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利益》是一本由弗朗索瓦兹·多尔多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4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一):尊重是长期的心态
整本书的句子,显得有些啰嗦。如果细读,更会觉得累。略读是不错的选择,然后挑自己感兴趣的精读。 因为自己的一些童年记忆,我知道,不能把小孩子当做“小孩子”。但问题是,小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是个“小孩子”的呢?开始读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答案那么简单。现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妈妈会说“他需要我帮忙。”其实,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是爸爸妈妈在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小孩子”,帮他做各种事,现在自然也就不觉得孩子长大了,或根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孩子,他不是不懂,只是没有经历过,所以需要我们的“技术解释”。一看到这个词儿,我就特别喜欢。哪怕是大人,在很多方面,我们往往也是需要“技术解释”,知道了缘由,能让人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对于孩子来说,告诉他们大人也是这样在做事儿,告诉他们并不是为了阻止而阻止他们。然后,这么简单的一个词儿,做起来着实的不容易。 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方法,但方法不是制度,我们需要用爱去实践。一个再完美的方法,如果变得生硬,就重蹈覆辙了。或者说,孩子和孩子各有不同,自家孩子需要父母自己的观察,用心倾听,了解他们真实所想,才能更好的沟通。 在公众场合,自己是什么样,那么在孩子面前就什么样。也许正是因为孩子太小,一切对于他都是新的,所以与其告诉他什么是错,分情况处理,不如直接表现出对的那些事儿。更加直接,更加简单。 这本学术的书,难免看的有些无聊。但其中的很多实例,也是很精彩的。也不难找出一些适合自己借鉴的内容,比如危险、欲望、兴趣……读更多关于孩子的书,就是为了能够更加尊重孩子,能够留住孩子脸上最开心的笑容。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二):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专业参考书
读过很多关于儿童的书籍,它们多半简明实用,内容便于理解又容易操作。而刚刚捧读完毕的又一本关于儿童的图书内容却是艰涩深奥,读起来有些吃力,也没那么容易借鉴和实践,然而,我却要对它大声地赞叹:“这是一本非常棒的有关儿童的书籍”。它就是——《儿童的利益》。
《儿童的利益》是法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儿童教育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著作。我大赞这本书的原因,一方面是它从儿童精神层面和内心角度来关注儿童,是对孩子的真正尊重和温暖体恤;另一方面是它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儿童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富有远见卓识的解读和阐释,书中所表达的诸多观点和心理学分析策略令人耳目一新又增长知识,可以说,这是一部论文专著级别的探讨儿童的图书。
读者在阅读该书时也许会有晦涩难懂之感,甚至在读某些章节的时候有兴趣索然之意,的确,这本书很难“啃”,因为作者采用了专业性非常强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写作该书的理论支撑和重要内容,因为该书从非常宽泛的角度和层面、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深度阐述如何尊重孩子,这就使得读来略显冗长和沉闷。
全书405页,厚厚如砖头般,可谓“大部头”图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只要有孩子”、第二部分“语言生命”、第三部分“明日乌托邦”和第四部分“小步骤的革命”。四个部分阐述的内容侧重各有不同,深浅程度不一,但四部分内容却有一个共同主旨,那就是——学会尊重孩子(该书的副标题)。作者多尔多告诉我们:孩子是一个自由的、终将离我们而去的独立的人,对于这个与我们成年人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应该发现和正视儿童的价值所在;同时,以和成人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这些观点,在一些儿童心理学书籍中或许有所提及,我也在一些育儿心理学书籍中读到过,但是没有一本书像该书一样如此全面、客观、深刻、专业地阐述应该如何尊重孩子,彻底地捍卫孩子的利益。是一本教成年人学会如何尊重孩子的专业参考书!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三):儿童心理学巨著
这本书是和《光有爱还不够》一起收到的,然而在我翻完《光有爱还不够》,并被书中大段大段的心理学解析给吓到之后,就一直没有勇气再去打开这本《儿童的利益》,直到今天。
《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和《光有爱还不够》一样,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及颇为正确的副标题,在拿到书之前我也设想过书的内容,可能是从尊重孩子,凡事多与孩子换位思考,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处境,设想孩子的利益可能受到的影响,从而做到真正地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
然而拿到书后,被它的份量给吓了一跳。作者弗朗索瓦兹.多尔多以其弗洛伊德学派心理学专家的身份,完成了这部厚达的405页纸、长达41万字的儿童心理学巨著。要承认,书中跨越了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等众多领域,同时涉及大量相关信息及旁征博引的内容,足见作者在创作这本书时所下的功夫。
我想,从社会文学、心理学甚至法律的角度出发,这本书存在非常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它能激起人们对儿童利益的深刻反思,审视当今儿童无形中被父母及社会所剥夺的自由和权益,就象译者王文新所言,我们用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习班将孩子推向“第一线”,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成全自己那份未了的心愿?我们是否有权力为一个鲜活的生命决定他生活的方式,让他背负着巨大的书包来回奔波?当我们在斥责孩子所犯下的错误时,是否想过自己能否做到我们对孩子所要求的十全十美?
