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思考》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8-09-22 09:07:58

  《边走边思考》是一本由(日) 安藤忠雄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一):請不要跟我一樣懷疑自己翻過頁

  那紙厚使人重新翻了好幾次

  一個下午看完

  這本書好像簡略版書籍

  省略省略再省略

  安藤忠雄先生是一位很有幹勁的人

  充滿活力且不服輸

  堅持自己且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模式和思維方式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二):年轻时可以去走四方

  内容简简单单但很实在,安藤忠雄说得比较轻松愉快。

  与大自然共存的思想从小开始,他自己也说,今后我们能做些什么,就是以造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城市为目标而努力。一直在强调环境保护,包括他发起的植树活动,海洋牧场建议。

  说自己喜欢走,当初旅行时先去芬兰,明亮的极昼里,一天能走上十五六个小时。边走,边思考。

  “在黑暗中漫步,看着太阳慢慢升起。是不是真切地感到了,“生存于世?”

  说自己的四处游历。亲临现场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受,去理解建筑的真谛。

  学习

  和爱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三):在书店的楼梯间看

  书城看到Ando的边走边思考,在楼梯间了 50分钟读完,虽然时间短,感受还是很多,没有其他各种关于历程书体的大悲大壮,只是简简单单的流露他想说的话,就像他的建筑一样没有半点多余。想起书里的那句话““我们的职业是设计人们对话的场所,不能理解面对面谈话意义的人无法做好这个工作。”这观点适合设计也适用于写字。

  虽每个章节用字很少,细细想想经历那会这么简单么,国外游学那段也就几百字两三页,开办事务所也就一个页面说完,似乎他的经历半个钟翻完,而一个人的经历哪有翻起书来这么轻巧。不过是Ando君一路走来自然就开阔。翻书同时很多章节让我想起黑泽明《蛤蟆的油》,很多经历一笔带过,潇洒自如。值得一看。引黑泽君书中所引俳句附之

  ”回首柳暗花明引泣,但慨初生牛犊无惧”。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四):不知道该怎么说

  总之就像书上注明的,只是一个访谈整理。出一本书实在是有点儿勉为其难了。大篇的空白,一句话一张纸,行行间隔增加。

  读完看到一种人生态度,还是有所受用。一直以来觉得人与自然总是相辅相成的,就如以前看到的一篇访谈,不知道是不是安藤忠雄,说起中国的建筑:看起来真的很有气势,但是总是与周边事物格格不入,突兀地树立在那里,让人充满距离感。比如国家大剧院,相比较而言,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及建筑就与自然结合的很完美。

  还是喜欢中国古老的建筑。

  虽然对建筑设计不懂,但是我觉得任何行业的大家,应该都有我们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这本书可以迅速的读完,让我更多的体会到一个人对地球环境的一种责任。在一个个高耸的建筑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应该心怀像安藤一样的执着与信念,每个人一点儿努力,就会改变很多坏境问题。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五):执着,勇气和幸运

  很喜欢这本书,虽然很短.但可以用最快速最直白的态度去了解安藤.

  早期是因为"光之教堂"才得知其人.这是我最喜欢他的作品.

  还有他对城市文脉,以及将大自然有机的融合到建筑中的理念.

  不是建筑专业出生的人,却在建筑领域发挥的这么好.

  不是学写作的,却出了这么多的好书.

  佩服他的执着,勇气和幸运.以及每一个阶段用心的把握.

  他说:钱不是用来存的,要充分有效地用在自已身上才算有价值.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常常人们陷进这个怪圈.

  做房奴,做银行的奴隶,舍不得吃穿用,就更别提旅游了.

  人生在世不满百,一辈子吃一天睡一天,反反复复又一天好呢?

  还是不顾及所有,冲出去,丰富自已,尽最大的可能去吸收世界和知识好呢?

