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潘建伟:对科学葆有原始的好奇》阅读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1-11-15 20:12:26

  试题内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潘建伟: 对科学葆有原始的好奇2016 年 8 月 16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 潘建伟。但是,我第一次真正记住潘建伟却是缘于他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个故事, “我曾 到阿尔卑斯山大峡谷去游历,一个 80 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太太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 我做量子物理的。老太太问,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说是量子信息、量子态隐形 传输。万万没想到,老太太说: ‘我读过你在《自然》杂志发表的那篇文章。 ’ ”他感慨, 这位 80 多岁的老太太,仍然处于兴趣驱动自己研读艰涩难懂的科学期刊的阶段,这是一 种天生的好奇心驱使。

  1970 年 3 月,潘建伟出生在浙江东阳。小时候父母重视对他兴趣的培养,从不限制 他做什么,他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高考时,潘建伟本有机会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读当 时的热门专业。 “如果接受保送,可能就无法继续我的物理了。 ”1987 年,潘建伟考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在大学里,他不太起眼: “当时班上高考状元就有 7 个, 同学们的素质都很高,我从同学们那里学到了很多。 ”不过,潘建伟仍然和儿时一样钻研 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 “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 将来不会变。 ”

  当时,他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搞明白量子叠加态的问题, 潘建伟开始学习量子力学。他曾经对中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说: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 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没有问题的。1996 年,潘建伟决定出 国继续攻读博士,一开始,潘建伟选的导师是一位诺奖得主,年纪比较大了,跟着他读 博士,肯定对未来的就业有帮助。可经过一番比较,潘建伟最终选择的却是这位诺奖得 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当时,塞林格教授还只是普通教授,但潘建伟认为他学识渊博, 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 “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 来。 ”如今,塞林格教授已成为奥地利科学院的院长。

  他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时,这位导师问道: “你的梦想是什么?”潘建伟脱口 而出: “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在导师的引领下,潘建伟开始在量子通讯领域领跑。2001 年,潘建伟在中科大负责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 他看到来之不易的实验室,心想: “过去,我们在科研领域常常扮演追随者和模仿者的角色,研究方向的选定、科研项目的设立都先要看看国际上有没有人做过。量子信息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我们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领者。 ” 从 2003 年开始,潘建伟及其 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在国外媒体眼里,这个中国学者,简直创造了奇迹。

  谈到获得的众多奖项时潘建伟却说:科学的成就不需要奖来肯定。对潘建伟自己来 说他对物理学的钻研跟这些奖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来自于最初的好奇。他最喜欢的生活 状态是思考问题,在思考到最苦难的时候去林间散步。他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捡掉落 在地上的树枝来闻,在这种和自然近距离接触的状态下,他仿佛感觉这是人类最初的状 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这也是物理学的追求。

  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他还喜欢在田野里挖野菜,回家做给妻子和女儿吃。这个中科 院院士在家人眼里是一个野菜大厨,也许,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初心和对自然的最初的好 奇,潘建伟才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量子物理学家。而对你我这样平凡的中国人来说,我 们所缺的不是少学了多少个物理学定理,我们所缺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应试教育的课堂上 被磨灭掉的对世界最初的好奇。

  (摘编自《中国财经报》 《中国科技网》 )

  相关链接: ①“感动中国”对潘建伟的颁奖词: “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 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与宇宙对话,以先贤的 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 ②英国《新科学家》杂志: “潘和他的同事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而也使整个 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在潘建伟小时候父母重视对他兴趣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这使他在人生的重 要节点常能以兴趣为出发点做出选择。

  B.潘建伟非常崇拜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坚定了他研究物理的决心,而且爱因斯坦 的散文优美深刻,在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

  C.潘建伟认为科研不能一味地追随和模仿,面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时,必须学会和习惯 做领跑者和引路人。

  D.经过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 次创造世界首次,使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4 分)

  A. “墨子号”升空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也是潘建伟领跑量子通 讯领域的表现,外国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B.一位 80 多岁的老太太仍然处于兴趣驱动自己研读艰涩难懂的科学期刊的阶段,对 此潘建伟心生感慨,认为这是一种天生的好奇心驱使。

  C.潘建伟为了搞明白量子叠加态的问题开始学习量子力学,因为他一直就对量子叠加 态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D.潘建伟选当时只是普通教授的塞林格做导师,是因为塞林格在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 大,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E.潘建伟不忘初心,淡泊名利,敢为人先,做前无古人的事业,用他的人生提醒我们 这样的平凡人在现世要始终葆有对世界最初的好奇。

  9.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潘建伟在他的生命中一直葆有“原始的好奇” ,这种“原始的 好奇”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分析。 (5 分)

  试题答案:

  7.B

  8.BE(A、外国媒体认为是奇迹的,是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C、“一直”无中生有,“认为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原文中“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 表义内涵不同。D、不仅仅是因为“塞林格在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还有“学识渊博”的因素。)

  9.①影响了他的专业选择。对物理保有“原始的好奇”,他才放弃保送的热门专业,考上科大物理系,后来选择学习量子力学,研究量子叠加态问题,也是出于这种对物理保有“原始的好奇”。②影响了他的导师选择。保持初心,放弃名师,选择普通但专业有潜力的塞林格认为“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会来。”③影响了他的专业研究。正是保持着对科学原始的好奇,潘建伟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专注于物理研究,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物理学家。④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对自然保有最初的好奇,他才能拥有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状态——人类最初的状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

阅读更多阅读答案,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中小学生日记频道。
喜欢中小学生日记,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