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省**县**村人。生于1959年2月16日,大专文化。1986年任**县**乡**煤矿副矿长。1989年任**庄村办煤矿矿长。组建**庄联营煤矿任矿长。任**联营煤矿董事长,现任**陆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常委、**省第三届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委员。
**同志志存高远,胸怀博大,从1989年至今,他凭自己执着的追求和顽强的毅力,艰苦创业,奋力打拼,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煤矿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三座煤矿,三个洗煤厂及物资贸易公司、汽运公司和支护材料厂的**陆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更为可贵的是在他事业取得成功之后,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而思源,回报社会,实践着无悔的人生,从至今,他先后出资六千万元为老百姓无偿办教育、打深井、修道路、济贫困,他的无私奉献行为,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热心公益事业特殊贡献奖。其主要事迹先后刊登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日报》、《**经济日报》、《临汾日报》和《人民日报时代潮》、《党史文汇》等报刊杂志。中央、省、市等电视台也多次进行了报道。2月**县委、县政府授予该公司税收贡献奖。**市委、市政府授予其非公有企业文明和谐单位。
一、有心作为,锲而不舍终获成功。
**同志初中毕业后就投身到煤炭事业中,在当时左木公社社办的一个煤矿做了一名普通的挖煤工人,凭着他勤学善思,刻苦努力,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他先后担任过煤矿坑口主任、副矿长、矿长。1998年他得知本村煤矿已3年疏于管理,没一个人愿意承包经营,机械设备大部分被盗或损坏,没有人愿为煤矿出资续办相关手续,更别提承包经营了。眼看着村里老百姓守着金娃娃而过不上富庶的生活,他痛心疾首,义无反顾地回到村里,多方筹资为煤矿办理了手续,并以超出村里承包费预定金额的两倍签订了10年合同,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创业。当时的煤炭行业处于低迷阶段,创业之初他步履维艰,但他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煤炭价格的倒挂现象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与决心,他夙兴夜寐,精心管理,终于走出困境,迎来了企业快速发展的曙光。
随着煤炭市场的日益好转,他又审时度势组建了**联营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他在公司的大小会议上经常谈到“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难断”的理念,号召全体员工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正是这种理念,使公司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生产为主,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企业特色。尤其是自以来,**同志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科学决策,在稳定煤炭生产的同时,一方面积极加快文明矿井建设,率先引进通风、采煤、运输、支护等先进技术,大力推进采煤方法改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由煤炭、洗精煤加工向甲醇、二甲醚、聚丙烯等化工产品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集煤炭、化工、建材、贸易、物流和酒店多种产业的集团化公司。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他认为安全是企业和职工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他从建章立制入手,抓制度,抓预防,抓落实,要求安监员跟班作业,并在公司内部先后制定了事故追究制度,隐患排除规定及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四不放过”原则,使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加强,责任更加明确。在业务素质、劳动技能方面,定期把职工送出去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所属企业,**同志视员工为家人,一个新职工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由于家境困难,面临中断学业的现状,当**同志听到后,主动拿出一万元亲自到该职工家交给孩子,说道:“有啥困难直接打电话找伯伯就行了”。正是因为**同志的真情爱心,在陆合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以企业为家,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一个职工反映,井下运输存在着极大的浪费,**同志经过调查落实,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并对这名职工进行了奖励。由此,在企业中迅速掀起了人人为企业献计献策,个个为企业发展谋虑的高潮。
企业发展的如火如荼,离不开**同志以人为本的理念。他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是员工的家。只有时时为员工着想,处处替员工考虑,才能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内在潜力,也才能形成企业的合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从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员工的生存质量。为了活跃员工的文化生活,投入重金建立了文化娱乐中心,设立了棋牌室、图书室、羽毛球、乒乓球等场所,每年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为了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建起了标准化的餐厅,全天都有可口的饭菜,设立了全天候的浴池,使职工随时能洗热水澡。
事业的成功并没有使**同志故步自封,而是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不断充电,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企业中率先垂范,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人人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他做为先进民营企业家代表应邀参加了中国第三届民营经济高峰会,做为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应邀参加了在香港召开的由40多个国家参加的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会等国内大型经济会议。12月应邀在由**大学管理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省环境与经济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的“和谐社会与企业家精神”系列学术讲座上与莘莘学子共同探讨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他的言论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赞同。会上,**同志还被该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名誉研究员。
二、不求回报,无私奉献,资助社会公益事业。
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同志切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宝典。“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再穷不能穷教育,要富先要富脑袋”。他决心治贫先治愚,从娃娃抓起,尽其所能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村原有一个中心校,两座小学校,以前学校校舍因年久失修,破乱不堪,学生因各种原因经常失学,教学质量考评在全联校7个中心校,42个小学校当中经常是倒数一、二。**同志慷慨解囊,出资40万元,将3所学校修葺一新,从起又坚持每年出资20多万元,在学校实行教师奖励制度和3所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书本文具费等制度。从那时起,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每年都达100%,学校的老师不论公办、民办或代教每人每月补助300元,班级成绩在全联校考到前3名者分别奖励任课老师1万元,5000元,3000元;对本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奖励5000元,考上重点高中的奖励5000元,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大幅度跃升,连续几年蝉联全联校考试第一名。又兴建村办小学教学楼,为学生上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累计出资达1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