  大约更多的人人选第二种,只是需要更多的勇气.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六):做好人生的读、写、算

  这书我是偶然在图书馆邂逅的,以前就关注安藤忠雄的作品,其实很早以前我对建筑、设计就怀有很大的兴趣,也仅限于感性的认识。可以说这是我花了最少的时间就读完的书,内容并不算多,比较轻松,但同时也发人深省。安藤的成功可以说是来自他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执着,目标明确,为成为建筑师而一直努力奋斗。

  028:【人会边走边思考一些问题,不时也会考虑“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下去好吗?”】

  032:【钱不是用来存的,要充分有效地用在自己身上才算有价值。】

  091——读、写、算(这是我最喜欢也最有感触的部分。)

  小时候经常被人教育到:“必须做好读、写、算。”“读”指的是通过阅读去思考人生,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写”是说通过写来表现自己的思考方式。

  至于“算”并不单指算数,而是引申为规划人生。

  为了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就要思考过去和未来。因此,必须掌握读、写、算。

  现在的人们完全忘记了读、写、算,相比之下更看重眼前的事。电脑善于把当前的事情处理好。可以快速算数,也能帮我们分析,还可以收集信息。

  但是真正的读、写、算,是根据自己的思考、表现和判断力去创造自己的世界。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七):原来边走边思考,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看完安藤忠雄的两本书《追求光与影的原点》及《边走边思考》,算是对这位建筑大师的经历及思想有了一定了解,也产生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1、 学会亲近自然。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大自然充分地玩耍,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心,对其之后一生的发展是有益的。作者曾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经历”小时候这种捉蜻蜓或钓鱼等户外娱乐的经历,对现在设计思考与大自然共存的建筑也颇有帮助。”

  2、 在行走中不断思考,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但作者下定决心成为建筑师后,出来认真疯狂地读书外,还一个人去参观日本著名的建筑,去国外学习欣赏不同的建筑,一路上不断回想看过的建筑,接着又思考将要看到的建筑,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建筑所带来的巨大魅力。书中他说”我认为如果不亲临现场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受,就无法理解建筑的真谛。”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层次。

  作者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继续思考,他说”我们的职业是设计人们对话的场所,不能理解面对面谈话意义的人,就无法做好这个工作。”同时,还对环境与建筑、建筑的未来、自然界与人类如何共存这类命题有自己的看法。”建筑也是一段记忆,要在考虑周围的环境、地球的环境以及历史的同时,去思考建筑物可以表达什么含义。”大师总是能把一个普通的命题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向世界传播自己的想法。在看书时,禁不住佩服其所展现的思想高度!学习大师的思想,不见得能学会,不见得能理解,但至少在提高自己的思想层次的这条道路上不断努力着!

  有时候,通过阅读别人的传记,会希望自己的生命里也有这样的经历,会去不断思考之前自己的人生,总是能收获点启发。 分享自己的一些观点,与君共勉之!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八):传奇是这样炼成的

  安藤是个传奇人物,这本书算是第一本他自己介绍自己整个人生历程的自传书籍。说的言简意赅,简洁明了。既没有文人啰啰嗦嗦的谦虚之词,也没有成功人士的志得意满。

  第一次了解安藤的童年。安藤的外婆对他的影响似乎很大,安藤在书中多次引用外婆的话。因为受外婆独特的人生理念的影响,安藤从童年起,便明白会玩的人才会学习的道理。那个时候安藤已经学会在游戏中思考。

  安藤的传奇一半有他拳击手出身的因素,这是他探索人生的第一步。每个人并不是一开始便会找对自己的人生方向的。都是需要尝试,才知道哪些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通过拳击安藤知道了自己的天分并不在此后,果断放弃。我们大多碌碌无为的人生便是我们明知这是一条平凡的路,却因为懒惰不愿离开而导致。

  找准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后便是学习之路。安藤的学习之路是“非常不安、孤独和困难的”。但是他认为“虽说并不是读了书就能学到建筑知识,但通过读书,心里有了把握,觉得读过这些书准没错儿,从而带来自信心。”

  虽然没有去专业学校学习建筑知识,但安藤找了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老师。而且学习之路都是顺其而行的。旅行便是安藤年轻时最宝贵的经验。旅行本身便是一个宝藏,“走在路上的时候自然会思考一些问题,有时会想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下去好吗?”行走给我们带来思考的时间。

  “本来是热情满满的抱着从罗马古建筑到近代建筑参观学习一遍的想法开始这段旅途的,但人真的很有意思...由于我住的房间最便宜,位于船底,每天的食物只是豆子和面包。如果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下去,就开始有’好想吃日本的拉面啊......’的想法,脑子里全是吃的东西。 到了这种时候,就已经没有心情去考虑建筑方面的事了。虽然我把很多要读的书装进背包里带着,但是却不想读,而且也没有那个时间。 这次旅行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但我不仅看到了建筑,感受到人的欲望,还近距离接触到大自然的美景,得到了宝贵的经验。"

