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1-12-27 14:40:22

  一、说教材:

《钱学森》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钱学森》一课记叙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时刻刻不忘记祖国的高尚情怀。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2、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课文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段经历。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文中钱学森的两句话是全文的关键句。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

  课堂上我紧紧抓住钱学森“热爱祖国”这一个特点,展开了整堂课的教学。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大胆想象。这种想象不是搞“无土栽培”“无根培植”,而是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积极思考,并在讨论交流中,使情感和认识都得到升华。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回忆课文,让学生对钱学森的热爱祖国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钱学森是一个具有爱国的思想呢?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并把体会到的用简洁的语句做批注,学生与文本进行了一次对话。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起来交流,而是让学生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阐述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使得他们的体会得到了互济,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此基础之上,再请学生起来集体交流,此时学生的回答显得充实许多,交流也流畅得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积极当好组织引导者的角色。

  比如在学习钱学森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时,我先让学生读出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由于这一句话是体现钱学森爱国精神的重点,因此,我又设计了一个填空习题:钱学森宁愿放弃( ),也不愿放弃( )。他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 )。帮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钱学森的那颗心系祖国的赤子之心。在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也是一次比一次读得到位,体会得深刻。

  又比如,在教学另一句钱学森所说的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句话的理解,我同样也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谈体会,在这里还设计了一个想象练习:如果你是那位留学生,你听了钱学森的话你会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仅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留学生态度的转变也更能体现出钱学森这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的强烈。没有直接点明,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此外,我还通过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作为“楔子”,直接深入文本的深层,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我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在他准备回国到真正回国的过程中钱学森到底遭到了哪些阻挠,课外资料的搜集再一次使学生对于钱学森坚持回国的心产生了碰撞。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并想像,“现在,满怀壮志的钱学森乘着轮船回家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想到自己即将踏上热爱的故土时,他是多么激动啊!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钱学森的浓浓的爱国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又说:“他那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深深鼓舞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在表达对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的钦佩之情的同时,其实是与钱学森走得更近了。

阅读更多说课稿,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中小学生日记频道。
喜欢中小学生日记,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