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黑字的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9-28 18:32:18

  《白纸黑字》是一本由陈文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58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1-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纸黑字》读后感(一):思考。

  1.如果我说我感叹只有新生还有这样的活跃程度,那或者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甚至可以想象,只要一年,这个男孩会觉得台下大叫,或者跳上讲台,那会是损害了学校的事情他,不会再这样做了。(这个年代,还能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坐在一起听一个不算入世的话题,确实是很难得。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学分而听讲座。那些激情未减的人呢,哪怕是个愤青,只可惜他们大多是对事情错误地愤怒。)

  如果一个想要做记者的人对于正在发生的国际和国内的事情表示不感兴趣,我不知道那一个要做记者的人,更应该关心哪些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坚持。)

  人生会怎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思考比记得更重要。单纯地背诵名言警句并不会让我们更接近目标多少。)

  2.“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3.当时的校园,鲜有做妓女的——彼时整个中国都尚未娼盛,鲜有做人流的。我们还没学会糜烂。于是90年代的精子和90年代的卵子只能在四年里鸡犬相闻,然后,分道扬镳进去莫不相关的人间。

  《白纸黑字》读后感(二):谁是陈文?陈文是谁?

  为什么一定要给陈文贴上“城市流浪汉”的标签?

  什么是流浪汉?

  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随手再拿一个蛇皮袋?还是没有一个家,身体无处安放?或是身体拖着灵魂游荡在繁华的闹市,不知应归何处?

  陈文显然不是前两者,那他是第三者吗?

  可是,世界这么大,有多少人,是这个第三者,除了陈文,还有多少人?他们都是“城市流浪汉”吗?

  为什么非要给作者贴上这样一个标签呢?因为是一个“城市流浪汉”所著,这本书就更吸引人?更有价值吗?

  我不喜欢,总之,我不喜欢!

  书末言道“二十年来,一直拒绝各种高位厚禄的诱惑,坚持生活在民间,保持着观察者冷静的状态,旁观人性,记录这个世界”。

  其实,每个人在某些时刻,都有意无意的充当着观察者的角色。只是观察过后,有些人选择沉默,有些人则像陈文一样,附之以文字。有人说,中国人最有代表性的表情是“笑而不语”。也许确实,多几个陈文,社会便会进步,即使这样的进步难以被感知。

  我理解什么是观察者,但是什么是”拒绝“?究竟是主动“拒绝”还是“被拒绝”?什么是“坚持”?“生活在民间”究竟有多了不起,多困难?什么又是“人性”呢?

  ……

  陈文是一个观察者,然而他的特别是,他不仅是一个观察者,也是一个思想者。他的思考,其实无须贴上“城市流浪汉”、“隐居”这类的标签,一样具有价值。

  《白纸黑字》读后感(三):可望而不可及的真实

  这是一本纯粹、干净、真实的心灵写真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白色的封面,出现几个黑体大字,设计的有些过于简单。翻开书的扉页,见到一个叼着香烟的、秃顶的男人站在农村的屋前,整个一个农民工的形象,让人觉得很诧异。而阅读的时候,也从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不以为然,最后到不忍放下,随着阅读的深入,会慢慢的进入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在纷扰的生活中努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的那种强烈的渇朢,而这种渇朢又是以一种最为初级、最为直白、最为坦率的文字出现在纸上,让我们不禁为之震撼!

