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主题: 北京的古建筑0
实习地点:北京
参与人员: XX
实习时间:200X年9月10日至9月25日:
这是一篇旅游实习报告,包含了北京,内蒙古,江苏三大省市的典型古建筑实习,为需要写旅游实习报告或建筑实习报告的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9月12日 晴
一大早起来,我们就去了毛泽东纪念馆悼念我们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进入馆内的时候大家都怀着沉重的心情来怀念这一代伟人。
离开纪念馆,我们便来到了人民大会堂。据我们了解,人民大会堂建于1958年10月至1959年8月,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兴建,仅用10个月竣工,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人民大会堂门额高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金光闪烁,十分引人瞩目。整座大厦屋檐均用黄绿色琉璃制品镶嵌,尽显庄严宏伟、朴素典雅的民族风格和现代化建筑的非凡气派。大会堂主要由中部的万人大礼堂,北部的宴会大厅和南部的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三大部分组成。此外,还有各种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室等300多个。其中有33个会议厅是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命名的。各厅布置均是根据当地的风光特色,民族习俗及特种工艺品等进行精心装修与布置的,布置多姿多彩,各具特色。无不引人入胜,留连忘返。
我们一进入大会堂,就被它那庄严的气魄给吸引住了。难得今天广东厅开放,作为广东人的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寻找广东厅的所在。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来到了广东厅。厅四周墙面和8根圆柱由微晶玻璃镶砌,墙裙为珍珠大理石。顶棚中部为悬浮式吊顶,3盏水晶大吊灯上部饰有沥粉贴金彩绘,四周围方形小藻井,内置反光暗灯槽。厅内南墙镶嵌锻铜浮雕壁画《龙舟竞渡》。龙舟竞赛是广东古越民族的民间习俗,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大诗人屈原。龙舟的形象既突出了广东的地域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也强调了广东人民团结拼博、力争上游的开拓进取精神。灯影文饰的中心部门以花木为主体形象,四周以波浪纹揭示广东地处沿海的特点。吊灯灯罩的造型成木棉花状。地毯的图案均由木棉花及海浪波纹构成。我边欣赏广东厅心里边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有机会在这个厅里开会,会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我们的下一站,来到了北京的象征之一——天安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到了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天安门是人间的琼楼玉宇,集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它又是封建等级制的形象体现: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
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她的丰美雄姿,和像当年国家领导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因而,自开放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竞相登楼畅游。我们今天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天安门,可真是幸运啊。站在天安门下,我仿佛可以感受得到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份激情和喜悦,我的内心仿佛也在一起澎湃着……
一直向前走,我们便来到了故宫博物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我们进入故宫,无不惊叹古代人的技艺高超和博大精深,不知道当时的皇帝和宫里的人住在这么雄伟的建筑里他们的感受是如何?他们难道不会迷路的吗?他们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一连串的问题的我的脑里浮现,答案我想也只有当时的人们才知道了。
9月13日 晴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第一站是明十三陵的定陵。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
我们参观完定陵的地宫出来后,都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当时的皇帝真是奢侈啊,竟然耗银800万两,历时6年修建了他的陵寝。
我们的第二站来到了北京的另一象征——万里长城。长城是我们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性建筑,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贯我国北部。婉蜒一万两千多里,故以“万里长城”闻名于世。带着对万里长城的向往,我们来到了长城底下,谁都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叹长城的雄伟气势! 沿城而上,游人摩肩接踵,形形色色的红男绿女都洋溢着同样的快乐与兴奋,发散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快感。中国人总为长城而自豪,毕竟这是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并称为世界八大奇迹。
9月14日 晴
在北京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天坛公园。我们并没有进内参观,因为天坛正在维修当中,虽然可惜,可是据导游的讲解,让我们知道了天坛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祈年殿,它坐落在三层圆形的高大的石台基上,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0米。三重檐均铺有深蓝色的琉璃瓦,层层缩小,呈放射形,顶小冠以巨大的鎏金宝顶。这座大殿在建筑与造型上都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洁白的台基象征白云,深蓝色的殿顶象征苍穹,柱子、彩画、鎏金宝顶象征着彩霞,综合而成为蓝天玉宇的优美造型。听完导游的介绍,我们也仿佛身临其中,可以感受到了天坛的雄伟与壮观。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我们仿佛身历于清人满代,由古而古的心绪回飘在颐内。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是的,的确是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9月15日 晴
离开了北京,我们来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内蒙古。疽我了解,内蒙古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
我们首先来到参观的是便是将军衙署。将军衙署位于新城区,建成于乾隆四年,清代曾有67位将军在此任职,是管辖绥远城驻防八旗、归化城土默特旗,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和节制宣化和大同绿旗兵事务的机构。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衙署建筑风格严谨对称,足按一品封疆大吏规格建成,占地约3万平方米,共有132间房屋。在衙署内,相应地建有隔墙与通道,东侧有浓香四溢的澄同,西南角是小花园。我们还参观了绥远城将军办公复原陈列展览及绥远城满族历史概览。
紧接着,我们便来到了呼和浩特大召寺。大召寺位於呼和浩特市旧城。大召蒙古俗语为“伊克昭”,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後改为“无量寺”。已有四百馀年历史,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寺院。在寺内,我们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佛像,大雄宝殿,还有憎人在教经和吹奏乐器等。
最后我们来到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的陵墓——昭君墓。昭君墓,亦称“青冢”,相传为西汉王昭君(王嫱)之陵墓。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韩邪单于会见汉元帝,表示“愿婿汉氏以自亲”,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塞,充当和平使者,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墓园以墓体为中心,墓前有神道、青冢牌楼、嫱云石雕和青铜像等。其中,高4米,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马上开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造型生动和壮观。还有一高大的汉白玉石碑, 上用蒙汉文字镌刻有董必武副主席《谒昭君墓》诗一首。墓周景色宜人,变幻莫测,民间有昭君墓“晨如峰,午如钟,晚如枞” 一日三变之说,被历史上的文人誉为“青冢拥黛”。
9月16日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