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是一本由戴维·迈尔斯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155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一):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保守派倾向于成为经济上的个人主义者(“不要征税或者管制我”)和道德上的集体主义者(“制定法律来约束不道德行为”)。
而自由主义者则强相遇成为经济上的集体主义者和道德上的个人主义者。
一个具有相互依赖自我的人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二):很差
原来是编,还不说编者是谁,却用原作者之名招摇。反正是卓越送的书,花钱买就傻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这就够长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三):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认识你自己,是铭刻在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著名箴言之一。据记载,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世上何事最难?”泰勒斯回答“认识你自己。”那人又问“世上何事最容易?”泰勒斯答道“给别人提建议。”老子《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本杰明富兰克林则说“有三样东西是无比坚硬的,铜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四):认识你自己
一本简洁短小的书,一目十行的人一页只需一目。
总比长篇大论却言之无物要好很多。
关于此书的小抄: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9116052/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五):可以不用买实体书
编著的,就是把现有理论扒拉扒拉整理归类的书。
全书基本就在说自尊,自己高估自己,自己努力维持被自我高估的自我形象,自己不断通过各种方式避免自我感觉受到影响。云云。
比较浅显,里面好几个理论之前也听说过,但这次还算较为系统的围绕自我认知、自我社会形象的营造、自我感受的维持进行阐释,还是不错的。
但想要深入的去学习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就不要看这本书了。
读完还是有一点点启发,比如要懂得原谅,包括自己和别人,因为人性就是如此;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弱点,更客观地去认识自己;要自信,积极,开发自己,发展人际关系,而不是单纯地去追求金钱相貌和所谓成就等等。
最后,这个书还是就不要买实体的啦。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六):读后感
算是认真品读完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整体读下来,最大的感触是缺乏组织性和逻辑性,可能这也是编著者的初衷,为了更好的迎合读者的口味,选取几个更贴近生活的关于自我的部分来大做文章,而不是去细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去剖析心理学。作为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读物不错,内容不多且琐碎,文字背后又能给你思考的空间,提及的几部分还是蛮有趣的,让人时不时联想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也觉得作为一个文字生产者最厉害的就是善于把生活中很不起眼的东西用理论性的文字去描述出来而且给很多的行为去连线,比如谈到的一个问题是人在说获奖感言的时候会感谢很多其他人但是更多时候由于自我服务偏见我们会把一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这两个行为确实是矛盾冲突的但又是普遍存在的,当作者把这种行为定义为一种理论,你会发现确实是一种智慧。品读之余,确实发现自己在面对大千世界缺少了质疑的眼光,很多时候不去问为什么,只是一味的在接受社会的同化感染,看来我得好好认识我自己了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七):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书籍阅读时间(包括做这笔记)1h40m
-引言
焦点效应,以为自己很重要。
透明度错觉,以为自己的内心表现得很明显。
-1、自我概念:我是谁
自我参照效应,与自己相关的分析记忆更好
社会经验的影响:扮演的角色/社会同一性/社会比较/成功与失败/镜像自我:我觉得别人的评价/归属需要:社会排斥-低自尊/周围的文化。
内在信息错误率高,我们不能洞察自己
要预测,看看自己的过去。问周围的人。
当一种感觉存在,它好像永远不会离开,当它离开后,又好像从未来过,当它回来时,好像从未离开。
影响偏见,高估情绪持久性影响
我们对思维结果比对思维过程知道的多。分析会更多注意容易描述的因素,但这些因素没有那么重要。
双重态度系统:内隐态度、外显态度
-2、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如同肌肉,使用后会虚弱,休息后可以补充,也可以随着练习增强。
自我效能:对自己的能力和效率有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回报。主要来源是成功的体验。而不是自我说服
内部控制点更积极。外部控制点。他们行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自己能行。
人也会习得性无助。自我决定可以增强个体幸福和健康。
更多的选择会信息超载,而带来更多的后悔。
无法反悔的决定满意度更高。
-3、自尊
维持自尊动机。会有报复行为。
与自尊建立在内部因素相比建立在外部因素的人自我价值感更脆弱。
-4、自我服务偏见
主观问题上尤为明显。
虚假普遍性。虚假独特性。
高自尊更容易出现自我服务。
-5、自我表现
自我妨碍以达到自我保护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八):世上最难的事是认识你自己
原来这本书就是我之前想看的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的精简版。但启发似乎并不大。讲了心理学上的一些现象,有案例有解释。
很多心理学上的东西在中华文化里就叫“面子”。所以其实外国人也是要面子的。这书是外国人写的,但很多心理上的规律在中国人身上同样是有的,所以中国人、外国人,在心理上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差距。所谓文化差异只是不懂心理学的人的自欺欺人的借口。
书摘如下:
* 有人问泰勒斯“世上何事最难”,答“认识你自己”,进而又问“世上何事最容易?”答“给别人提建议”。
* 当和竞争对手做比较时,我们常认为竞争对手本来就因有一些优势,以此来保护我们已经动摇的自尊。
* P48,假药与电击。
* P60,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截然不同。人们对事和人表现出的态度常常能较好预测以后的行为,但如果事先分析自己的感觉,再预测,则无效。这似乎说明更多时间还是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而不是所谓理性分析?
