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德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1-12-28 13:59:09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古代的医德小故事有哪些?

古代医德小故事

古代医德小故事篇一:

说起古代的名医数不胜数,灿如星辰,他们有着高超的医术,往往能够救人于危难之际,成为老百姓的大救星。

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记载了一个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两命的故事。一天,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时,这里往往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他吃惊地问邻居,邻人说:“刚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才把棺材放到这里。”

喻嘉言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告诉他说:“你的妻子没有死。凡是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活人的血色是鲜红的。我看见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快快开棺救治吧!”原来这位妇人因难产失血过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她的丈夫认为妻子已经死了,就把他成殓起来,准备择期埋葬。听到喻嘉言这么一说,丈夫立即打开棺材。喻嘉言急诊妇人之脉,果然脉息未绝,于是就在她的心胸之间扎了一针,针还未拔出来,就听到呱呱的哭声。妇人分娩了,婴儿也得救了。她的丈夫背着复活的妻子,怀中抱着新生的婴儿,喜气洋洋地回家去了。

喻嘉言不请自到,主动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了两条人命,这不是巧合,这是喻嘉言心系百姓安危的必然结果,百姓怎能不拥戴这样的名医,怎能不传诵他们的感人事迹!

古代医德小故事篇二:

据明代黎澄《南翁梦录》载:有一个名医叫范彬,家中世代行医,被陈英王任命为自己王府的太医令,掌管王府的医药诊病。也就是陈英王聘用的专职医生。

一天,一个农民敲他家的门急请他出诊,说:“我家妇人生孩子突然发生血崩,出血如流水,面色都发青了。”范彬听后二话没说,拿着药箱就出门,救命要紧!正巧,刚出大门,陈英王也派人来到,说:“英王的贵妃病发寒热,命你入宫诊治。”而范彬却说:“贵妃的病不算危急,现在有个民妇病危,生命顷刻难保,我需要赶紧去救她,一会就回来。”宫中来人生气地说:“你要救别人的命,就不顾惜自己的命吗?”范彬说:“我这样做固然有罪,但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若不急去抢救民妇,那妇人就会顷刻死去,她的生命就没有希望了,一个家庭就完了。至于我这条小命,希望寄托在英王身上,侥幸得以免死,我愿承担全部罪责。”说完,急忙赶去抢救民妇了,民妇果然被他救活了。事后,范彬回来拜见陈英王。陈英王责问他为啥才来?范彬就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想法诉说一遍。陈英王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位贤良的医生啊!既有高明的医术,又有仁慈的心,能体贴我的黎民百姓,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呀!”

范彬冒死救活了民妇,实在难能可贵!在范彬的心目中,生命没有高低贵贱;那时,他所要做的就是抢救生命,别无他虑。其高洁的医风,今天依然令人感佩!

古代医德小故事篇三:

清黄退庵《友渔斋医话》载:清代乾嘉间,浙江嘉善县的名医唐介庵,因善用大黄,被大家誉为“大黄先生”。他胸怀仁慈,性情厚道。他给穷人治病,只要请一次,下次就自己登门。他出诊时,几里地之内,就步行而去,从不坐船。还经常带着纸墨笔砚和一些钱,诊完病人,写出药方,不再使病家向邻居求借笔墨。实在贫穷的病人不仅不收费,他还要搭上药费。曾有一个病家,深秋季节还睡在竹席上,唐先生问:“现在睡竹席不适宜了,何不换上草席?”那人说没有钱买。唐先生回到家里就派人送去了草席。

又有一个病人,依靠手艺生活,好不容易积攒了十两白银,时常放在睡处。有一天,忽然不见了白银,病人卧病在床,寝食不安,请唐先生给他医治服药,竟毫无效果。后来,唐先生了解了内情,就在自己衣袖里带去了十两白银,借诊病之机,暗地放在病人枕头底下。一天早晨,病人发现白银还在,喜出望外,病情也随之好了。

唐介庵为人治病,任劳任怨,不辞劳苦,心细如发,还能舍药舍钱,救济贫苦病人,的确是医德高尚的典范。

阅读更多精选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