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年锦时》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2022-03-06 04:29:01

  《素锦时》是一本由庆山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素年锦时》读后感(一):在回忆中写作

  文/舒念

  所有的写作都是从回忆开始。人们开始回忆过去,想起了很多细节,继而信不过记忆,于是写下来,给自己看,也给别人看,这就是很多写作的开始。

  从风景开始,过去看过的场景逐渐涌现,虽然重要的总是人和事,但是时间久了,风景也成了重要的回忆。读《素年锦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过去的景色,因为写景和写人的语言太过接近,人也仿佛成了景色,交相呼应之间,就成了一幅画。看庆山写的散文,就像是在描述一幅过去的画,或是把这些景色用画笔画下来,也不会有任何的违和。

  《素年锦时》的故事从冬天开始,但也并没有完全就依着季节去讲,还是以回忆的线索去讲,最多不过是冬的章节显得更加静态。故事是从幼时开始讲起,分不清是庆山自己的回忆录还是虚构的故事,反正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都不妨碍,反倒是让我们更容易代入其中,以为就是关于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如果是在相似的时间度过童年的人,大概都很容易找到同感吧,毕竟那时候攥着妈妈给的几角钱去买零食的回忆还是紧张却甜蜜的,那时候家里没有电子设备,孩子们的娱乐就是满大街撒欢,于是关于小伙伴的记忆也格外地多。自然也格外地亲切,每个孩子都吃过田间的生食,好像是与生俱来的辨别能力一样……这些故事就足以填补所有的生活,也足以填补所有的情感,即使每一篇都轻飘飘的,也还是能够勾起一些不一样的回忆。

  讲过了自己的故事,春的章节就是他人的故事,用第三人称构架的小说,情节也散淡地像是散文一样,不过与前文不同,《月棠记》里的故事讲述了成人的世界,关于婚姻和孩子的选择,更让人觉得像是她自己的故事,也许她自己也遇到相似的挣扎,这种写作终究是以身体体验为基础的,但是庆山处理的比较淡然,可故事依旧有着引人之处。

  不管外界如何,《素年锦时》追求的都是一种淡定且美好的态度,虽然有不公也有纷争,但是她倒也没有纠缠于自我辩解,只是一再表达自己自己想要的生活——静夜沉思,有人相伴,三言两语,道尽生活。于是所有的故事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结束了,看似没头没尾,但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

  庆山说写作就是一种劳作,绣花半晌,明知没什么用,但是内心欢喜,而旁的人拿去看了,半晌也看出些意思,这便是意义了。如同时间流逝,万物变迁,没什么道理,只是等待与发现,而同一幅绣花,在不同的时间也显出不同的意趣,这样对于看的人而言,就是最大的意义了。

  《素年锦时》读后感(二):《素年锦时》:不一样的散文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阅读散文的。

  品读优秀散文就像散步一样。

  其实作家在写作散文的时候,大概率也是这样的一个心境,心之所向,便是笔端流淌,尽情地抒写自己地心意。

  本书《素年锦时》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安妮宝贝的所思所想,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亦真亦幻。

  安妮宝贝的很多小说充满了末世的颓废。本书的散文虽然这方面的烈度低了些,但是依旧有些许悲凉,作者的内心深处依旧有很多难以掩饰的孤独、空虚和矛盾。

  本书相对于作者早期的小说来说,显得清淡而又节制。该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章,散文与小说并存,谈论作者对身世、家庭、童年以及对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话题的感悟与杂想。作者以文字描述素年里的烟火人间,并探索自我与外在环境及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之保持的疏离感。

  当然依旧如安妮宝贝早期的小说一样,仍旧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好像安妮宝贝自己经历了很多不幸和悲凉一般。否则为什么他的作品色彩始终是那样的灰暗色调呢。

  当然,安妮宝贝的语言不仅有一种女作家独特的细腻和优美,而且透出一种非同一般的质感,温和而有张力。比如收录的小说《月棠记》,首次涉及都市男女婚姻主题,细腻描绘了一个女子面对婚姻和孩子的选择与态度。