然而做为父母学习或家庭教育的书籍而言,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太深晦了些,书中所充斥着的大量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及精神分析学术语令人难以理解,而一旦认定它的晦涩难懂后,很难再静下心来从大量文字中理解并思考作者的观点,尤其是对大多数只希望从书中学习简单实用的育儿技巧的读者而言。个人认为这本书还是应该归为心理学读物而非家庭教育类读物,不然难免会令众多爸爸妈妈型读者感觉失望。但是必须承认,对于希望深刻了解孩子心理的爸爸妈妈而言,缓慢地阅读及理解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将会是非常有益的帮助。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四):儿童也是人
这本书很厚,加之是翻译过来的,一些表述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我看起来很慢。作者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是法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儿童教育家,法国精神分析界最受欢迎的人物。
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利益。
而儿童的利益正是我们所忽视的。儿童也有利益吗?儿童的利益也算利益吗?在跟大人的利益比较之下,是不是该让位与大人的利益?儿童要他的家长抚养,他的家长怎样对待他别人无从干涉。我们家长的所作不都是为了孩子(儿童)吗?我们可都是为了他们(儿童)好啊。很多人和我一样,可能从未考虑过这样几个字组合在一起。
这本书封底总结的几个重要启示,确实震耳发聩。“尊重孩子,把孩子的自由和权力还给孩子。”还有孩子的性、隐私、精神世界到婴儿是否能够及时吃到母乳、幼儿上幼儿园的节奏、语言对于孩子的积极意义与伤害、如何看待不公平待遇与挫折等等,都要孩子的利益。孩子的自由还包括他们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我们强加给他们的。作者告诉我们要“尊重”儿童。把儿童真正当做一个人、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人来看待。比如,对待有缺陷的新生儿,他的家长是否可以将其遗弃或者扼杀其生命?这里的“尊重”不仅仅是生命权。1
“孩子将是一个离你而去的独立的人,你的人物就是帮助他完成独立。”独立的人!尤其是单亲家庭,独自含辛茹苦抚养孩子的单亲,往往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的爱,舍得放手吗?这一点,国外做的比较好,18岁就独立。而中国家长似乎要为孩子操一辈子心,那怕孩子已经得了孩子。过度保护,是不少中国家庭的弊病。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几个大人照看一个小孩,只重学习成绩,不顾生活自理能力,遑论其他人际交往等能力。
这部著作是划时代的,儿童也是人,尤其,他们有自己的而权力,自由。大人必须顺应儿童成长的规律,不要自以为是。对于孩子,我们要相信他们,不要过多的干预他们。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船长只告诉儿子如何成功的经验,却没有让儿子去体会失败、最后船长的儿子淹死了。对孩子,我们该多让他们去探索,不要过早的灌输这不能做,那样才能成功。我们操碎了心,这禁止那禁止,孩子却不领情,甚至逆反。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五):《儿童的利益》尊重从家长做起
作为一名家长,我读过不少的育儿类书籍。尽管自己在这些方面并不是属于专业性的研究,但是我还是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理解和认识相关的知识和内涵。不为别的,只因为自己身在其中。家友儿女,教育任务责无旁贷。养儿容易,育儿难。难在如何真真正正,恰到好处地教育到点子处。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可以得到一个最为完美的成长过程。
一直以来,我本就是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家长。不过说句惭愧的话,自认为相关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儿女接受。为此我也反省过很多方面。在读了《儿童的利益》,我或许在某些方面得到了一些相关的启发。从我个人的角度看这本书,我更认为此书是通过一些列比较专业性的知识告知着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如此的思考便是如何吧孩子真正地当做一个与大人一样的平等人。而非仅仅只是个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很难能够如此坦然地方权力和自由给孩子。但是书总却通过相关的理论来告知家长需要时刻地真正地尊重孩子。不仅需要尊重,更应该平等。概括而言,这里的尊重,并不是全权的放手,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家长要启发孩子独立,放手;家长同时需要“隐身”。所谓的“隐身”不是就此消失或者不管不过;所谓的“隐身”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沟通和交流的模式。其实,我们家长经常会谈论着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叛逆”-----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够提前相信考虑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的发生呢?答案其实显而易见。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家长们的“强权政治”在孩子身上过分施加的结果。孩子因为家长过分的不信任和尊重而有了自我的叛逆。因为他们也许就是想通过如此的手段来间接地向自己的父母证明自己的独立和平等。所以,在读到这本《儿童的利益》至少我个人觉得它一语中的地揭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家长寻妖尊重儿童。事实上,我们每个家长自己同样也是过来人。回忆儿时,我们肯定也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父母的尊重和平等。