  对安藤的这段年轻时的经历我深有感触,当旅行在外的时候,特别是到达一个大城市或消费较高的国家时,捉襟见肘的我已经无暇顾及精神追求,整日处于疲惫身心之中,为一天三餐所发愁。安藤的外婆说:“钱不是用来存的,要充分有效地用在自己身上才算有价值。”

  住吉的长屋的实现与获奖,以及屋主长达三十年的坚持,让安藤更加坚守自己的信念。

  安藤从接受执掌东京大学的教鞭开始,变更多的关注社会责任感了。把对生命和社会的热爱作为建筑师的工作之一。“如果人们都像《植树的男人》中的农夫那样不屈不挠,每个人都尽微薄之力,相互协作,就应该能够改变世界。”

  现在人们工作中长时间面对电脑,丧失了人与人之面对面的交流,安藤对此也很焦虑,他认为建筑是对话的地方,”我们的职业是设计人们对话的场所,不能理解面对面谈话意义的人,就无法做好这个工作”。“‘这个建筑是我参与建造的’,说这句话的人越多,那个建筑也就越优秀。我们负责设计,而后的具体施工由木匠、泥瓦匠、现场监督来担当。彼此都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非常重要。”

  人对没有得到的东西往往特别在意,安藤也是如此。因为没有上过大学,做过毕业设计,因此“每当接到这些委托时,我都会把它当做毕业设计,忘我地工作着。”安藤还说“我要是天生有才华,那可能会一直保持充满紧张感的状态”。安藤对待工作就是以这种紧张、认真的态度,才一直努力走到今天。

  对于未来,安藤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立足于周围的环境以及和人类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在考虑100年、200年后变化的基础上去设计建筑。”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九):黑暗中的舞者

  ---”在黑暗中漫步,看着太阳慢慢升起,是不是真切地感到了’生存于世‘?“

  因为这本书,我养成了走路的习惯,每回回到达南京站,如果不是特别赶时间,就徒步走回去,有时候拖着重重的行李箱,有时背着包,有时下雨,下大雨,刮风,大太阳。。。每每在路上都在想,我真是个蠢货,干嘛要走回去,有回映像深刻,天气很糟糕,又下雨,一个人拖着行李箱举着伞走在大马路上,硬是坚持了下来,手也酸死了,撑着伞等于没撑,浑身都湿,鞋子也是吧唧吧唧的水,到了学校,感触良深,这是值得的。路上看到许多平时不见的风景,边走边思考,其实,坚持一会儿就好,没什么大不了。

  ---”客户、设计者、施工者、各种思想碰撞结合才会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一些关于规划的思考

  在我看来,城市规划师也是城市消费者的一部分。好的城市规划是公众参与出来的,不能一味的独断,须从老百姓根本的基层方面考虑。日本设计大师深泽直人说“设计一个好的东西,并不是说每一个都要你尽心的去突出你的设计,而是这些东西可以融入少社会当中,融入到你的生活当中,这才是最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东西太多了,不要有一种我要创造一种新的东西这样的摄像。你设计的东西要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简·雅各布斯曾说过“有一种东西比公开的丑陋和混乱还要恶劣,那就是带着一副虚伪面具,假装秩序井然,其实质是视而不见或压抑正在挣扎中的并要求给与关注的真是的秩序”这些是我所不能更赞同的了。现在把很多城市给象形化,拟物化的行为,往往忽略了功能的使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有远见。

  团队协作很重要,这是思想的融合,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合理安排任务。在合作中人际关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团队协作的整体目标是能把这个项目做的更好,而不是想着这只是我个人的任务,早早完成便好,或者对于设计思想上独当一面,全盘否认别人的意见。安藤忠雄在他的自传中有提到:“客户、设计者、施工者、各种思想碰撞才会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城市规划是一个设计领域众多的过程,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应运而生,不只是要会做,更要会说,具有说服力,怎样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是一门必修课。

  如今我需要重点讨论到的是城市更新方面的问题,很多地方,很典型的比如说北京、南京等等这样的历史老城已经被改建的面目全非,为什么人们总说欧洲建筑最有风情,其最关键的就是他们尊重历史。老城的改建并不是全部推翻,也不是重新装修使其焕然一新,历史的斑驳是最美好的,而人们常常粕弃这一点,使其成为一座又一座巨大的废墟。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余秋雨老师如是说道:“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的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倘若当初我们的北京城采用“梁陈方案”,或许就不会落得现在这般拥挤与庸俗的田地。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下去好吗?“

