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荐:打仗靠的是实力,有没有运气是次要的,有没有胆谋才是重中之重。后世文人多以李广自喻,这真是大错特错。李广难封,是史实,也是事实。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曾随皇帝出行,冲锋陷阵抵御敌寇,深得文帝赏识。文帝曾言:“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候岂足道哉!”在文帝看来,若生在高祖时代,李广当个万户候不在话下,可事实是:李广难封。
这就不免有些奇怪了,一个才气无双、能搏虎射石的将才怎么就终未封侯却含恨而死了呢?细观史书,便可瞧出些端倪。
文帝文治,景帝倡和,直至武帝,汉军才能酣畅淋漓地与匈奴打几场。可是汉军的作战策略经年不变,长久下来连匈奴人也能估摸到几分,若想打几个漂亮的胜仗,靠蛮力是不行的。可要命的是,一腔热血的李广仍是囿于俗招,没有多少变通。与整日草场驰骋、与马为伍的匈奴军队硬碰硬,结果可想而知。若有当年上郡追击匈奴射雕人偶遇敌军数千骑兵之时的机敏,有当年下马解鞍骗得匈奴兵撤走时的冷静沉着,又怎至于接连失利,履战败北?
自恃勇猛不知变通,这是其一。其二,性格所致,李广的性格算不上轻狂,也算不上放旷,有种武夫的倔劲,越老越倔。虽两鬓斑白,仍再三请求随卫青、霍去病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经不起请求,武帝同意他出任前将军,可这一去,有去无回。顾其年老,大将军卫青命令李广与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可李广不干,先是要求改调令,后满心恼怒地带兵出发,因迷路导致计划落空,回到军中以自刎谢罪。迷路并没有错,可试问——一个恼怒的将军能对寻路抱有多大的认真?一个临死仍怪天意却从未发现自己不是的人竟也值得老少,不论识与不识都为此落泪吗?将失败归咎于天意,便是其三。
李广如此认为,后世亦如此认为。王维就曾言:“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缘身数奇。”可是打仗靠的是实力,有没有运气是次要的,有没有胆谋才是重中之重。后世文人多以李广自喻,这真是大错特错。李广之所以难封,其四,便是无才。
对此惟有少数人看得最清,黄淳耀便是其中之一。他说:“李广非大将之才,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王夫之也说:“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文。”什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么“惜哉名将,天下无双”,如果武帝时代汉军里全是这般才能的将领,还谈什么横扫匈奴一雪前耻,还说什么治世千秋大汉煌煌。
李广难封,是史实,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