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狸不,不,不害怕》是一本由[美] 克里斯蒂安·海迪克 著 / [美] 吴君怡 绘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读后感(一):勇敢的人,才能听到故事的结局。
2020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可以排进今年看的儿童文学前3了,从昨晚合上书到今早一直在回味,将近19万字。
故事是从七只小狐狸想“找点刺激”,去“讲故事者”那里听可怕的故事开始的。
故事的主角乌利只有三只脚完好,被姐妹变着法子嫌弃,被妈妈拼尽心力保护,爸爸想要杀死这种有损雄性气质的“废物”。
米娅则在一次疫病中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亲人。
两只伤心的小狐狸的故事各自发展,在书的三分之一他们相遇了,故事也交汇在了一起。
毫无疑问故事是成长主题,但是乌利的境遇真是跌宕起伏,每一次起落都牵动人心,像拉满了弦,再释放,马爱农老师精彩的翻译,让本来就顺滑的情节变得更容易投入。
昨天太注意乌利这条线,米娅的线看得没有这么仔细,打算择日再细读。
书的结构也很精巧,“讲故事者”时隐时现,出现的时候,它的部分会用枝蔓框起来,读者也可以略作喘息……
听故事的小狐狸们也由于紧张害怕,随故事情节逐渐撤出,像是给读者的鼓励——勇敢的人,坚持到最后,才能听到故事的结局。
故事的体量和情节复杂的程度,应该是三年级以上适读,至于多少岁就“不适合”读了?我觉得这取决于你对文学的爱,以及“你是否还愿意相信童话”
书的结构、节奏,我觉得胜过很多成年人的文学作品,留给我的震撼和感动也是。永远不要把儿童文学视作“简单 幼稚”的代名词。
《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读后感(二):成长中的苦难,才是幸福生活的伏笔,每个人都会经历,而且不尽相同
小时候总喜欢读童话故事,但只会记得最后一句: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童年的童话充满了幸福的色彩。
但当我慢慢长大,快到而立之年时,才明白其实童话并不是只有幸福,它往往是快乐与苦难并存的。
《小狐狸不,不,不害怕》
《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这本书是一个写给勇敢者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你身处什么境地、无论你强壮还是弱小,只要你勇敢自信,生活就会馈赠给你幸福。
一只叫乌利的雄狐狸,一出生就只有三只爪子,被姐姐们嘲笑,被父亲嫌弃,它该如何生活下去?
一只叫米娅的雌狐狸,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结果突然有一天,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被得了狂犬病的狐狸老师咬死了,只剩下她和妈妈相依为命。
在逃亡的路上,米娅不幸被人类抓住,人类准备用她来做动物标本,她该如何逃出去,又该如何过好以后的生活?
乌利和米娅,在奔向未来的路上相遇了,他们逃过了人类的捕鼠夹、逃过了池塘里鳄鱼锋利的牙齿、逃过了乌利爸爸尖锐的前爪,最后却遇上了寒冷的冬季。
动物们如果不能在秋季把自己喂得膘肥体壮,就难以度过难熬的冬季。
冬天来了,他们找到了一处洞穴,可刚钻进去,就发现了一窝毛茸茸的狐狸崽,而他们的父母已经不知所踪了。
为了觅食,乌利冒着大雪出去了,他能不能找到食物,他们又能不能顺利地度过这个寒冬呢?
成长的意义
故事读完了,掩卷细细回想,300多页的内容里,其实隐藏了太多的深意。
从动物保护的内容来讲,其中有一个人类角色叫毕翠克丝·波特,这个人一边写着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一边却又将动物们开膛破肚,制成标本。
我们这个社会有些人不就是这样吗?