  书的内容充满了真真假假,仿佛是作者的呓语。除小说《月棠记》之外,都是她“自言自语”,以一个词语比如“祖母”、“阅读”、“自闭”等等为题写下所想所感。随笔集中散文与小说并存,小说很像散文,散文又像小说,安妮宝贝认为那或许因为她一直是个趋向关注状态而抹去观点界限的人。

  心之所向,便是流淌。本书依然是这般风格,书中呈现出一个自由写作者在多年写作之中,持续开拓的文字疆域和思考力。一个始终执守边缘的写作者和她内心深处的素颜女童彼此分裂交错,出入文字,漫游无人之境。

  作品体现了平静、随意,有着自然的风貌,展示了作者对于过往、对于人世、对于阅读和写作的思考,包括内心的自省、对他人的洞察。这是一本略显私密的书,但却架构了一道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真诚沟通的桥梁。

  应该说,安妮宝贝她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所应该秉持的和谐,这份和谐不是人与自然之间所进行的相互改造与改变,而是对彼此的尊重和敬意,这份尊重与尊敬,让这些散文多了份禅意。

  如同菜肴一样,书中到处有一种淡雅的味道。字字句句,所思所想,多为有感而发的心情之语,给人一种“时光流转”般的沉静感觉

  很多比喻和细腻的描写,都让作品非常具有画面感。

  总而言之,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毕竟比作者自己写的那些小说耐读一些。

  《素年锦时》读后感(三):宁静深沉的回望

  庆山(安妮宝贝)是读者熟悉的作家,《素年锦时》是她的一本散文小说合集,从2007年起多次出版,今年又出了新版。书中散文与小说并存,阅读中可以得到别样享受。书名“素年锦时”很有深意, 素年乃恬淡岁月,锦时乃美好时光,说这是“涵意清素岁月锦绣时分”,该书分成四个部分——“冬、秋、夏、春”,四季顺序先后倒置又是“有深意”。一书在手尚未细读,先就有了一种宁静深沉的“回望”味道,“未成曲调先有情”阅读兴趣盎然而生。

  这本书前三个部分是散文,第四部分是一篇中篇小说。独具匠心的是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写得都像随笔,短短几行戛然而止。文字可能不连贯,意思却是相通的。庆山说她写这本书的动机是,基调要像时间平和流动,但是每个瞬间都很郑重;没有特定顺序,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这种用心编排。

  第一部分“冬”的主题是童年怀旧。

  这个主题在中国文学名家的作品中多有所见。庆山在《素年锦时》中又显出新风貌。“冬”中包括的二十篇短文各具精雕细刻,娓娓道来,童年印象伴着人间的烟火气和自然风光,宛如一幅幅陈年画作:古老的大宅、温馨的家居、热闹的马路、好吃的零食、高大的树木、丛生的花草、活泼的小虫……。在对童年印象进行了丰富回忆后,作者以抽象笔法写下“冬”的第20篇,她梦中走在路上,不知虚实,自知之明身在空阔世界底处,然后转身离开了她的童年时代。

  第二部分“秋”是写一些对人生的感悟。

  生活中许多普通场景,不经意的话,转瞬即逝也许永不再现。庆生作为一名作家,对这些有着特别的敏感与思维。譬如一只猫在她旁边跳来跳去,或静静地看着她,她能从中想到人与某种事物的共存时间是有限的。从人与宠物又想到人与人,如果大家能够把握时间,也许会彼此更加珍重。又譬如正好站在一棵开花的树枝下,抬头一看为之动容,想到人生等待的愉悦幸福,不过如同春日樱花。因为自己对外界感情不深,所以别人对她也没有深切回应。不过作者认为自己可以这么耐心缓慢地着等着。

  第三部分“夏”写了一些有关文学创作的理论,很有些哲学性思维。

  她在《写作》中把写作比喻成古代庙里和尚画壁画,面对空白墙壁、用尽一生,在无垠时间里与虚无对峙篇末总结说“书写归于虚无”。

  《素年锦时》的第四部分“春”是一篇中篇小说《月棠记》,一位到山区支教的女教师回到北京如何经历曲折,终于找到意中人并且与之完婚,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满满沉静的“回望”配上庆山非常细腻的文字,让读者们在淡淡的在文字中,慢慢感受、慢慢顿悟。

