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的最后,彭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完后写篇读后感。听完以后,心里不禁一乐,这本书以前听朋友介绍说非常好、很有可读性,就买了一本,就在我读完最后一页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它让我对宝贝在成长中许多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感谢彭老师给大家推荐这本书,让我也再次地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
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的第一篇就写了“打针有些疼”。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婧扬小时候打针的场景来。婧扬小时候体质较弱,上医院打针的次数也较多,因为孩子生病时做家长的特别着急,到医院后开好针立刻就想给打上去,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心里总想哭就哭吧,哄一哄就好了。自从看了书后,再去打针前,就先告诉婧扬“宝贝现在生病了,身体是不是不舒服?”“是”“那我们到医院让医生看一看,听一听好不好”“好”“吃药不能好的话,我们就需要打针,打针时有点疼,就像被小虫子叮了一下,宝贝现在都长大了,我们要勇敢不哭,如果你感觉疼坚持不住想哭也没关系”婧扬用力的点点头。到医院后,护士准备好后,让婧扬把手伸出来,小家伙下意识地往后缩,护士说“小朋友要勇敢呀”我接着说“生病会很难受,都没有力气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打完针就不难受了,宝贝要加油”婧扬好像受到了鼓舞,小手慢慢地伸出来,针刚一扎进去,小家伙哇地哭了两声,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出来后坐在椅子上,就已经不哭了,读后感《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等到第二天再去打针时,小家伙自已主动地告诉护士,“阿姨,你轻轻地打”出来时也没哭还告诉我“妈妈,我坚持住了!”虽然现在再去医院,婧扬还是说“妈妈我不打针”,但只要给她讲清楚道理,她还是愿意配合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孩子是不可以哄骗的。捉弄孩子,是家长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
家长的目的暂时达到了,但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给孩子真实的说明情况。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夸大其词。信任孩子,并给孩子一段接纳事物的时间。特别是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孩子。像婧扬那样,虽然知道应该看病,但内心的担心和害怕让她不敢向前。
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家长同样适用。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在首次教育孩子时也是一张白纸。那么请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和孩子一起成长。
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
婧扬从出生到现在,除去上班的时间,我都尽可能的抽出所有的时间和她在一起,因为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能和她们在一起时间真的是非常有限,特别是0-3岁不论是从身体、大脑的开发方面更是需要父母细心照顾的阶段。从婧扬出生开始就给她放音乐听,只要一听到音乐声响起,小家伙的眼睛就去寻找声音的方向,非常专注的去听,遇到欢快的节奏时,她的小手小脚也跟着欢快的挥动,小嘴也咧开,啊啊啊地叫着。大一点时自已就会和着音乐翩翩起舞,婧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看智慧树的开场歌曲时,每次都跟着一起跳舞,跳得可是有模有样的噢!
除去在音乐方面,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婧扬还在呀呀学语时,经常拿着书给她读《三字经》,读书时,她总是盯着我的嘴在看,虽然有人觉得给她读这些能听懂吗?能记住吗?可事实证明,当婧扬两岁时,一次看智慧树里的节目正放《三字经》,看了一遍后,她就能自已诵读出来。包括后来的《弟子规》,通过动画的形式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看了三遍后,婧扬就能跟着诵读出来。婴儿正是在这种无意识、不经意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储存能量,一但开启,就会无限的爆发。也正是这样的积累,婧扬在语言发展方面,一直都没有让我担心,在一岁半时已经能够成句成句的说出来,并会使用“因为。。。所以、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再大一些给她买了绘本书,告诉她已经长大了可以拥有自已的书了。由于小时候经常看到外婆在读书,她也会拿来装模作样的翻来翻去的看,现在知道自已也有书了,兴奋的不得了,也沟起了她的阅读欲望,培养了阅读兴趣。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量地让孩子阅读,让她自己挑选喜欢的书来阅读。才是让孩子认真学习的最好途径。在这当中,父母的陪伴和理解必不可少。父母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着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结合婧扬事例自已的一点看法,非常有幸能读到这本好书,给予了我很多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启发,少走了许多弯路。希望有时间再读第三遍、第四遍,不断地找到最适合自己宝宝的教育方式,也希望我和婧扬在她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