* P76,习得性无助:医院如何使人失掉人性。P79,个人有一定的控制权,可以增强个人的健康和幸福。
* P81,无法反悔让人们心里感觉更好。
* 自我效能的主要来源是对成功的体验。
* P90,面对失败,高自尊的人会认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
* P98,把自尊更多地建立在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外貌、金钱、别人的赞美等外在因素之上的人具有明确的自尊感,而且会一直感到状态良好。
* P104,人们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把失败归于运气等外部因素。
* P114,自我服务偏见:盲目乐观主义: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比其他人要强。但事实不是这样。
* P119,防御性的悲观主义:要想获得成功和出类拔萃,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悲观心态以激起对利害的关注。
* P120,虚假普遍性效应:我们过高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 P121,对于超级自恋的男人来说,女人分两种:一种想和他上床,另一种潜意识里想和他上床。
* P130,当小组成功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贡献得多。
* P140,“没有尝试,就不会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有羞辱感。”——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害怕尝试。
* P140,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
* P152,“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为世界是复杂的。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九):认识你自己
彼得?德鲁克说:“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管理首先要明白‘我是谁。’??????而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认识你自己’。”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两个视错觉的例子,延伸到反思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否真实、客观的问题,作者戴维?迈尔斯之所以将这本书命名为“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的原因正在于此,即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有偏差的,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自始至终都有视而不见的盲区存在。
自己怎么看自己和别人怎么看自己实际上始终存在一个巨大的反差但却很少有人明白其中的涵义。LU曾跟我讲过一个他参加汇才培训时的例子,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大家知晓别人是怎么看你的。结论惊人的一致,四个字,“无足轻重!”没有谁对谁是重要的,除了他自己。我们看自己有点像是看自己的孩子和传说中看别人的老婆,看别人则像看自己的小弟弟,怎么看都嫌小。当然,这些看法有时也会完全反过来。我们的自我感觉是我们世界的核心,而这个世界总是与客观世界存在着差异。
凡事有利有弊。OK,我们暂且简单的将人分成低自尊和高自尊的两种。“低自尊的人在抑郁、滥用毒品和一些形式的行为过失方面面临更高的风险。高自尊则有利于培养主动、乐观和愉快的感觉。”但是,“高自尊的人常常是令人讨厌的,而且常常喜欢插嘴打断别人,他们喜欢对人评头论足,而不是与人交谈(与那些害羞、谦虚、不爱出风头的低自尊的人相比)。”“我的结论是,自我控制远远比自尊更有价值。”
“那么,那些常常做坏事的自我膨胀的人,是否是在掩饰他们内在的不安全感和低自尊呢?那些过分自信和自恋的人,是不是在用一个夸大自我的面具来掩饰其弱小的自我呢?许多研究者都试图要找到包藏在这种外壳里的低自尊。然而,通过对欺诈者、黑帮成员、种族灭绝的独裁者和令人讨厌的自恋者的研究,并没有发现相关的证据。鲍迈斯特等人指出,‘希特勒具有非常高的自尊。’”(“鲜为人知的是,希特勒博学、自控、记忆力超群,饱览群书,举止高雅,精通六国语言,会驾驶飞机,以其前所未有的邪恶才华迅速捕获了一大群信徒。而他不吸烟、不喝酒,不好女色,似乎是圣徒般的生活谜一样地深深吸引了许多人。”)
上面这段话纠正了一个我许久以来的疑问和错误结论。
那些具有‘真正自尊’的人,是那些无需通过寻求成为注意焦点或被批评激怒后才能明确感到自我价值的人。“与自尊建立在如个人品质这样的内部因素的人相比,自尊主要建立在外部因素基础上的人自我价值感脆弱,会经历更多的压力、愤怒、人际关系问题、吸毒酗酒以及饮食障碍。”“另外,如果良好的自我感觉成为了我们的目标,我们就不易敞开心扉接受他人的批评,而是会更加倾向于去抱怨别人而不是与他们产生共鸣,更强迫自己追求成功,而不是在行动过程中享受快乐。久而久之,如此寻求自尊并不能满足我们对能力、人际关系和自主性的深层需求。对自我形象少关注一些,多注意开发自己的才能和发展人际关系,最终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自我服务偏见:“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解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的比别人更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多数人陶醉于高自尊光明的一面,而只是偶尔会遭遇到其阴暗的一面。”“要想获得成功和出类拔萃,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悲观心态以激起对利害的关注。”
