西方列强侵略,也曾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在“明治维新”后,新的社会制度给日本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日本在短短的20多年后,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改革需要勇气,因为改革是痛苦的,甚至需要很多人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曾长期处于混沌状态,“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大批党的优秀干部、杰出的知识分子被打倒,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打倒“四人帮”后,“以阶级斗争为纲”、“两个凡是”仍然桎梏着人们的思想。小平同志复出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唯物观,肯定了毛泽东思想仍是我们党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主持“真理标准大讨论”,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入人心,使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空前大解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整顿“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举措,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拥护,再次为改革开放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敢破敢立”方是改革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生活日记网 用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等老了,我们一起来把它回味

所有回复(0)
暂时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喽...
我想说两句(您的回复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