一边道貌岸然,一边大肆杀戮。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最强者,对待其他物种应该更多些同理心,而不是以强凌弱。
生活
从成长的角度来讲,乌利和米娅从不谙世事的小狐狸成长为独立的成年狐狸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其中有些甚至是擦着死神的肩膀而过,但是也有欢乐的时刻。
他们收获了友情和亲情,明白了生活真正的含义,一起度过了无数温暖的春天和寒冷的冬天。
有一句话我觉得是对成长最好的诠释,分享给朋友们:
成长总归是会有困惑和磨难的,这样的困惑和磨难是成长必经的阶段,是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那种生活的必经“修行”,这是种看似突如其来,实则到处伏笔的成长之痛。每个人都会经历,而且不尽相同。
童话的意义
从育儿的角度来讲,乌利作为一只出生就有残缺的小狐狸,其实内心是很自卑和难过的。就像我们现实世界里,也会有很多的特殊孩子。
面对这些特殊孩子,有些父母或者社会人士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但有些父母却会因此将孩子作为出气筒。
就像乌利的父亲一样,认为乌利的性别和残缺的身体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威,于是想方设法地想要除掉自己的儿子。
生活的不便和父亲的嫌弃,这样样的生活对于乌利来说,其实是遭受了双重的打击的。
虽然乌利最后生活得很幸福,但很多类似的孩子却会因此而造成心理负担。
当然,这本书里不仅仅只有这几个方面的深意,《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这本书获得了2019年美国《书单》杂志“编辑选择”奖、2020年美国德克萨斯州蓝帽花奖、2020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阅读者甚众,想来,也是因为这本书确实带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感悟。
我认为一本好的儿童读物,应该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理解,只要你能从中感悟到一种深意,那么这书也就不算白读了。
END
我是@瑾瑜与我,多平台原创作者,欢迎评论点赞,关注交流,感恩阅读!
《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读后感(三):成长三部曲:勇敢,创伤和离别|《小狐狸不,不,不害怕》
春天来临,万物草长莺飞,也是孕育生命的时候。夏日万物蓬勃发展,新的生命也在这耀眼的阳光中一天天长大。秋天,丰收的季节,果实成熟了,新的生命也成熟了,他们要在这个最丰盛的季节里开始人生的第一次捕猎,第一次离家。然后进入了冬季,第一个严苛的考验,通过这个考验,看到明年春天的嫩芽,才是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和成熟,有了在世界上生存的底气。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勇敢,需要爱,也要面临分别和伤害。勇敢,创伤和离别,是成长的三部曲。在这里,勇敢是底色。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能开始人生的第一次尝试,第一次独立远行。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面说,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之前一直非常赞同这本书对勇敢的诠释。但是,在读了《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这本书以后,我对勇敢又有了新的定义。
勇敢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但是,你不是闭上眼睛胡乱地去做,而是仔细思考,用智慧去做。
在《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这本书里,乌利是少了一只前爪的小狐狸,它的爸爸“抓抓先生”一直想弄死乌利。面对强壮的抓抓先生,乌利和同样是小狐狸的米娅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智慧打败了它。乌利第一次面对抓抓先生的时候,一心只想逃跑,即使在野外有可能会饿死,也不敢回去。但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乌利逐渐获得了勇气,再加上智慧,才取得成功。勇士和莽夫之间,差的便是智慧。
在得到勇气以后,我们就可以直面伤害和离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童年阴影,家庭创伤,提到心理学,这些词想必耳熟能详。可见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深,同时,童年造成的伤害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其中,给我们造成伤害最大的人,就是家人。也是这些伤害,让我们获得圆满。
在《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这本书里,乌利因为从小就有一只前爪发育不良,受尽姐姐们的嘲笑,同时,姐姐们也希望乌利早点死掉,减轻它们的负担。以致于乌利特别自卑,觉得自己无法独自生活,无法捕猎。直到遇到米娅,乌利才第一次没有被雌狐狸取笑,还被真心对待,因此有了勇气和担当,在后面的旅行中解救米娅,在冬天出去觅食。
米娅在被人类抓走以后,米娅的妈妈以为它已经死了,便离开了它。米娅心里深处一直埋怨妈妈没有多呆一天,没有确认它真的死了就离开了。米娅认为,它的妈妈把它抛弃了。所以在米娅长大以后,一直在照顾失去父母的小狐狸。偶然的一次机会,她才知道,她的妈妈没有忘记她,一直在怀念她。
家人给我们的伤害是巨大的,为了治愈这些伤痛,我们的挣扎和自救,也成就了我们。到伤痛痊愈的那天,我们就达成了圆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离别,是成长的最后一道测试题。伤心欲绝,肝肠寸断,都无法停止失去。一路长大,我们一直在失去:失去童年的无忧无虑,失去没心没肺的生活,失去曾经的好友,甚至是失去家人,失去生命。
关于死亡,上面这段摘自《小狐狸不,不,不害怕》的句子,这是我读过的,对死亡最美好、最浪漫、最精准的描述。
所有的失去,在我们学会接受以后,就成为离别。离别,都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生活。当我们能够好好道别,然后背负起这份悲伤,继续前行的时候,便通过了成长最后的考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活着是美好的,成长的过程是阵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事物。《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这本书,用两只小狐狸的故事,涵盖了很多人成长过程中,甚至是成人以后会面临的问题。作者用他的睿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却没有任何的说教。让你合上书之后,不禁轻呼:“啊哈,原来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小狐狸不,不,不害怕》读后感(四):我们该不该告诉孩子世界的残酷?
