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迷离
作者:陈婷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像在白天里那样的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有一个小偷悄悄地潜进市博物馆,他摸索着攀爬着进了博物馆,动作不大,很轻。像是手术台上的医生一样,迅速而准确的移动着,寻找着目标。
不一会,他仿佛笑了,额头上原本稍显焦虑的眉,已经完全散开了,他很快地避开了保安的视线,因为那名守门的保安已经熟睡了,于是他轻而易举地发现了前几天在电视上播放的那价值千万的名画,他小心地取下名画,小心翼翼地卷起来系在身上,准备离开博物馆。不过,他还是回头看了一眼,确定没有一双正在盯着他的眼睛,他又缓慢而悄悄的离去,看着这蹒跚的背影,真可谓是“心灵手巧”。
凌晨5点左右,保安在睡梦中醒来,朦朦胧胧,擦擦口水,巡视了一下周围,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突然眼睛定位到博物馆的中央的一处,发现那价值千万的名画居然不见了,他整个人先是愣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到处寻找,但怎么也找不到,后冷静下来,他思前想后,报警对他来说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他为了不想丢了工作,赶紧上网寻求方法,于是他在馆长还没有上班之前买来一张赝品应燃眉之急。接着他当作若无其事,精神抖擞地守在博物馆门口。
大约早上10点左右,馆长过来博物馆,今天,保安特别响亮地跟馆长打了声招呼,馆长看到保安这样,心里很开心,觉得保安今天的精神面貌比平时都要好,可是此时的保安心里却慌得很,生怕馆长会发现那是赝品。
馆长一走进博物馆就自觉地走到那幅名画的面前,保安此时手心出汗,双脚颤抖,不知道馆长想干嘛呢?馆长说:“越看越觉得这是真的。”保安觉得不对劲,难道馆长发现了些什么蛛丝马迹吗?馆长取下保安买来挂在墙上的赝品,然后再挂上自己手里带过来的名画,保安此时愣住了,怎么会一样呢?那小偷偷走的难道不是真画?馆长说:“昨天我不小心滴了点墨汁在这幅画上,担心有所损坏,于是赶紧拿到古物店去修复了,就拿了一幅我之前买的赝品挂着先。”保安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心平静下来,大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
就在此时,博物馆突然来了几位警察,拿来了另外一幅一模一样的名画,“有人举报清玄古物店借修复之名骗取各类名画,据调查,你们博物馆曾拿过这幅名画去修复,现在物归原主。”说完,馆长和保安一脸茫然。
我写这篇作品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刘海涛老师公众号中的“[微赏析]《邻居坠楼》的多重反转”一文的影响,老师从宏观的角度来解剖《邻居坠楼》的整体情节模型,发现《邻居坠楼》的“单一事件”的情节发展方向是连续反转了2个180度 “单一事件”的情节,连续发生2次以上的180度的反转,让我们对结局感到意外和惊讶。
我在老师这篇评析《邻居坠楼》的作品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并在一则名画广告宣传的刺激下,构思了《名画被偷》这篇作品。还未下手写的时候,我想着我应该把哪个情节放在开头吸引观众好,深思熟虑后,觉得把“小偷偷画”的情节放于开头会将整篇作品的紧张凝重的气氛调动起来,能够及时抓住读者的眼球。
我有意设置这样的让故事情节发生2次以上的180度的反转,小偷偷了画,小偷和保安都以为偷的是真画,保安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买了赝品挂上去,而馆长却告诉他挂着的是赝品,他手里的才是真画,但是直到警察到来,最终真相才浮出水面,原来小偷偷的是赝品,馆长拿的也是赝品,警察手里的才是真画,这样子的反转情节实际上就是增大和强化“意外结局”的力度和效果,给读者一个突然意想不到的结果后,接着再给读者又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连续2次“吃惊”、“意外结局”的效果就形成了。
这部作品有意设计反转,也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生活道理,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