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X信用社奶牛养殖业贷款情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2-11-02 14:08:58

自2000年9月以来,XXX信用社对本辖区的奶牛养殖业进行贷款的重点扶持,截止2005年2月末,信用社存量贷款中养牛业贷款余额达亿元。XXX镇的奶牛存栏量从2000年的3000多头,达到目前的16000头,50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小区11个,2003年高峰期奶牛的存栏量甚至达到了18000多头。信用社对XXX镇奶牛养殖业的资金投入,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信用社的增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2004年以来,XXX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大幅攀升,2004年末和2005年头两个月,信用社的新增不良贷款达3000多万元,新增不良贷款中绝大部分的贷款用途为:奶牛养殖。因此,XXX镇奶牛养殖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大滑坡、奶牛养殖户的大面积亏损造成了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猛增,通过调查,形成养牛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饲料价格上涨,牛奶的销售价格低迷
从2004年3月,我县奶牛饲料的平均价格从元左右/斤持续上涨,并上升到元元/斤,涨幅高达42%,造成养牛业的饲养成本大幅度提高;作为养牛业一项主要经济来源的牛奶销售收入,几年来牛奶的价格一直维持在元元/斤这一区间,与饲料价格上涨的趋势不成正比。而经过测算,只有当牛奶价格高于饲料价格元/斤以上时,养牛户通过销售牛奶获得销售收入,再减去饲料、雇工费、水电费、兽药、消毒费和贷款利息等费用支出,才能够在保本的基础上实现利润,就是说元的牛奶和饲料的差价是奶牛养殖的保本价格。因此,2004年3月份以来饲料和牛奶的市场价格变化,直接造成养牛业的大面积亏损。
二、奶牛销售价格下滑
饲料价格的持续走高的市场形势,使养牛业陷入了困境,由此产生的负作用使奶牛的价格大幅度下滑:优质成年奶牛的价格从高峰期(2003年)的每头万元到2万元,下降到目前的8000元到1万元,差价达1万元左右;小母牛犊的价格从高峰期的每头6000-8000元,下降到目前的500元左右;淘汰奶牛的价格从高峰期的每头3500元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00元左右。目前已经出现了牛犊待卖但无人问津的现象。由此造成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成年奶牛价格下滑虽然目前对养牛户的经营不会产生直接的不利因素,也不是造成目前养牛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存栏的奶牛是信用社金额巨大的信贷资产之一,其价格的贬值,直接造成养牛户的资不抵债,使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形成了巨大的风险。同时其价格的走低与饲料价格的攀升的现实,直接形成牛犊和淘汰奶牛价格的下滑;
2、2004年以前,养牛户通过销售牛奶获得销售收入,已经基本可以与各项支出和相关费用相抵,部分自有资金比例高、养殖经验丰富的养牛户在这一环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利润。并且,养牛户流动资金充足,配方科学、质量良好、投量合理的饲料喂养,使得奶牛的产奶量多、奶质好,并且产犊率高。由于牛犊数量充裕,养牛户在保留一定数量牛犊继续喂养、扩大养殖规模以外,可以对剩余的牛犊进行销售,每头6000-8000元的销售收入也是实现利润的根本保障。同时,一部分年龄大、产奶低的淘汰奶牛也可以较高的价格进行变现。因此奶头养殖业的行情曾经是"一片大好"。但是2004年3月以来,饲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已经让养牛户入不敷出,而由此带动的牛犊和淘汰牛价格滑坡的负面市场效应,更让奶牛养殖业的经营雪上加霜,微薄的销售收入解决不了养牛户资金紧张的根本问题。
三、流动资金短缺,经营出现恶性循环
由于上述原因,部分养牛户在销售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流动资金短缺,但仍必须投入资金,进行必要的饲料投量,因此只能四处借钱举债来养活奶牛。但由于短期内资金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难以改变,其流动资金日益减少,只能缩减资金投入,靠减少饲料的投入量或降低饲料的营养含量进行维持,而这又势必造成奶牛体质的下降、产奶量的降低,所以牛奶和牛犊销售收入的减少的结果又在所难免,奶牛业的生产和经营出现了恶性的循环。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养牛户已经私自变卖、转让奶牛来养活其它的奶牛,这种"以牛养牛"的现象,将给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造成直接的风险。
  四、奶牛选购价格过高、奶牛质量参差不齐
2003年奶牛和牛奶市场待续升温,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大量农户选择从事奶牛养殖。同时,过热的市场造成了奶牛的价格膨胀,2003年7-12月份,成年奶牛的市场价格高达2万多元。由于部分农户缺乏市场风险意识和必要的养殖经验,在其从事养殖的起步阶段,就出现了只重数量、不顾价格、不重质量的现象,盲目地购进大量的奶牛。据统计:2003年下半年,XXX镇农户以2万元左右的高价,新增存栏奶牛5000余头,人为地造成养殖成本过高。而且由于部分养牛户缺乏必要的选牛经验,部分奶牛品种不纯、体质差、产奶量低,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是奶牛。在饲养过程中,部分养牛户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养牛方法,病牛和死牛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奶牛市场刚刚趋于平稳的2004年初,其经营就已经出现了亏损,使信用社的贷款过早地出现了不良。勉强维持经营的养牛户也由于较高养殖成本和质量较差的奶牛等因素,在日常同样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目前的经营也已经陷入了困境,无法正常归还信用社的贷款。
五、养牛户经营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
东棘镇的大部分养牛户搞专业养殖,放弃了农业种植,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因此经营一旦出现亏损,在无法获得信用社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就无法正常经营,这也是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客观原因之一。
六、信用环境污染,信用观念有待加强
由于养牛业的大面积亏损,以及XXX信用社2004年全年基本停止发放养牛贷款的现实,部分养牛户失去了继续经营的信心,对还贷和结息有抵触情绪。一些养牛户持攀比、观望态度,以至一些原本信用意识良好的养殖户也不能主动归还信用社的贷款,加大了信用社信贷人员的工作量,致使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出现了"前清后增"。2002年以来,XXX镇作为XX市"信用工程"的试点,初步建立的信用环境受到污染,广大农户初步形成的信用意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七、信用社的贷款管理工作脱节
由于XXX信用社的贷款笔数多、XXX镇的地域较为分散、养牛户主动还贷的比例偏低、信用社信贷人员少、贷款管理力度不强等方面的原因,信用社的贷后检查工作跟不上,对到期贷款的催收工作不到位,使信用社的信贷工作只停留在对新增不良贷款的被动清收上,信贷管理工作严重脱节。这也是信用社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八、县政府承诺的小额贷款贴息款没有及时到位
2000年政府为了鼓励和推广奶牛畜牧养殖,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对农户2000年至2003年的小额畜牧养殖贷款进行贴息,并做出了承诺。目前市政府承诺的贴息款已经到位,及时发放到农民的手中,但县政府应该拔付的贴息款150余万元未能按时兑现。由于XXX镇的贴息对象主要是养牛户,因此贴息款的拖欠,对养牛户的还息还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养牛户对归还贷款本息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
针对XXX信用社不良贷款大幅攀升、养牛业贷款集中出现不良的不利局面,县联社已经对XXX信用社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县联社和信用社有关人员正积极采取措施,夜以继日地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尽力扼制新增不良贷款的出现。

阅读更多工作报告,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范文频道。
喜欢范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