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快将结束了,心里莫名的困乏,翻开记事本,我也仿佛回到了两年前,那会我第一次毕业了......
这几天一直在听那些经典的校园民谣,老狼的感伤和沧桑,罗大佑的沉淀和磁性,赵小南的沉痛和悲催,朴树的节奏和迭叹,许巍的幽深和呐喊,沈庆的感慨和不舍,丁薇的匆忙和无奈,张瑜的漠然和迷惘,艾敬的彷徨和无力,冯蓝的不懂和哀伤,景岗山的思念和苦涩,廖岷的等待和失落,郁冬的离开和相识,谢彤的拾忆和回首,陈劲地仰望和茫然........那些留在唱片上的校园民谣,那些熟悉的旋律,那些跳动的音符,那声吉他,那些歌词,都是我们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出生在90年代,被这些重金属感十足的流行音乐充斥着,我本来是一个不怎么喜欢音乐的人,但是我喜欢那些音乐里透露的感情。而我们现在的音乐有吗?除了爱,情,还有什么?能有什么?80年代的校园民谣确实是有感情的,那么真切,那么让人身临其境,感谢这些音乐。
两年前我高中第一次毕业了,我们没有长啸骊歌,没有挥泪作别,甚至连那几页象征的毕业留言册都没写(学校禁止),我们给自己的高中生活留下的唯一记忆是:书..书..还是书。其实我们是那么的可怜,我们连回忆的资本都没有,我们太悲催了。
一年前是我第二次高中毕业。这一年对我来说发生了好多事,我去了两所高中。唯一的收获是给我的高中岁月留了一点回忆,懂得了兄弟情, 同学谊。那年的五月我们一起坐在一起听大个唱《老男孩》,那么的没心没肺,那么的投入那么的让人想哭, 那首《北京东路的日子》听得我们那么的入迷,那么的想大喝一场。感谢你们几个,让我在最后的时刻感到了毕业的味道,那天一个简单饭局,我就告别了他们,也告别那个我扮演过客的学校。
我想起了余杰的《毕业生》,那么的真切,我们没有焚书,我们没有大嘴一夜,我们没有相拥而泣,我们没有弹奏催泪的吉他,我们没扔掉虽有的衣服和臭袜子,我们没有写那些感伤的毕业留言,我们没有一个人在离开母校的前夜偷偷一个人在学校走一圈,我们没有在学校的那棵树上写下自己的不舍与无奈,我们没有相互送走一个个同学独留自己在学校度过那最后的一夜,我们没有趁着离别的那个时刻向深爱了三年女孩表白,我们没有给那个先生写一段压抑三年内心最想说的话,我们没有叫着彼此的名字说声再见,我们没有把母校的三叶草摘一枚夹在自己最心疼记事本里,我们没有望着母校的校训默默瞩目,我们没有在心里唱过一回母校的校歌哪怕在离开的那一刻,我们没有在离开的那个晚上畅谈这三年的点点滴滴,我们没有在离开的那天一个人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我们没有,没有没有,没有过太多....
现在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很想努力的去回忆,可是记忆是那么淡,才那么两年,一年而已。我们看似每天手不释书,可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连最初那份同学之间的感动都没有,这是我们一生的遗憾,无法弥补的。那个母校,那个铭刻在我心中的18班,说实话关于你们我一点记忆都没有,因为我们在那里倾注的感情太少了,我们要吗为了那个心仪大学而努力奋斗,要吗在无助的绝望中彻底放弃,不管哪一种,我们都是失败者。你们知道吗?高中的那份同学情有多重要吗?我们都那么可怜,还一副盛气临人,不可一世的样子,你究竟得到了什么?我们的毕业就像一场剧目演到一半突然没电了一样,那么决绝的戛然而止。我们那么象征的照着毕业照(就这样还有那么多人不愿将自己的美颜一露),我们可悲的一直以为得到了成绩就得到了一切,其实我们错了。我们那么幼稚地笑说毕业了终于解放了,其实是那么的无知,我们缺乏那一点点的沉思与忧悉,我们的高兴是那么空洞。再回首,那么的无助......
听着这些校园民谣,和一杯香茗,在五月这个特殊的季节里,缅怀我的高中岁月,发现我是那么可怜,我连回忆的资本都没有,因为那些年那些人是那么的让我陌生。我一起走过的同胞们,让我们再回首,看一眼那个熟悉的教堂,但愿它不是监狱,是我们梦里呐喊的国度。
——谨以此文献给曾经的那些人,那个班,那个荒诞的年华
20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