无可厚非的是,我在这本《儿童的利益》读到一次非常深刻的有关于儿童心理学分析的课程。的确,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也在不知不觉的犯着某些的错误。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更加认识到了尊重在我和孩子沟通之间的重要作用。儿童的利益其实非常的重要,尊重需要从家族那个做起。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六):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很多时候,作为师长父母,我们总是端出一副权威的面孔,虽然没有发号施令但也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这样做那样,一旦孩子稍有懈怠,我们总是变得恼火浮躁了起来:这孩子为什么总老不听话?---没有按照我们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我们便给孩子贴上了“不听话”的标签---父母师长很多时候都把自己的意愿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了。
我们作为师长父母,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灌输的经验: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达到自己心中的愿望,我们便变得快慰了起来。懂事的孩子看见按照父母师长的愿意做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也许他们也乐于看见大人们的欢喜,于是也就愿意一直做我们的“乖孩子”---尽管他们心里不是那么愿意和那么快乐,但为了成为我们眼中的乖孩子,他们在努力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下去……我猜也许我的女儿此刻正是这样做,努力做师长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可她内心里那个真实的自己一定有着她小小的无奈和纠结,但是这小姑娘知道这小小委屈注定无从可说。
《儿童的利益》让我带来最大震慑的是:我们是否把儿童真正当做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当我一次次地想当然要求孩子做这样做那样的时候,意识里是希望孩子长成一个优秀的人,但是潜意识里却是自己的主观思想作崇,将自己的思想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本书直接否定了这种破坏儿童自然成长的“暴力压迫”行为。藉着文字传递出的思想告诉我:我无权控制、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有其作为一个与我平等的人的选择和权利。孩子应当同时也是一个独立而思考的人,作为父母,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包办,而是陪伴,在他们成长的过程当中陪伴在其身边,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适时地给予建议和疏导。正是基于这种温暖舒适的关系,揭示我们最应当与孩子建立一种好朋友式的关系:无论春夏秋冬、开心失意、喜悦迷茫,总有高大温暖的身影在身后陪伴,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适时地出现。
本书从儿童精神分析领域方面阐述。说真的,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方面知之甚少的我对这些文字不甚理解,读起来一知半解,一种艰深难懂之感。
不过总是让我明白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师长父母不是一个包办控制的主角,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我们只是陪伴的配角,陪伴孩子成长当中为她摇旗呐欢呼喝彩加油的好朋友式配角!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七):断裂带的连接点
原先之所以选择先读《光有爱还不够》是因为想当然的觉得厚书肯定比较难读,这根小孩子吃鸡蛋的心态不同,蛋黄难吃就先哭咽下去,蛋白后吃以安慰自己,读书是倒过来的,看完简单的再看难的,美其名曰:循序渐进。既是程度由低到高的需要,也是勤奋小人儿被懒惰小人儿给打死的结果。不过,读完了《儿童的利益》后你就会发现应该先读这一本,就是从事实的需要来说,不先读他读薄的那一本时有些名词很难理解。《儿》有点像为写作《光》而做的感性资料汇编,看起来很厚,是因为搜集的多的原因。
本书的第二部分尤其吸引人,汇聚了不少多尔多从自己幼年记忆中摘取出来的片段,那个时代,法国的儿童教育还无从谈起,大人把小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的打扮起来,上流人物到贩夫走卒莫不如此,没有人关心孩子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应该给予什么?在相应的阶段应被要求做到什么?多尔多自身的经历并不能算是多么有力的证明,她的家庭还是素质比较高的,所以当父母认为“唯一的女孩子”应该陪伴在父母身边然后嫁个好人家被女儿委婉的拒绝后并没有暴力的软禁女儿或限制任何自由(可能也是因为多尔多坚持要上学的原因是为了不可抗因素玩意夺去自己未来的丈夫的生命时自己得有能力养活一家,这个理由在20世纪前中期太能站得住脚了),日后在回忆自己的学习时,多尔多提出了在当时的社会人都是怎样麻木不仁的活着,然后一代接一代的将这种意识传承下去,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处环境会带来的恶劣影响熟视无睹(自然的与人为的),待自己有孩子后像放射性元素一样加倍的“回馈”给孩子极其糟糕的东西。正是为此,作者将自己走上今天的岗位称之为“一名儿童精神分析学家的诞生和战斗”,简单的推算一下,法国儿童精神病学的奠基人乔治 俄耶1977年去世,其是作者做实习医生时的导师之一,那么由作者开始成规模的研究儿童精神病学医生出现差不多是四十年代的事,在漫长的时间内,工业革命早已发生,法国和英国成为西方震惊世界的资本主义帝国,但在儿童教育方面,即使这样的大国,又像老牛拉破车一样走的何其缓慢?
