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本站共收录文化随笔7041篇

“虞兮虞兮奈若何!”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600篇》 第68篇“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记》载:两千二百年前,雄霸一时的项羽与“拜把子”兄弟刘邦战败于垓下。面临滔滔乌江水辙乱旗靡,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大势去矣! 英雄楚霸王不得不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气数尽,贱妾何聊生。”相对悲歌后他们合“演”了一场壮丽凄婉的“霸王别姬”,双双拔剑自刎于垓下滔滔乌江水边。 梅兰芳先生把这段历史编演成了《霸王别姬》,脍炙人口、震撼中外。日本鬼...

文化随笔 2022-11-09 10:15:37 赞(0) 阅读(635)

道 情 皮 影 与 民 俗

道情皮影与民俗 杜清湘 道情原称“亲道歌”,它是民间以说唱形式宣扬道家思想的小调小曲,后演变成为道教庙会上的赞神乐体。环县兴隆山(俗称东老爷山)是一座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过去每年总有全国各地的云游道士千里迢迢赶到这里,与当地道士一同谈经论道,祭祀神灵,并以道家常用的渔鼓、筒板相击伴奏,边说边唱,宣传道教、道义,赞扬道家思想。久而久之,讲德、讲道这一道家思想不仅扎根于群众之中,而且被当地文化人演绎成道教故事,改编为剧本,搬上了以皮影代替真人的投影舞台,形成了道情与皮影融为一体的环县道情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

文化随笔 2022-07-06 00:33:05 赞(0) 阅读(606)

写给儿子的信

亲爱的儿子: 今天是你满十岁的生日,记得你以前给过我许多十岁生日这天的许诺!好像十岁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是啊,十岁对你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龄段,是你人生的第一个十年,是你开始长大的第一步。 十年对你来说是漫长的,可对妈妈来说是多么的短暂啊!记得十年前,妈妈发现自己怀孕了时,提前看了很丰富的“准妈妈”知识。但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第一次慢慢蠕动时,妈妈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惊喜和不安,惊喜的是自己的身体里竟然孕育了一个会动的另外的生命个体,不安的是担心你能否在妈妈肚子里舒适的生活。当你七八个月大时,老爱踢妈妈...

文化随笔 2022-10-30 13:21:10 赞(0) 阅读(739)

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文体划分: 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二、现代文阅读需要要点培养的能力有哪些方面? 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 3、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4、体会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三、现代文阅读从哪几个方面来整体感知、领会文意? 1、理解思想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2、分析结构,...

文化随笔 2022-10-26 19:50:28 赞(0) 阅读(1534)

戏谈称呼

中国人除了自身的名字,其它的称呼可多着啦,有《称谓大全》为证,不在此文范围。我这里叫做“戏谈称呼”, 我在山上供职的那岁月,倒不曾去仔细的想过,原来那头们的称呼竟是十分地讲究的。比如区里的头们,有正书记、副书记、委员之分别。但只有正书记是被称为某书记的,绝没有人直呼某副书记的。副书记、委员就统称为某区委了。那时,也有人直呼其为当权派的,比如把C书记就喊为C当权,不过这种称呼较为少见罢了。 也有不改称呼的,比如有个公社武装部L部长,以后成为公社书记。但,人们还是亲切地叫他L部长。而那公社的一班子人,因为在L...

文化随笔 2022-10-30 13:40:41 赞(0) 阅读(423)

迷 惑―-旅美散记(二十五)·1

一到美国,自己就成了外国人。我便用外国人的眼光去看外国人,用外国人的脑子去想外国人。于是,就发现了美国人跟中国人许多不同的地方,发现美国文化中许多反常的现象,令我费解,令我迷惑。 1、在很多美国的中国饭馆吃自助餐,他们给你一个大盘子,装饭菜用,旁边摆着一双筷子。我时常看见进了中国餐馆的美国人也自鸣得意地拿一双筷子,就着盘子吃起饭来,怪别扭的,我看见他们盘中的饭粒在筷子的作用下不时撒落在桌上地上。我就想,美国人学得了拿筷子,难道就学不了端饭碗?就不知道用筷子从碗中扒饭吃吗?我们中国人,吃饭用碗,盛菜用盘,分...

文化随笔 2022-11-01 12:30:17 赞(0) 阅读(3200)

酒 驾――旅美散记(二十三)

在旧金山,与导游谈起“酒驾”,又长了我不少知识,就此单独成篇。 在美国,典型的酒后驾驶被捕过程是这样的:巡警发现一辆汽车行驶不正常,对其叫停。警察摸出手枪,从车后方靠近驾驶员,喝令:“请出示你的驾照、行驶证和保险”。如果他怀疑驾驶员醉酒,他会问:“你今天喝酒了吗?”然后,他要求驾驶员走出汽车,搜身,现场进行清醒度测试。测试清醒度的方法很多。比如,要求驾驶员背诵字母表;在眼前放一支钢笔,让眼球随其移动;单脚站立、走直线等。如果警察认为驾驶员有醉酒迹象,他还会用酒精测试器对其测试,或者将其带回警察局测试。按照...

文化随笔 2022-11-05 16:58:27 赞(0) 阅读(1300)

酒 法――旅美散记(二十二)

这次,我们三四个酒民合在一起统共也有15-6斤白酒带到美国(按规定不能带液体,但放进空运的行李箱内,还是带过去了),有荞麦烧、同山烧、枫桥糟烧(我将5斤枫桥糟烧分装在三个可乐瓶里,放进行李箱,也安全地悉数运到布法罗机场)。我们这些老头子,在家里,每天也大小要做点事,要开车,酒一般少喝为佳。去了美国,到处游玩,车有人开,路有人带,心情放松了,酒就放开喝。于是乎,每日中、晚两餐,几位酒仙聚成一桌,浅斟慢酌,其乐无穷。15-6斤酒一直喝到回来前一天,才告罄;最后的晚餐,是何团长自己掏腰包,花20美元买来一瓶美国...

文化随笔 2023-10-27 23:29:03 赞(0) 阅读(510)

丹青缘本是心境

清代大家石涛谓:“一画尽收鸿蒙之外”。自由、率真地道出了自我心得。刘海粟更为直白:“有些人一辈子连一根线都没有勾好!”,虽孟浪了些,却令吾辈深思之。 古云: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中国画向来“以简洁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埃。”的确,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没有线条造型,便没有中国画。中国画的线,高妙 睿智,可是先贤大德从宇宙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来作为表现“不似之似”的客观世界的不二法门、最高手段的! 中国画的线条,更具理想主义精神,形态之美,种类之多,远非十八描、七十二勾所能尽言;其表现力之强,也...

文化随笔 2022-09-25 02:28:03 赞(0) 阅读(3168)

精工细作 搜真创妙

——段文海木刻年画新作赏谈 文海小名冬冬,他很早就是我的好友。他其实原来是画中国画的,后来阴错阳差地到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沉潜下去,一搞就是几十年,也成专家了。不过,中国画的情结还是很浓的,一看他近期的年画新品,怎么乍看都有点像中国画的感觉呢? 也难怪,中国画的线,在木刻年画里也是“所要者魂”。那一种浸透画家性情风格的笔墨节律和韵味,在许多方面的抒发和表现,显然都是一脉相通的。知者乐道,桃花坞年画中十分细腻的刻工技巧,首先就是体现在其线条讲究的精工细绘,当然,后面更在于木版画本真的刀味、木味的精雕细琢方面...

文化随笔 2022-09-24 10:47:34 赞(0) 阅读(5615)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