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图片手抄报

发布时间:2019-03-19 12:42:38

  导语: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清明图片手抄报,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图片手抄报

  清明图片手抄报

  清明图片手抄报

  清明节小常识

  1,清明节也称踏青节,即冬至过后的第一百零八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一天,人们扫墓祭祖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清明之时,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在扫墓祭祖之余一家人在山水之间游玩一番,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所谓踏青,古时妇女难得出门,因此,在古代就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清明节是柳树发芽抽绿的时间,因此,在古代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做了吧,不过,折柳是对柳树的损害,以不宜提倡大家这样做。

  4,“牵钩”是拔河的古称,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5,放风筝,古时人们在清明节将病况写于风筝之上,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6,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的传说

  清明由单纯的节气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春秋战国时代,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想要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在绵山。最后只好火烧绵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见其出来。重耳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重耳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阅读更多手抄报,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作文频道。
喜欢作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