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故事 广西区桂林市 桂林小学
五年级 韦倩晗 这三个故事,虽然有的虚构有的真实,但每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善(善良的善)、情(情感的情)、理(理念的理)。这三个字,作为人类中的每个人都是不能缺少的,而且必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
“善”的故事。在远古的时候,印度有一位老者有三个姑娘。突然一天老者得一种怪病,民间郎中疹断后说:你的病好治,但药引子难掏。老者问那是什么药引子?郎中说:那是你亲生孩子的一只眼和一支手。这时老者犯了难,看到三个如
花似玉的孩子,怎么也舍不得。他每天饭不吃茶不进,闷闷不乐。孩子问他,他也难以出口。结果三天之后,那位郎中来到家中,问老者你与孩子商量好了没有?当时孩子奇怪的问朗中,商量什么呀?郎中只好说明了真相。当时三个姑娘互相看了看,大姑娘低下了头,二姑娘也随之低了头。只有三姑娘妙善看到了大姐和二姐都不太情愿,她就果敢的走进厨房,用尖刀挖出了左眼,又剁下了左手,用盘子端到了郎中面前,当时把郎中
感动的流下了热泪。结果老者用亲生的骨肉和郎中的药方,真的治好了病。可是三姑娘妙善很快又瞎了右眼。之后这个善良的姑娘面对的是无限黑暗的时光。这个可怜的孩子只好坐在炕上,双腕靠拢摆在胸前,嘴里还不停的叨念着,当时谁也听不懂她叨念的是什么?可是三年之后,家里人才听清楚了妙善叨念的是——阿弥陀佛。两位姐姐问她是什么意识,她说:我期盼着光明。后来,妙善这颗善良的心,这种世人难以做到的行为,感动上苍。菩萨说:民间还有这样善良的女孩,你失去一只眼,我还你一千只眼;你失去一支手,我还你一千支手。并点化他变成了千眼观音、千手观音,成为了人们服拜的活菩萨。
其结论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不到。
“情”的故事。在三国时期,蜀国有一员大将叫邓艾。一次作战途中,当走到一棵大树下时,树上扔下一个干果,正好轧在马头上,马一惊,差一点把邓艾掀到马下。邓艾抬头一看,树上三个猴叽叽叫,好象在取笑他,由此激怒了邓艾,他立即拔箭就射,结果一箭射中了母猴的肩窝。这时三只猴一同怒视着邓艾,那只公猴立即跳到母猴跟前,帮着母猴拔掉了箭,那只小猴又摘了几个树叶堵住流血的伤口。之后,那只大猴和那只小猴一同扶着受伤的母猴逃走了。当时,邓艾看到三只猴这一家子相互关爱的情景,深受感触,醒悟到:作为一个低级动物的野猴本来是不存在什么情感的,只能说是一种
自我保护的本能,可是对于人类来说,这就是一种情感的付出。我作为高级动物中人类的一分子,其情感还赶不上低级动物的野猴,深感自愧不如。他用双手抉断了弓箭扔于马下。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结论是:情感是人类之间的粘合剂,又是鼓舞人类向上的兴奋剂。所以,不懂情感的人猪狗不如。
“理”的故事。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小镇,一天一个中年妇女领着一个六岁的小孩到一条小河边去玩,一时不慎小孩掉到水里,
春天的冰水冲走了孩子。
母亲大喊:快救我的孩子呀!这时,一个砍柴的小伙子路过河边,看到此景就立即跳到河里,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小孩救上岸,可是他自己差一点被淹死。孩子得救了,母亲十分感谢,回到家里牵来一头牛,送给了这位舍身救孩子的小伙子。当时,小伙子二话没说,牵着牛就走了。可是,周围看热闹的人却说:这个小伙子太贪了,前者舍身救人是很可嘉的,可后者牵走了一头牛是不应该的。人们众说纷纭,各说个的理,结果是非曲直谁也没说清楚。这个故事后来传到了孔子那里。大家想一想孔子会怎么说呢?小伙子牵走了一头牛是对还是不对?孔子日:看这件事,要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个大家都清楚,当然是中年妇女,她的孩子得救了,她是最大的受益者。孔子又说:人的
生命是无价的,别说小伙子牵走了一头牛,就是牵走了一个金牛,都不过分。后来人们听到了孔子的高建都很折服。
其结论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指导教师:蔡立艳 三个故事2005-05/11553‘,‘‘,‘‘1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