有些东西有没有好与坏无所谓——改也无益的事,可以不改。比如1949年天安门第一次升起国旗的时候就已经用电钮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地方从政府机关到学校等事业单位还是手工操作,这些都无关宏旨。可惜有些事情不改的话,坑害的就是几代人,比如教育,比如医学,尤其是两者结合的学科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八):有时间还要好好消化一下
每天围着孩子的事团团转,说实话,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第一次捧起这本《儿童的利益》,立刻感觉到了它的重量。好厚的一本书啊,以至于我用心的读了好几天才勉勉强强读完。总的来说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奥,加之又是外国心理分析学家的作品,本来就有中西文化带来的差异,这给中国妈妈读懂这本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书中用的很多例子都是源于国外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很好的外国文学修养,就会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好像你一直用《西游记》或《红楼梦》里的人物和关系来给外国人阐述你的观点一样,大部分地方都只会让人很费解。所以,我只好把难懂的地方跳过,只挑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来看,这样,读这本书的感觉就轻松快乐多了。
书中对于儿童的利益所涉及的内容很多,从孩子的性、隐私、精神世界到婴儿是否能够及时吃到母乳、幼儿上幼儿园的节奏、语言对于孩子的积极意义与伤害、儿童心中偶像是不是应该幻灭、如何看待不公平待遇与挫折等等都有所阐述。换句话说,这本书涉及了婴儿、幼儿、儿童,甚至胎宝宝的很多精神领域的东西,让我明白了孩子的精神领域是否健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状况、行动反应、生长发育,这一点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特别重视。
学会尊重孩子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简单来说就是要体现在我们抚育孩子的各个方面。我们要分清什么是孩子的权利,什么是孩子的责任。不要大人想当然的要求孩子做不符合他年龄段的事;不要为了自己省事而剥夺了孩子探索自然,发挥自由创造力的权力;我们要帮助孩子独立,而不是处处限制孩子让他们变成大人的应声虫,小时候过分听话的孩子长大了也没有主见,更无法独立面对社会,面对挫折;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要学会隐身和现身,不要像我们的妈妈似的,什么都用唠叨解决,现在的孩子没人听那一套。要用自己的智慧,抓大放小,不要忽视代沟。在孩子需要我们时及时现身加以指导,在孩子要独立面对时忍住心疼,强迫自己隐身;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要民主,不要独裁,给孩子的永远是建议,除非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一般不要什么都为孩子规划设计好……同时,我们也不要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我们要让他们懂得社会规矩、规范。
把书通读一遍,感觉书里很多地方都能引起我们做家长的思考。教育、养育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我们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前进。家长也许会犯比孩子严重多了的错,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时时自省,以减少习惯性行为带给孩子的伤害。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九):尊重源自理解
尊重源自理解
评《儿童的利益》
儿童的利益?儿童作为一个群体能有什么利益上的诉求?
学会尊重孩子?难道这个越来越重视儿童的世界,对于孩子还有不够的尊重?