  《素年锦时》读后感(四):素年锦时:穿越四季,顿悟人生

  这是一本可以让我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的书,我以为庆山的笔下,多是情感丰富的小说,却没有想到能收获这样一本散文集。

  素年锦时,以四季为度,点滴之间,从生活的那些小事开始娓娓道来,似乎在听作者讲述一个很漫长很悠久的故事,又似乎跟随作者穿越到曾经的那些逝去的时光。

  书中描述的很多景象,曾经的小桥流水,古巷石桥,甚至是大宅,梧桐树,都在城市化进程中一点点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有记忆里模糊的印象,只能用记忆来回忆它。城市化进程下,古老城市的消失,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声的改变。

  很喜欢她笔下的曾经大宅的生活,所有的家庭拥挤在一个空间里共存,每一家的喜怒哀乐,如同他们晚餐的内容,无法成为秘密,生活简单,既具有有烟火气息。不像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一家一户,紧紧的锁在铁门之后,即使是近邻,也没有什么联系,自此过上各自隔离与孤独的生活。

  童年时候,虽然生活不是十分宽裕,感觉却比现在丰足,人们收入不高,物资有限,但人与人,人与外界的联系水乳交融。

  可是这些曾经的生活,正是因为现在的缺失,所以才值得更加的怀念。作者会在这样的院落路边捉迷藏,帮上橡皮筋跳游戏,在树下泥土里翻看蚯蚓和蚂蚁,捕捉蟋蟀知了。这些场景,我们儿时何曾没有经历过,就是因为熟悉,所以才会倍感亲切。

  一个小子拥有乡村度过的童年,是幸会的际遇。无拘无束的生活在天地之中,如同蓬勃生长的野草,生命力格外旺盛。乡村生活带给小孩的生活是自由的,更是广阔的。

  小时候吃的东西也好吃,可是长大之后,似乎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有时候不懂,明明现在条件好了,做出来的东西也更精致,口味更好,为什么偏偏就只记得儿时的味道。就像作者在书中描述她小时曾吃过的甜力糕还有西米露,其实做法很简单,可是偏偏小时候吃的最多。这也就成为了作者长大后,见到西米露都会流连忘返,原来只因它是童年的食物。其实也未必见得美味。人所习惯且带有感情的食物,总是小时吃过的东西。

  我曾经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吃相思豆,那个时候一毛钱可以买两颗相思豆,拿着毛票去换相思豆的时候特别兴奋,等一买到,立刻惹不住放了一颗在嘴里,最喜欢听相思豆在嘴里咯嘣脆的声音,里面的花生,伴着外面硬硬的壳咬碎,硬是出现不一样的滋味。其实这东西放在现在也就是怪味豆的一种,之前的时候,我瞧见一个地方有卖,赶紧买了点,买回去发现自己并不能吃多少,东西的味道也和现在的怪味豆相差不远。

  因为这次的购买,有点后悔,因为自己小时候心心念念的豆子一下子不好吃了,甚至都有点忘了之前的味道。所以,后来我才知道,有些美味只能留在记忆里,不能把记忆里的东西找出来,否则就变味了。于是,为了让记忆里的东西一直美味,我再也不曾买多我儿童惦记的食物。

  当然,书中除了描写景,也描写了大量的物还有人,有曾经纪念的珍藏,也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场景。作者应该第一次描写对于祖母的爱,父亲的爱,虽然只有短短描述,却依旧能看到作者深藏于心的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也是多年之后,作者才真正的明白自己的感情。

  每一个物件,都会带来作者的思考。不得不说庆山的文字之细腻,相比起以前的文字风格,我更喜欢这样静静的文字,充盈且有力量,也能让我们在这样淡淡的在文字中,突然顿悟。

阅读更多原创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