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文字可以是他全部的生命纵使这世上人有千般脸孔文字始终是他最忠实的伴侣。古人曾畅读的确是快意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同样是读书为何有人养就一身浩然正气有人却碌碌无为?关键在于方法。
阅读方法的重中之重当然应是扩大阅读面正如鲁迅先生所举的“蜜蜂采蜜”的例子若人一生只读一种书那么他汲取到的养分定是少之又少;反之博览群书则有提升品味和增强活力养之功效我们从中获得的养分也就相对可观了。学文科的人不妨看理科方面的书学理科的人也是同理。这样做并非本末倒置而是全面提升自我的明智之举。
其次需特别任意的是广开阅读面并是无挑拣的什么书都看。选书就像结交朋友要找志同道合气味相投的多悉善感的人往往钟爱唐诗宋词宽宏大度的人往往专情于大家手笔而底蕴只深的人则往往对80分的书一见钟情。从一个人看的是什么书我们就能对其人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当避免受时下风气的影响只青睐畅销书而忽视真正的文学宝藏但我不得不说名著是一个特例在求学阶段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专心研读名著可行性似乎不大。为此我们可暂时精读一些名家的经典之作例如徐志摩张爱玲余秋雨的散文依据个人喜好而定。同时适量的诗歌阅读也是积定丰富感情的捷径从海子顾城略带忧伤的文笔中哀叹乌托邦的无奈和戴望舒一起结识雨巷中结着悉怨的姑娘带着好奇走进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精练的词句将成为永恒的纪念为阅读平添几许诗意。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恰好说明读书还须灵活。政治学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
准所以如果读书的所提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那么终究是徒劳无功。古人又去:“尽信书不如无书”倘使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则会沦为书本的奴隶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主见学而不思则罔赠与思而不学则殆。边读边思考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阅读过程式中我们必然会要求自己记住一些重点理论这时最好的记忆方法当然是不断温帮知新。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累秋心境的改变际遇的更选我们对同一本书自然会出许多别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大好的学习机会不可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