……
儿童年龄的界定,可以从他们具有独立意识开始,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越来越多摆在我们眼前。关于儿童的利益,这本书中给我们的启示是:把儿童真正当做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或者换个角度说,当我们长大成人面对小孩的时候,当我们思考他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更多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利益,以自己曾经受过的对待来对待他们(这个会随着环境、个体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而不是思考他们的正当诉求。如果我们能真正理解儿童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已经具备了尊重孩子的前提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一种宽容和自由的心态去教育孩子。教育的目的是人最终成为自己,在孩子将来离开我们的时候,他们能内心自信、对生活充满热情,那么我们的尊重就算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了。
在工业化以往的社会中,对于儿童的保护是缺失的,他们甚至被当做是邪恶的化身,或者社会的累赘;儿童直到成人以后才算得到社会的认可。随着文明的进步,儿童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显示了人们对于自己未来的一种期盼,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而在当今社会中,这种爱却显得有点过度了,父母们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竞争的工作,他们同时希望自己的后代也能具备更高、更强的能力,于是他们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划定了很多任务,更是把他们的焦虑与担心强加给了孩子;父母们很多忘记了儿童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需要自由和权利,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希望。在历史中,或者在现实的社会里,对于儿童的尊重处在天平的两端,很难达到平衡。这本《儿童的利益》的作用在于,他们将儿童的利益作为一个正常的诉求,摆在了教育面前,期待着得到研究人员的深入分析,和广大成人们的共同思考。
关于儿童教育、儿童心理等方面的书籍,国内的外来书籍更多是来自美国、日本,而鲜有法国方面的。读这本书有点费劲,一方面是里面的理论确实比较深入,而且对于法国儿童教育文化背景不够了解。但读完这本《儿童的利益》,我们同样会被作者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所所折服,她深入浅出的教育理念、信手拈来的历史典故、娓娓道来的心理分析以及生动有趣的生活案例都值得称道。
《儿童的利益》读后感(十):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儿童教育专著
拿到书后,惊讶于这本书的厚度,而且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想想,有空的时候认真拜读以后再写书评吧!就把这本放在书架上了,很长时间就把它遗忘在书架上了!近日来整理书架,想起这本书还没有写书评,这个“债”是要还的,被别人催就不好意思了,赶紧抽时间阅读了一下,写下一点阅读后的初步印象。
这本书的作者是已故的法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儿童教育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1908—1988),据本书介绍,她是法国家喻户晓的儿科医生,以独特的临床见解著称。她是弗洛伊德学派心理分析学家,法国精神分析界最受欢迎的人物,在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1953年她与雅克?拉康(其人我有所耳闻,是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有“法国的弗洛伊德”之誉,曾读过一些他的文字)等人共同创立了精神分析法国协会,将精神分析推向了儿童;1964年她又与拉康等人一起,创建了巴黎弗洛伊德学院,把弗洛伊德的观点引入到医学和儿科学的领域,引起了医学界的震动。70年代,她在法国广播电台开设儿童教育节目,深入系统地解答有关儿童教育的种种问题,帮助家长理解和教育孩子。她著述甚丰,出版了近十部专著,其中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就是这本《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
书的一开始,作者就指出了儿童的利益在全世界都受到糟糕保护的三大原因:1、越来越丰富的科学言论正在于文学言论争夺对人生第一时期人生的垄断。这种科学言论掩盖了每位儿童身上所包含的象征性现实、特别力量和潜能;2、社会首先关注的是使花在儿童身上的钱有所回报;3、成人们害怕释放儿童身上携带的质疑其权威、知识和社会地位的某种力量、某些能量。他们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儿童。在我看来,这三个原因大致就是现在的一些所谓的科学研究不是把儿童当作主体来对待,而只是看作是研究的客体。社会上的人对儿童的培养太功利了。而且大人们往往以成人为中心,用大人的模式套儿童的行为模式。这样,往往会带来一些偏差,不能从真正的成长角度来看待儿童。
这本书大量借鉴了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成果,把弗洛伊德的观点引人到儿童研究领域。整本书分成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作了一个历史性的俯瞰和回顾;第二部分是提出了一种对人生第一阶段的新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阐述了一种为儿童服务的社会模式;第四部分为预防儿童神经症打下了基础。
这本书的语言比较专业,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一些读者会觉得比较艰涩难懂,但书中提到一些观念还是比较有启发意义的,如:尊重儿童就是在尊重人类;儿童是一个欲望生命;孩子将是一个离你而去的独立的人,你的任务就是帮助他完成独立;等等。我相信,只要读者认真阅读这本书,还是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