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感】迪吧情结---你是什么年代的颜色

你是什么年代的颜色
文.陈雨涵


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流行趋势,不同年代的人也都有不同的信仰和追求,甚至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年代经历又造就了不同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不同时期的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发泄方式,从之前最早的大众舞厅,到后来的迪吧,形形色色的人,不同年代的人带着不同的面具,不同的人在灯红酒绿之下为自己涂抹了不同的颜色。

七十年代的人的经历应该是最丰富的,同时也是最尴尬的,在平常推不掉的应酬中,上,要陪着六十年代的朋友甚至是客户,要善于舞弄华尔兹,圆舞曲,下陪着八十年代的朋友,要勇于蹦蹦迪斯科。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的交际水平,一杯酒,一句话,一顿酒席,一次舞厅或者迪吧的经历。当然有时候是因为生活或者工作中的不如意,无处发泄,而选择了为自己涂上厚厚的油彩,在迪吧或者舞厅里发泄。

迪吧里的女孩子在迪吧里是疯狂的,飞舞而飘逸的长发,修长而有韵律的身材,在摇曳多姿的灯光中晃动,在若有如无的烟雾的衬托下,她们更显得妩媚动人,撩人的,动感时刻最能吸引迪巴里所有人的眼球。对我来说,这一切好像是极其厌恶而反感的,来这里就是为了放纵和发泄,动中有静才应该是物外之趣。于是,我的思绪伴着灯光,和着摇滚乐,依仗着酒精的效力而起舞,何来这里的所有的人一样,走进舞池,和他们融为一体,变成了同一种颜色,感受肆意的放松无疑是得意忘形的,这样的境界有点;相忘于江湖。那么喜欢在这里;相忘于江湖;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经常出没迪吧的人或许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不知道有自我的人,那些仍处于天真活泼状态的少男少女,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方飞他们的青春,挥洒自己的情感。其实很多的人都向往他们的年少轻狂和无拘无束,无拘无束意味着用不着去考虑别人的想法,承担那些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可悲的是,等再过几年,他们呢?才意识到自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了责任就会有压力,有痛苦。要缓解压力和痛苦,就必然会找一些暂时逃避或者转移的方式。

第二种人就是借迪吧逃避自我的人。他们多数是被社会,家庭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中年人。他们不喜欢这种场合,但是又无处发泄。借助迪吧的气氛,把平时的压力都释放出来,把平时的怨气都摇荡出来,那一刻,不用再去伪装自己严肃的身份,利用酒精的麻醉,失去暂时的自我,大脑不同去考虑所谓的生活,那种望无所依的快感使他们忘记自己的存在。人必须清醒着面对自己的生活,逃避终究不是办法,发泄之后还是要回到生活中面对所有的困惑和无奈。有的人会循环型的使自己长期发泄,那样就将自己困锁在黑暗的地狱,有毅力的人不会轻易的去将自己的循环,只能转身离去,继续回到生活中随波逐流。

还有一种是身不由己,不喜欢也没有办法,这些人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愿意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会轻易的逃避自己,麻醉自己。可是,人生存与社会中,你就逃脱不了这样那样的应酬,不得不前往,不得不起舞。有的人没有驾驭自己大脑的主控能力,常常会为了维持朋友或者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或者出于某种需要和目的,不得不暂时委屈自己,乐于其中。逐渐落入俗套。有驾驭能力的可能就是苏东坡那种人,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污移乞丐,可以让世人皆醉而我心依旧。我们都是平常人,估计谁也没有那种能耐。

做真正的自己不难,难就难在你想为自己涂抹什么颜色,你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应酬聚会可以有,也可以暂时的放弃自我,但是不能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灯红酒绿的情调确实替自己寻找到了一些发泄和放松的方式,心理上也同时得到了一丝安慰,那些让人震撼的节奏确实让我们唤起了那些已经沉睡很久的渴望和躁动;狂热奔放的气氛确实使自己卸去了一些堆积已久的烦恼和压力。可是,欢欣品尝之时已经使我们无暇去莫逆于心,曲终人散之后,不还是一样要面对真正的自己吗?

写于2012年12月8号 中午

生活日记网 用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等老了,我们一起来把它回味

所有回复(0)
暂时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喽...
我想说两句(您的回复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