因为狂犬病肆虐,小狐狸米娅失去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她还没长大就被迫与妈妈踏上了寻找新家园的旅程,但才刚刚上路,米娅的妈妈就被捕兽夹夹住,为了救妈妈,米娅被人类带走,面临即将被剥皮做成标本的残酷命运……
因为天生左前腿残疾,小狐狸乌利备受姐姐们的嘲笑与欺辱,崇尚弱肉强食法则的父亲更是百般刁难、一心想要杀死这个让他丢脸的残疾儿子,乌利还很小就被赶出了温暖的家,被迫开始流浪……
命运让这两个孤苦伶仃小狐狸偶然相遇,结伴展开了一场穿越森林,寻找新家园的旅程,一路上,两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生存挑战。
这不是一本纯粹意义上的童话,但却是一本让我们重新思考童话究竟应该怎样写的好书。如果生活本身就是残酷的,那我们究竟该不该告诉孩子世界残酷的真相?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动物们注定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面临着你死我活的厮杀,而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不是一本单纯将动物拟人化的田园牧歌般的童话故事,而是真正站在动物的角度去展现大自然残酷生存竞争的冷酷故事。
故事中,小狐狸可能刚一出生就面临失去父母的困境活活饿死冻死、残酷的瘟疫可能瞬间夺去一个家族的生命、天生的残疾注定要被欺负被杀死、丛林中处处潜藏着的捕猎者总是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冷酷的人类布下的捕兽夹张着獠牙、猎人小屋里藏满了被剥皮做成标本的小动物……
这些故事每一个都不是适合一个孩子去读,或者说是成人认为不适合孩子去读的故事。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到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高尔基的名著《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中,将社会定义为真正的大学,只有历经社会中残酷的历练,一个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应不应该告诉孩子世界有多残酷,而是应该去思考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告诉。
这本书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告诉孩子”的方式:世界越残酷,残存的真善美反而越珍贵,带孩子正视世界的多面性,尽管世界拥有残酷的一面,但同时也有那么多美好事物点亮了生命。让孩子通过故事,成为一个不惧艰险、热爱生命,充满勇气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才是我们真正该给孩子去读的童话。
故事中米娅和乌利都是弱者,但他们相知相伴、互相鼓励,一次次面临生死抉择,却从未放弃对方、放弃希望,他们用智慧战胜了力量,用勇气挑战了权威,用毅力挺过了寒冬,用爱拯救了彼此……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尽管充满了生死存亡、艰难险阻,但智慧、勇气、毅力与爱等美好的品质却点燃了生命的光芒。
作者并没有将这个故事当做单纯的童话去写,许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现象丛生、充满悬念,即使大人去读都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心跳加快,特别是米娅被人类捉住,面临即将被剥皮的命运时,米娅一次次差一点就逃脱又一次次被捉回,几次离死亡几乎就差半口呼吸!
而故事中最让人动容的是乌利的成长,在大雪中,乌利和米娅发现了一窝失去妈妈的小狐狸,为了让米娅和小狐狸们不被饿死,乌利勇敢地冲进了暴风雪,面对米娅的担心,他却安慰她说“我一定会带回一只肥大的硕鼠”,要知道,就在几个星期前,乌利还是一个面对姐姐们的欺负只会呜呜咽咽哭泣的胆小鬼!
本书另一个值得称道的亮点是完全以真实的动物视角去呈现,而不是其他类似童话故事那样将动物完全拟人化,甚至连思维方式都拟人化的假动物视角。
通过真实的动物视角去观察的好处是,能够呈现出一个与我们平时认知完全不同的世界,例如,在米娅眼中人类是残酷狠毒的,住在猎人小屋中的画童话故事的少女,在人类的视角看去多么温暖浪漫、充满田园风情,但在动物的视角看去却是一个藏满被剥皮动物的屠宰场!这样的视角,让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自然界物竞天择的残酷。
童话不是粉饰太平的保护伞,而应成为孩子们的铠甲,当有一天他们面对残酷的世界时,能够懂得勇气、智慧、坚持与爱是对抗世界的最好武器,这才是童话最伟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