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好合》这本书纵跨十几个女人的人生,生生讲故事从民国写到了今天。
刚开始的故事里,的确有过几个英雌。
金兰熹自然首屈一指。亲妈死后,后妈也不敢怠慢,让她掌管府中的钱财来往。临到婚嫁之年,自己往报纸寄过去一方小照,马上成为“钢笔名媛”,为自己谋得一份体面的职业,还有一个年轻有为的丈夫。
婚姻中间的故事曲折是每个围城中的人都会经历,她对着小辈的大惊小怪,心里总会想:“小驹头,我有一百岁了,侬知道吧?”豁达的云淡风轻。
但是不知怎的,她的女儿陆贞霓却一点也不像她。
嫁的虽然是门当户对的丈夫,但是在夫家面前总是委委屈屈,生了两个儿子也是如此,生了女儿,凭白更增添欢乐的时候,也还是那样,好像并没有遗传到太多其母的精气神。
事事小心翼翼,事事依旧找上门来,看个心理医生被医生的妻妾误认偷情——实在还是委屈。好像母亲的一套拳脚,她看过就忘,理所当然的以为有钱人家都会那样尊重女性,其实还是太小看了自己母亲的功力。
大概也是应了那个说法,榜样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遥远,一旦走的太近,我们往往会选择性忽视了。
这个说法在小家庭里面也成立。琪曼的母亲年轻时也是敢作敢当的维族儿女,离开家暴的丈夫,和后来的丈夫私奔,才有了琪曼。她一人操持一个小小的牛肉面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也进行的有声有色。
可是女儿琪曼没有看到有声有色背后的精髓,白白继承了一副好样貌。
当然也是因为看到了太多人为她的外表惊艳,而没有看到同样有着好样貌的母亲一生的坎坷,生生将手中一副好牌打烂。
第一个男人愿意和她恋爱,但是生完孩子后不知所终;第二个男人根本就是个残暴的无赖,她当时应该是患上了“斯德尔哥摩症”,麻痹自己这就是成熟男人的爱情;第三个男人总算还有一点真心,让她做了他的外室十几年,但她人老色衰,日子岌岌可危。
好在琪曼的女儿最后为自己在第三个男人那里谋到了一个好前程,不知道女儿命运的改变,会不会为她自己的命运带来一丝转机?
陆贞霓,琪曼,她们都不像自己的母亲,都只是在舞台一角看着母亲们长袖善舞,营营役役,但是就是学不来半分。可能太过熟悉,可能太不认真,以为自己唬人的把式,她们所学的并没有比台下的看客多出多少,甚至还远远不及。
所以造就人的从来不是血统,而是环境。
这本书里给出的另一个故事为此明证。
成功商人郭银俊年轻的时候贪恋表妹的肉体,和她有了私生女,但是非常目标明确的另娶了名门淑女安心,告诉表妹不会有名份。
表妹是个从小就受欺负的女孩,先是被家里的男孩子,后来被郭银俊,那种与身俱来的逆来顺受,还真不是现代社会的女孩子可以明白。
她虽然后来又嫁了人,但是唯唯诺诺的气质始终没有改变。
但是她的女儿郭小美居然完全不一样。
她和母亲一直在嘴坏为难她们的婆婆手里讨生活,知道生活不易发奋读书,后来一直随着母亲在工厂做事。耳渎目染,毕业工作几年后自己也开了家小公司,并且当有钱的生父抛来橄榄枝,也丝毫不动心。什么是自己可以争取的,什么是自己得不到的,她心里明镜似的。
后来一直未关注过她的生父心里总是念念,觉得她才是最像自己,杀伐决断,利落果敢——其实不是她最像他,而是她最争气。一旦争了口气,周围所有的人都高看你一眼,即使是欺负了她母亲一辈子的亲生父亲。
所以,所有的成功的父母所说的,希望儿女像自己的话,其实都当不得真。
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那种不服输的血性。只不过每个人的机缘命运都不可复制,父母的循循善诱儿女们往往听不进去。最后成就的终于还是那些禁得住磨砺的孩子。
像不像父母从来不是问题,成不成功才是大家没有说出口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