  作者出生于1960年,是一个比我大一轮的“大老鼠”,在阅读的时候,在翻看作者虽然潦草但是精辟的手稿的时候,我时常在想,这究竟是作者的心声还是我的心声?作者喜欢开着窗子阅读,喜欢在深夜写作,爱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对周遭的世界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虽然有些发散,但是那种追求真实的自我的愿望却跃然纸上,仿佛如自己所书写的一般。

  真的要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能够出版这样一本不是名家的散文,不是大腕的随笔,而我们这个社会最欠缺的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一些心灵冥想和内心独白的自由展现。“肉体,生活在当今的物质世界;灵魂,游荡在自由的天堂”,这就是作者从45岁放弃了体面的工作,留在家中,要留下一段生命自己“掉”的最真实的写照。如作者所言:“我的心里,有一匹自由的野马,一直奔跑在灵魂的沙漠和草原上”。很多时候,不管我们在物质世界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那种如幽灵一般寻找精神的安葬地的状态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

  苦涩中充满幽默。在《闭关后看到了什么》中,第一句就让人忍俊不禁:“一直想出家,向李叔同一样,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上帝还没有给我足够的勇气” ,相信上帝永远不会给他这样的勇气,这样一个真情流露的人喜欢央金兰泽的音乐,就不足为怪。都是纯粹、干净。六年的时间,作者静静的一个人独处,甚至在故乡溪头村的一处草堂独自生活,冥想和修改文字,因此也让这本书具有了更多的安静的韵味。

  其实,作者是平凡的,就如他的手稿中所说:“再平凡的人,只要把他的生活细节和思想历程记录下来,都是精彩的。”而伟大总是产生于平凡。再平凡的人都有伟大的一面,再富裕的人都有被爱的渇朢,每个人都是伟大的,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唯一的!记录下你的思想和心路,等20年以后,让我们共同回味,当我们皓首苍颜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想到当年你的我们,是那样的自由、那样的真实?

  “身静,心狂奔”,几度梦回。

  《白纸黑字》读后感(四):一个城市流浪汉的精神原乡

  “方韩大战”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与其说是讨论“代笔”问题,倒不说是在探索知识分子精神。不过,自称一个城市流浪汉的广州作家陈文,花6年时间隐居家中的斗室,整理自己20年的记事本,写成一本书叫《白纸黑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3月),他说,这是一本留给百年后的中国人阅读的书。这话看似说得很大,实在是对当下的浮躁阅读的反动,大家都浅阅读去了,以致于读点“深刻”的东西反倒失去了兴趣,《白纸黑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阅读的拯救,能让人获得对自己和万物生命的审视。

  与时下的流行读物不同,《白纸黑字》更多是讲求回归内心,那种平和和安静,仿佛世事沧桑都远离了,俗世生活也改变了,陈文用智慧、禅意、冷静、精辟、陌生的故乡母语,真实地记录中国社会的生存状态与个人生命感受。比如“也许,不再想人生的意义时,就活出了人生的意义”,又比如“离手越远的东西,离眼光越远的东西,越不好控制。但越控制不了,人越想控制”,再比如“天变黑的时候,懂得点一盏灯,照亮人生”,这些小细节令人感动,但对浮躁的阅读者来说,可能这种文字缺乏可看的力度。不过,这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毕竟我们每天都不是忙一些正儿八经的事,还需要有点闲情逸致,偶尔发呆,眺望别处,做那么一点无用之事。

  在书中,陈文展现了不同时期的记事本,这与书中的内容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在平和的叙述中,那些日常智慧就频频闪现,但它跟《瓦尔登湖》不同,在梭罗的笔下,瓦尔登湖是遗世独立的,与世俗世界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在陈文眼里,即便是日常生活中也包含了许多大智慧,因为日常,容易成为碎片化,很容易就消失掉,而正因为这样,陈文所记录的不再是简单的日常生活,更有着对世事通透的观察和彻悟,陈文的流浪汉形象更像是一种精神流浪,基于记事本和文章,回到他的精神原乡。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我们若只能用美好来形容,倒不如说更适合泡一壶好茶,听着音乐,静静阅读,慢慢品味的一些。不过,《白纸黑字》记录的只是一个个案,对更多的读者来说,或许因为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不是急迫要读的书。至于读懂读不懂,那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无疑,《白纸黑字》所提供的不是简单的精神寄托,或个人情怀,而是一种价值观,在平和的世界里,修炼。这正如陈文在后记中所说,好的图书,是让白纸附上灵魂,它是一代人留给下一代人的精神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传世功能。那么,《白纸黑字》所传承的就是一代人的生存状态。它不华丽,不溢美,却以自己的风格向世人昭示,其实,我们活得可以更美好一点。陈文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这不是一本歌颂的书;这个时代,唱颂歌的人太多了。我得唱段衰曲,不是想谁死,而是让去天堂路上的人走得更有尊严、更有仪式感一点。信然,这才是他的精彩原乡的起点,也是最终要抵达的目的地了。