  ---”我觉得人生在世要做就要尽力拼命去做,即便失败或者不顺利,自己再重新搭建梦想,继续努力“

  最后我想谈谈安藤忠雄先生,我是很尊敬安藤忠雄先生的,他的很多人性化,自然化的设计师我所推崇的,最早期的1976年”住吉的长屋“等等,他的设计理念是”设计人们生活的场所“上文我有提到对与设计的态度,中国规划通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大抵都知道,我只能当时愤青吐槽罢了。

  《边走边思考》读后感(十):保持乐观,积极行动,才造就了今日的建筑大师

  最近特别倾向于读人物传记,最好是本人自己撰写的自传,觉得这样才是真实生动的人生。在图书馆徘徊,不经意间看到了这本书。看看标题,再看看作者为安藤忠雄本人时决定读一读这本书。本来想知道现代著名的建筑大师会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思想,读完之后才发现,对于大师来说更重要的恐怕是积极行动吧。如果年轻时候没有决心成为建筑师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寻访各国优秀建筑),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安藤忠雄了。

  3年前知道的建筑大师除了高迪,代表作是西班牙圣加大教堂之外,对建筑一无所知。大概因为有建筑专业的同学,又特别喜欢老房子,所以渐渐的也开始学着欣赏建筑的美。读阿信的《浪漫的逃亡》的时候就读到了安藤忠雄的建筑。大阪的光之教堂,北海道的水之教堂...梁静茹的《崇拜》MTV拍摄场景就取自水之教堂。阿信说,当拳击手摘下手套,修建可以安放心灵的建筑。在看到安藤忠雄这几个字的时候就立刻想起来这句。我在想,怎样的人建造的房子才会让阿信这么说。而且,安藤忠雄本人是自学建筑。

  建筑行业到底有多难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那些建筑专业的同学大多没考过建筑师二级这类专业级别的证书。倒不是她们怎么样,是真的听说挺难的,毕竟参考书就有三四本现代汉语大字典厚,啃完这种书的人一定是毅力超强的。

  安藤忠雄虽然是高中学历,不过下定决心成为建筑师之后就开始学习各种建筑学知识了。书里非常少讲到他当时的迷惘或者不安,反而是一本心思读书,考证,然后不顾一切花掉所有积蓄穷游去世界各国看各个大师的建筑。这一点恐怕是超级多人不能做到的:决心做一件事然后不再抱有任何怀疑。

  安藤忠雄一边遍访各国建筑一边思考建筑与人的关系。特别可爱的一点是,书中他讲自己其实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不太听从客户的意见,而且自己建造的房屋不太适宜居住。他也强调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考虑环境与人的关系。读到那里我就笑喷了:哥,不适宜人类居住那你当建筑师是干嘛的。更搞笑的是,他自己也在书中写到自己的事务所是5楼的,没有设计电梯,不太好上下楼,自己的座位放在一楼对着风口冬天冷风直灌经常感冒。笑的我简直要拍桌子了。而至今安藤忠雄依然对居住在当年设计的长屋中的人们感到抱歉。毕竟那样一个奇葩的住所真的生活非常不便。不过他也自我安慰,嗯环境不好,为了对抗共同的恶劣环境住在里面的人相互之间的感情也更深了呢。真是要笑喷了。

  大概建筑师有太多专业上我不理解的地方。阿信描述水之教堂时说,那是隐没在居民区里非常朴实的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教堂。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教堂本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坐在教堂里可以感受到自然景物的变化,内心宁静。我看过好几次MTV,青绿的雨水,简单的十字架,周围绿色的植物,安静的氛围。想去日本的愿望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有的。我不信教,但想去那里坐一坐。

  书翻到后面,是安藤忠雄对年轻人的建议。感觉可以作为建筑系学生的课外读物。

  最后是本书的其他信息。读到最后我才发现其实这是一篇篇的采访稿改写成的。里面的文字内容是当时的采访内容。难怪这么简短,而且语言异常的平实,没有书面自传的那种文字优美感,也没有故事性,整本都是带述说性质的。当然也没有粉饰什么。

  总的来说偶尔读一读这本书,对人生也是略有启发。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作文频道。
喜欢作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