这只是一本小书,很容易读完。如果读完这本书后想追读作者的其他作品,首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很大部头,够一个人狠狠学习一阵子。
今年年初,我曾跟某位朋友约定,2012年一年我要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他则两周一书一篇读书笔记。至今这位朋友一篇未写,我也厌倦了再去催促他,并且自己最近三个多月时间没再坚持。我并不想失诺于自己,所以现在重新拾起了笔。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读后感(十):【笔记】社会思维
社会中的自我
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截然不同。理性的解释可能会因此而忽略实际上指引我们行为的内在态度。
自我概念:我是谁
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组织思想和行为。当我们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时,我们可以很好地回忆它(一种叫做自我参照效应的现象)。自我概念的成分包括知道我们对于自我相关的信息进行特殊加工的自我图式,和我们梦想或害怕成为的可能的自我。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自我概念?其中有很多影响隐私,包括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所做的比较,我们的社会同一性,我们如何知觉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以及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文化也会塑造自我。某些人,特别是在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中,假定存在一个独立的自我。还有一些人,主要存在于亚洲和第三世界文化中,假定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的自我。这些不同的观念有助于解释社会行为的文化差异。
我们的自我认识存在有趣的缺陷。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行动。当观察者也无法发现我们行为的有力影响作用时,我们也会忽视它。这些控制我们行为的内部的微妙过程可能与我们对它有意识的、清楚的解释不同。我们也往往会错误地预测自己的情绪。我们会低谷心里免疫系统的力量,并且因此倾向于高估我们对重大事件的情绪反应的持久性。
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效能感和控制感的好处很多。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效率的人以及那些内控的人,比那些习得性无助和悲观绝望的人会应对得更好,并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是要注意的是,自我效能的主要来源是对成功的体验,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替代。
是以圣人去甚(过分)、去奢(奢华)、去泰(骄纵)——老子
At no time in the world will a man who is sane Over-reach himself, Over-spend himself, Over-rate himself.——Laotze
要想获得成功和出类拔萃,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悲观心态以激起对利害的关注
自我服务偏见
与“多数人可能都遭受的自尊和自卑感的折磨”的假设相反,研究者们发现多数人都表现出自我服务偏见。在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发现,人们总是在失败的时候怨天尤人而在成功的时候安享荣誉。我们在一些主观性和盲目赞许性的特征和能力方面,往往认为自己要比一般人要好。过分相信自己,使我们显现出对未来的盲目乐观。我们还容易高估自己观点和弱点的普遍性(虚假普遍性),同时低谷自己能力和品德上的普遍性(虚假独特性)。这些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来自我们“维持和增强自尊”的冬季,这一动机有利于我们抵制忧郁,但却会引起错误平啊级和群体冲突。
自我表现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调整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以适应我们的观众。我们在不同程度上监控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表现加以注意,不断调整它以创造一个我们所希望的形象。这种印象管理的策略可以用来解释虚伪谦逊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人们贬低自己,恭维未来的对手,或是当中感谢他人而私下里把荣誉归于自己。有时人们甚至会以自挫行为来实现自我妨碍,用以为失败提供借口,从而保护自尊。
自我效能感可以鼓励我们在逆境中也不要轻言放弃,即使一开始就失败了也要坚持下去,全力奋斗而不要因为怀疑自己而过于分心。高自尊也具有类似的适应性意义。当我们相信自己的美好未来时,我们就不容易沉沦,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成功。
那些有关盲目乐观以及其他形式的自我服务偏见的事实,提醒我们自我效能感无法解释自我在社会世界中的全部问题。因此而往往没有考虑到困难常常来自社会环境中不可抗拒的力量,这使我们不但责怪别人甚至苛刻自己。生活中最了不起的成就,和最让人沮丧的挫折。都来自对自己高标准的预期。
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为世界是很复杂的。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