  《白纸黑字》读后感(五):谢有顺谈陈文的《白纸黑字》

  陈文的书有一种诚实、谦卑的品质,他对生活和生命本身的记录,不是审视的,说教的,志得意满的,而是有一种可贵的平等的态度,所以他对那些碎片、细节,有一种着迷,并且愿意花笔墨去记录它。我欣赏他对生活的态度,对碎片的姿态,他是真正把生命史还原成了个人史,而我们又能通过这种个人史,看到时代内部的东西,之前很少人用这个方式来书写和记录,他的碎品记忆中,有值得我们特别留意的东西。

  欠缺是,陈文没有对一些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我其实是希望他的书中有一些异峰突起的段落的,也就是说,我希望在一些问题上,他可以作长篇大论,这样整部书的节奏感也会更丰富。现在他是太迷恋这种碎片的方式了。

  我对他的书的定位是记忆的碎片,温暖而感伤的个人史。

  广东文学的状况是自己眼中看的,和别人眼中看的,有断裂。自己觉得不错,自己觉得自己影响大,但出了岭南,几乎就没人知道了。这种认识的差异,也表明它的现状堪忧。

  陈文这样的作家,是游离于广东文学界的,和广东本土文学并无多少联系,但陈文这样的写作,却可能是广东文学中最具优势的。也就是说,广东社会这三十年,对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极其丰富而复杂的经验,这种经验,以及这种经验对个人、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全新的,但广东的作家很多都是盲目地在追随北京或上海的潮流,总是想用取悦的方式试图分享北京所主导的话题,却遗忘了属于广东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如何写出一种经验的复杂、疑难,以及这种经验的疼痛。陈文的写作,是一种重视经验、尤其是重视个人经验的写作,他所提供的经验的碎片,使我们看到一个社会的变化,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的成长,它有别于北方的写作,有别于现在的主流写作,这就是他的意义。

  这种书倒比一般的小说什么的,还有市场。它短小,轻松,有个人感悟,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会心一笑的地方,读起来不累,有收获,其实市场前景还不错的。倒是现在的小说或叙事类文学太多了,眼花缭乱,大家都不知怎么选了,如果没有突出的个性,反而不好卖。我觉得《白纸黑字》这样的书,是能够慢慢卖的,因为它所提供的材料、感受,是别的书无法代替的。

  我觉得这个社会正在转型,或者说正在发生巨变,我知道,很多人对社会的乱象,对社会中那些层出不穷的、无可救药的现象持有悲观的态度,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现在的看法有改变,我觉得,无论是有话语权的人,还是普通小民,都不应该轻易放弃,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权利拱手相让,要坚信,现状终归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每一个人都努力,每一个人都发出声音,每一个人都不藐视自己的努力和声音,现状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联合起来,积极一点,为改变这个社会的不堪做些努力。我经常在想,假如那些坏人都可以团结起来一起干坏事,为何我们不能?应该做事,应该发声。

  陈文的书也是在用他的方式发声。这个声音是细微的、软弱的,但是真实的,是对自己和自己的生命诚实。这种真实,是整个社会要回到常识、回到理性的基础。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有时比一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是的,首先真实地面对自己,接着才是责任或理想,才谈得上改变。

  谢有顺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作文频道。
喜欢作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